APP下载

对某市区级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的探讨

2012-07-24王筱雨王仁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期
关键词:阅览室要素数字化

王筱雨 王仁科 李 赫

(大连港口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1)

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与以往的图书馆相比,当代的图书馆正在实现多个方面的转变:

首先,多层次多方位发展的图书馆建筑空间

随着数字化时代,文献信息的网络化的到来,图书资料库面积的相应减少以及读者活动空间的相对增加,图书馆需要有很大一部分空间作为读者活动场所。

其次,逐渐向于人性化和生态化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

什么是具有人性化的图书馆建筑?就是要求其功能的布置、流线的安排以及内外环境的营造,都要以人为中心。就是引进绿色建筑的概念,营造出的图书馆建筑资源亲和自然。建筑师要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断探索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的建筑形式。

最后,更加开放化和多元化的图书馆建筑风格处于数字化时代,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的建筑布局,一改以往那种高大雄伟而刻板的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明快、简洁、亲切的建筑形象。作为建筑物,要让使用者置身其中感受到一种美感,它不仅符合内含的需要,而且可以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

2 当代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特征

2.1 数字化对图书馆建筑产生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使图书馆的工作服务模式产生了改变,使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在发生变化,同样地,建筑外部形象随着图书馆的内在改变而改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取消的传统检索方式。目前各种图书馆优先要改变的是,目录柜和目录厅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服务中心,包括计算机检索空间等。

(2)交往空间的增加。现代图书馆迫切的需要增设培养社会交际能力、学习交流的空间,虽与学习的阅览空间不同,但也是另一种学习空间。

(3)图书系统走向网络化。实现网络化就是图书馆的现代化标志,每台计算机的效率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各馆之间可以通过各自网络实现互联,最终的图书馆网络结构必将是地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

2.2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思路

本设计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策略来应对图书馆的发展,把构成图书馆建筑空间要素与物质要素分为两部分,即可变的物质要素和不变的物质要素;可变的空间要素和不变的空间要素。可变的物质要素包括分隔空间的非承重的隔墙等,不变的物质要素包括结构柱、墙、板等建筑要素;可变的空间要素包括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室等,不变的空间要素包括水平交通空间(门厅、走道等)和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间等)、附属设备及服务用房(如厕所、设备间等)。采用开放式的馆舍设计,为使用者的再设计创造出条件,这样才能顺应图书馆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

图3 -2内部空间效果图

3 某市区级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3.1 设计理念

本方案立足于图书馆建筑发展的现有条件,将图书馆建筑赋予灵活性,多功能,全开架,人性化等多理念的统一。图书馆设计就是要从精神层面上感染读者,要为其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让读者置身其中有安全感、惬意感和归属感,以适应图书馆建筑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

3.2 功能布局及分析

本方案在功能布局上采用统一柱网的大型楼层平面,以容纳和承载书架和读者双方,开架式阅读的上下连通的室内空间打破早期的标准化图书储藏办法和阅读设置的影响,使原有的书本和人在静态下不相关的状态转变为互动的和谐状态。

平面布局上,将主体建筑划分为主要阅览空间与后勤辅助空间两大部分,用交通廊连接两部分,将交通面积扩大既可作为动静缓冲空间又可作为读者休闲空间。最后底层用宽敞明亮的玻璃幕墙结构将所有体量统一起来,动静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本设计打破传统图书馆狭长的走廊形式,将阳光明媚、尺度宜人、充满生机、读者愿意驻留的全新空间取代冷漠封闭的消极空间。图书馆采用大开间的查、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书库与阅览室相互隔绝的布局形式。将全部馆藏文献资源向读者开放 ,并配有电脑供读者查阅,增加了图书馆的亲合力。阅览室采用的是上下通透的中庭式设计,不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线,也增强了置身其中的空间感,适应现代读者休闲式阅览的需要。儿童阅览的首层临近设计和无障碍设计更充分体现了对读者关怀的细节之处。入口门厅处设有开敞的尺度宜人的服务、问询、多媒体导览、计算机查询设施,使读者一目了然,减少由于多余寻找所带来的流线交差干扰。二层到四层逐渐偏向于较静的功能用房,将电子检索阅览室设置于开架阅览室内,不仅增加了读者查找文献的方便成度,也同时减少了这两种功能用房之间多余的交通空间,使功能布局更合理。如图3-2所示。

3.3 建筑形象的处理手法

本方案通过各部分体量的有机组织,在整体形象上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建筑对称式的呆板造型,从多角度均形成丰富的、有序的艺术形象。方案在立面手法设计上,以白色的大色调为主,呈现图书馆建筑严谨内敛的性格。主体立面使用白色实墙与玻璃幕墙形成虚实对比。如图3-3所示。

东部入口大厅处全为玻璃结构,使图书馆面向干道开敞,路人可以看到室内情况。玻璃幕墙的使用可以最多限度的摄取光线,同时提供了遮阳设施。在入口的上方设置雨篷帮助读者定位。

[1]卢高挺.“数字化”生存时代图书馆建筑设计新理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9):12-16.

[2]程海涛,任晶钰.数字化生存时代对图书馆建筑的冲击 [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4,(6)41-46.

[3]梁玲芳.人性化、生态化、科学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建筑的构想[J].图书馆学刊,2005,(2):36-41.

[4]迈克尔.现代图书馆建筑(第1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

[5]李明华.台湾图书馆建设及其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1,(1):22-26.

[6]常林.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第一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6).

猜你喜欢

阅览室要素数字化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