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株苯并[a]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2012-07-19弓玉红郭凯凯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胞菌生化测序

弓玉红,郝 林,郭凯凯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苯并[a]芘(BaP)是一种含5个环的稠环芳烃,它是由1个苯环和1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1]。其分子式为C20H12,分子量为252。在室温下,其为黄色或淡黄色晶体,熔点179℃,沸点496℃,相对密度为1.35,易溶于丙酮、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二氯甲烷乙醇、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极不易溶于水,这也是其在环境中难以被降解的原因之一[2]。苯并[a]芘大多是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以及木材、天然气、汽油、重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纸张、作物秸秆、烟草等含碳氢化合物的物质经过不完全燃烧而生成。苯并[a]芘则是一种强致癌物[3],其不仅存在于石油产品中,而且也存在于食品、大气和煤焦油中[4],也容易残留在土壤中。许多国家都进行过土壤中BaP含量调查,残留浓度取决于污染源的性质与距离[5],公路两旁的土壤中BaP含量为2.0 mg/kg,在炼油厂附近土壤中为200 mg/kg;被煤焦油、沥青污染的土壤中,其含量高达650 mg/kg。农作物中的BaP残留浓度取决于生产地附近是否有工业区或交通要道[6]。许多国家的动物试验证明,苯并[a]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点。苯并[a]芘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会释放出有毒的气体,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成分未知的黑色烟雾。

本研究在山西太谷县焦化厂周边耕地中采集被苯并[a]芘污染的土壤样品,分离筛选到1株苯并[a]芘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经初步鉴定,属于假单胞菌属,为土壤苯并[a]芘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依据,以及为降解土壤苯并[a]芘污染微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土样采自山西省太谷县焦化厂周边耕地耕层土壤。富集用培养基[7]1 L:(NH4)2SO40.5 g,NaNO30.5 g,CaCl20.02 g,KH2PO41.0 g,NaH2PO41.0 g,MgSO40.2 g,苯并[a]芘 5 mg(溶解于丙酮后加入),加水至1 L,pH值为7.5。2216E培养基1 L:蛋白胨5 g,酵母浸膏1 g,磷酸高铁 0.01 g,pH值为7.6~7.8。

1.2 苯并[a]芘降解菌分离方法

称取10 g土样加入到含有适量玻璃珠的100 mL无菌水中,振荡3 h[8-9]。静置30 min后,移取5 mL上清液到45 mL含有苯并[a]芘质量浓度为5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25℃,150 r/min摇床避光培养。每隔7 d移取10 mL菌液至灭菌的90 mL无机盐-苯并[a]芘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连续富集培养28 d后,移取混合菌液稀释,涂布于2216E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观察单菌落形态,并采用试管斜面保存菌株[10],观察菌株并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1.3 降解菌的鉴定

1.3.1 分离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 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参照文献[11]进行。

1.3.2 16 S rDNA测序的PCR扩增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菌株总DNA的提取:采用CTAB法提取细菌的DNA于TE缓冲液中,-20℃保存备用。PCR反应:采用细菌的16 SrRNA通用引物,以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对该菌株的16 S rRNA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1 μL,10×PCR buffer 5 μL,dNTPs(2.5 mmol/L)4 μ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20 μmol/L)各 1 μL,加无菌水至50μL。反应程序:95℃5min;94℃1min,53℃1 min,72℃ 1.5 min,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然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纯化,纯化产物送上海生工公司测序。所得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序列搜索比对后,选择亲缘关系较近的几种菌株作为参比菌株,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

1.3.3 苯并[a]芘含量的测定 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丙酮-苯并[a]芘母液,使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达到5 mg/L。振荡培养10 d,同时设不接菌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苯并[a]芘含量采用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11]测定。培养后向试管中加入环己烷重复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在50mL容量瓶,定容,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96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1],在标准曲线上对应查出样品中剩余的苯并[a]芘含量。

1.3.4 苯并[a]芘降解率的计算 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剩余苯并芘的含量,然后利用公式c=(a-b)/a×100%计算降解率。

其中,c为降解率;a为空白样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b为处理后剩余苯并[a]芘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苯并[a]芘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菌,该菌株命名为A12,为球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极生鞭毛。根据文献[10],对A12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如表1,表2所示。其系统发育关系如图1所示。

表1 菌株形态鉴定结果

表2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菌株A12的16 S rRNA经测序后(NCBI序列号为AM184213.1),通过序列搜索和序列比对,发现菌株A12与Comamonas sp.DUT_AHX(DQ409079)的同源性最高,同源率为99.93%,Comamonas sp.DUT_AHX是1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对硝基苯有降解作用。与Pseudo-monas testosteroni属的其他菌株(M11224和AB127967)同源率均高于99%以上,而这些菌株对芳香族化合物均有降解作用。基于上述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 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A12菌株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

2.2 苯并[a]芘降解率

苯并[a]芘降解标准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苯并[a]芘质量浓度在1.0~3.0 mg/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对样品的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得出其吸光度值为0.069,对照为0.135。用标准曲线y=0.424 8x-0.101 6计算得出,空白样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a)为0.557,处理后剩余苯并[a]芘的含量(b)为0.402。利用公式c=(a-b)/a×100%计算降解率(c)为28%。综合得出,菌株A12在苯并[a]芘质量浓度为5 mg/L、转速为150 r/min、温度为28℃的条件下,振荡培养12 d,苯并[a]芘的降解率为28%。

3 结论

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从焦化厂周边耕地耕层土壤中筛选出1株降解菌A12,经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菌株A12在苯并[a]芘质量浓度5 mg/L、转速150 r/min、温度28℃的条件下,振荡培养12 d时,苯并[a]芘的降解率为28%。

[1]李艳秋,刘君等.苯并[a]芘降解菌SL-1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北方环境,2010,2(22):74-77.

[2]王连生.有机污染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杜锦华.浅议土壤环境污染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3-14.

[4]王春梅,张朝霞.陕北地区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7-18.

[5]权桂芝.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 [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35-38.

[6]夏来坤,郭天财,康国章,等.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5(5):88-92.

[7]苏丹,李培军,台培东.共基质对10株细菌降解苯并[a]芘的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1):290-294.

[8]盛下放,何琳燕,胡凌飞.苯并[a]芘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6):791-795.

[9]陆军,王菊思,赵丽辉.苯系化合物好氧降解菌的驯化和筛选[J].环境科学,1996,17(6):1-4.

[10]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弓玉红,郝林,郭凯凯.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3,4- 苯并芘含量[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83-385.

猜你喜欢

单胞菌生化测序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基因捕获测序诊断血癌
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