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氏肾炎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2012-07-19侯木春

中外医疗 2012年31期
关键词:金氏慢性肾炎肾炎

侯木春

吉林市龙潭区湘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腰酸、疲乏、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其病顽固,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呈缓慢性进展,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1]。该研究选取2009年4月—2012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8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7.5±2.8)岁,病程0.3~5.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订的慢性肾炎相关诊断标准。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六味地黄丸3次/d,每次8丸;肾炎舒片,3次/d,6片/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两药均连续服用3个疗程。研究组采用金氏肾炎汤,其基本方:黄柏、白术各10 g,金银花、茯苓、小蓟、大蓟、连翘各12 g,薏苡仁15 g,生地黄20 g。根据慢性肾炎的具体症候特点和主要生理化学指标,按病情发展的不同程度将慢性肾炎分为3种分型,并随证进行加减治疗。①肺肾亏虚,水湿内蕴症型,加陈皮、防风各9 g,益母草、防己、生黄芪各12 g。患者如出现腰痛及多形性红细胞较多,可适度再加旱山药、生女贞子、莲草各 12 g;咽部红肿、疼痛,可加杏仁、知母各 9 g,冬瓜子、鱼腥草各12 g;尿蛋白呈阳性者,可加杜仲、桑寄生各12 g。②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型,加用益母草、生山药、党参各12 g,巴戟天9 g,制附子(先煎)、肉桂各 6 g;腰痛更甚者再增加杜仲、鹿含草、桑寄生各12 g;尿蛋白较多患者者再加入生山药、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各12 g,肉苁蓉9 g。③肾精亏损,瘀毒留恋症,加槐花、地榆、车前草、石韦、赤小豆、白茅根各12 g,黄精9 g;如咽喉肿痛,尿红细胞阳性再加山慈菇、蒲黄、大小蓟、三七粉、茜草、板蓝根、玄参等;如外感咳嗽加杏仁、牛蒡子等;如患者尿蛋白阳性再加芡实、海藻、昆布各12 g;小便灼热、尿白细胞阳性再加、鱼腥草、马齿苋、土茯苓、草薜等;大便秘结再加入全栝楼、生大黄等;肝肾阴虚,血压高者再加鹿含草、杜仲、桑寄生、决明子、天麻、旱莲草、女贞子等;水肿明显再加防己、生黄芪、泽兰等;体虚易外感者再加冬虫夏草。水煎饭后3次服,1剂/d,1月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

1.3 评价方法

药效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连续3次以上尿常规检查显示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尿常规检查显示轻度异常;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消失,尿常规检查显示持续异常;④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尿常规持续异常[2]。

1.4 统计方法

检验指标中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70.8%,研究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24 24 6.73±0.52 7.02±0.48 3.42±0.34 2.20±0.32

治疗后两组尿蛋白、BUN、Cr检测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尿蛋白、BUN、Cr检测比较(±s)

表2 治疗后两组尿蛋白、BUN、Cr检测比较(±s)

组别 例数24 h 尿蛋白(g/24 h)BUN(mmol/L) Cr(μmol/L)对照组研究组24 24 6.54±1.18 2.14±0.95 6.7±2.05 7.4±2.15 109.4±2.88 100.31±5.23

3 讨论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慢性肾炎属于中医学的“水肿”、“虚劳”、“腰痛”范畴,见于《金匮要略》“虚劳”、“小便不利”、“水气病”[3]。 其病因病机为:①感受外邪,寒气外束,卫阳被郁,肺失通调或肾阳不足,寒从内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既难”[4]。②感受外邪和水湿内郁及肝脾功能失调。“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肘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金氏肾炎汤是依据其病因病机采用辨证加减进行治疗,以“扶正驱邪”为原则,“扶正”为健脾补肾,“驱邪”为解毒,化瘀,利湿。方中金银花又名二宝花,常用于风热疾患,功专清热解毒,属广谱抗菌药。只有大量投入才会广收疗效,性质平和,一般无毒副作用。连翘重点清热解表、镇呕止痒,清痈散结。金银花、连翘乃凉性发散药,既解表驱邪,又清理邪热解毒。黄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5]。大、小蓟均性味甘凉,共具凉血止血、消散痈肿之功。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耳鸣、目赤诸症,认为阳亢证乃由于气火逆乱,上攻脑腑,用大、小蓟凉血活血,导火下行,通其脉络,甚者配以牡生地黄。妙在二蓟性凉而润,活血而不致动血,是火盛气逆患者的治标良药。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补血,而慢性肾炎尿血(镜下血尿)是一个难以控制的一个症状(指标),生地黄能泻其血分热邪,清热凉血,从而达到消除尿血的目的。全方紧扣病机共奏补肾健脾、活血祛瘀、利尿消肿之功。

研究结果证明,金氏肾炎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可明显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李保华,单丽娟,何芳,等.金氏肾炎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30例[J].陕西中医,2010,31(5):559-561.

[2]吕海婴,王刚.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与肾盂肾炎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1):869-870.

[3]冯天明.雍履平应用肾气丸治疗肾系病验案4则[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0):856-857.

[4]王晓红,魏冬梅.“温肾消翳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4):22-23.

[5]蔡浙毅,吴锋,费秀丽,等.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33-1534.

猜你喜欢

金氏慢性肾炎肾炎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尿TGF-β1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
两碗寿面
人生智慧与生存哲学的讲述——《聊斋志异》中《邵女》之主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