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2-07-19李建英

中外医疗 2012年31期
关键词:入院脑梗死康复

李建英

东乡县圩上桥镇卫生院,江西抚州 331801

目前在临床上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一直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现代康复学理论以为,所有疾病在发作的过程中,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始得越早,患者的康复效果就会越好[1]。该次研究中出于对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将该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康复护理模式,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脑梗死临床病例,共抽取86例,其中有男 47例,女 39例,年龄 45~82岁,平均(67.4±8.27)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后实施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入院后5 d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持续6周的时间。护理措施主要有:①心理康复。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与掌握,采用适当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倾心交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疏导,给予患者鼓励,增加其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2-3]。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依照患者的个人特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首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对患者的行走、更衣、个人卫生以及进餐等能力进行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生活自理,降低患者的依赖性[4-6]。③ 认知功能训练。在康复早期可以让患者多听些舒缓的音乐,指导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语言以及音乐对患者躯体感觉进行刺激,提高患者的觉醒能力以及环境辨认能力。在中期对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进行训练。后期对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进一的训练,提高中期训练的技巧,将其在日常生活进行灵活运用[7-9]。

1.3 护理效果评定

在患者入院后6周,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估[10]。

1.4 统计方法

该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的 Barthel指数为(15.83±8.253),经治疗和康复护理后 6周,其 Barthel指数为(53.74±17.463);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为(16.48±8.623),经治疗和护理后其Barthel指数为(27.93±15.68)。显然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在6周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较入院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6周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s)

时间 例数 观察组 对照组入院时6周后43 43 15.83±8.253 53.74±17.463 16.48±8.623 27.93±15.680

2.2 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入院时记忆力评分为(11.82±5.58),定向力评分为(3.28±1.42),6 周后记忆力评分为(18.02±8.31),定向力评分为(9.13±3.12)。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相同,各项指标评分入院时与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并且6周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恢复情况统计(±s)

表2 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恢复情况统计(±s)

认知能力 时间 例数 观察组 对照组记忆力定向力入院时6周后入院时6周后43 43 43 43 11.82±5.580 18.02±8.310 3.28±1.420 9.13±3.120 11.98±5.630 13.18±7.210 3.93±1.490 4.63±3.820

3 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发现,给予脑梗死患者合理的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能使以及认知能力[2]。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其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显然这一结果对以上结论得以印证。曾有学者[11]指出,康复护理的介入越早,患者的恢复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当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待病情得以稳定便开始实施合理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将具有重要意义。

[1]段青梅,严兴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2):914.

[2]韩林,王和平,徐军,等.患者早期自我意识的损害[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5,25(1):12-13.

[3]荆满华.康复训练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0,16(3):83.

[4]李庆平.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西部医学,2008,20(4):861-862.

[5]沈彩虹,苗春鸿,苗九龄,等.应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估实施康复护理前后脑梗死患者的智能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57.

[6]李亚华,胡桂玲,齐亚杰.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212-213.

[7]赵红梅,张淑军,于海燕.脑梗塞偏瘫老年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3325-3326.

[8]曹云凤.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1(9):650-651.

[9]李秀珍.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7(6):4-6.

[10]江敏,邱根祥,周江文.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6(5):350-351.

[11]黄琳竣.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5):518-519.

猜你喜欢

入院脑梗死康复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