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联合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2-07-19兰振和

中外医疗 2012年30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心脑血管

王 岩 兰振和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阜新 123000

心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明确诊断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心电图、脑血管超声多谱勒等其他检查虽可提示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但有时并不十分准确,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可能。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数字减影(DSA)全脑血管造影是最准确的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它能明确、直观地显示动脉血管的形态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医学界将该方法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致动脉管腔狭窄,血流不畅;斑块不稳定,发生溃疡、破裂,局部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其发生是全身性的。而疾病的发生往往首先表现为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治疗也多针对其首发病。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患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病人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明确血管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早期行针对性药物治疗,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改善心脑血管患者远期预后。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首次发病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该院首次发病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年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及存在造影禁忌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1)冠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单纯左主干狭窄≥50%视为单支病变),血管狭窄≥5O% 视为病变;(2)脑血管造影:①对于有狭窄的血管,凡是直径狭窄大于70%的病变血管,或是直径狭窄>50%而<70%,但有临床症状;②动脉瘤;③血管畸形;④血管闭塞;⑤有造影剂明显滞留;计为病变血管。狭窄率(%)=(1-狭窄段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1]。血管狭窄直径采用飞利浦DSA工作站进行分析。

统计心脑血管同时存在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心脑血管同时存在病变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早发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间的关系。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血管病变与危险因素间关系。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入选该院首次发病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住院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38~73岁。每例用造影剂碘普罗胺<180 mL。

2.2 危险因素

首发冠心病组 36例,其中高血压26例(72.2%)、高血脂22例(61.1%)、高血糖 20例(55.6%)、吸烟 12 例(33.3%)、早发家族史 7例(19.4%);首发脑血管病组 22例,其中高血压 17例(77.3%)、高血糖 15例(68.2%)、高血脂 14例(63.6%)、吸烟 13例(59.1%)、早发家族史 3例(13.6%)。

2.3 造影结果

首发冠心病组36例,并发脑血管病26例(72.2%);首发脑血管病组22例,并发冠心病14例(63.6%),较首发冠心病组伴发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47,P>0.05)。 见表 1、表 2。

表1 首发冠心病组联合造影结果

表2 首发脑血管病组联合造影结果

2.4 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病同时伴发者40例(69%),年龄均在55岁以上;其中并存高血压者31例 (77.5%);糖尿病患者23例,(57.5%);高血脂者 17 例(42.5%)、吸烟者 11 例(27.5%)、早发家族史 2例(5%)。

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病并发有明显相关(OR=0.668;P=0.023)。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相同的发病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2],有多种相同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早发家族史等。只是由于病变侧重部位的不同而首先表现出心血管病或脑血管病[3]。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也常见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并存[4]。该研究中,同时伴发者达69%也证实这一点,而且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病并发有明显相关(OR=0.668;P=0.023)。心脑同治成为心内科医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包括血管壁、血液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异常[5],这是脑梗死的3个主要原因,冠心病发作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可直接诱发脑血管病[6]。心脏的活动受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而支配心脏活动的自主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当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时,可引起脑部高级神经中枢对心脏控制、调节功能的紊乱和神经体液调节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并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加速儿茶酚胺的合成与释放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或痉挛,有研究表明[7],脑出血后血浆神经肽Y明显增高,而神经肽Y有更强烈的收缩冠状动脉作用,均导致心脏缺血,也可在原有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基础上,加重心肌的损害,诱发心脏事件。该研究同时明确心脑血管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另外,该研究还发现1例冠心病患者合并存在颈动脉系动脉瘤。尽管所占比例极小,但如果DSA提示存在较大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先处理动脉瘤。避免在进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时,发生脑出血的风险。能同时明确心脑血管病变情况尤为重要。

血管造影虽是有创性检查,如无禁忌证,仍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行联合造影术,以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治病防病同时进行,有适应证的患者,则可进一步行介入治疗,以减少严重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

心脑血管联合造影的应用属两学科协同工作,可减少分科诊疗造成的资源浪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射线及造影剂损害,同时明确心脑血管病变,为早期预防、保护病人身心健康提供明确依据。

[1]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etomy Trial 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N EnglJ Med,1991,325:445-453.

[2]李海聪,张铁艾.老年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极其危险水平评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8):279-280.

[3]Rdbert J Adams,Marc I Chinowitz,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冠脉风险评估-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和临床心脏病学委员会声明[J].张爱梅,李宪辛,译.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5):321-333.

[4]户梦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及意义[J].上海医学,2004(9):684-685.

[5]Tsiskaridze A,Devuyst G,De Freitas GR,et al.Stroke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Arch Neurol,2001,58:605-609.

[6]Sadikin C,Teng MM,Chen TY,et a1.The current role of 1.5T non—contrast 3D 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to detect intracranial steno-occlusive disease[J].J Formos Med ASSOC,2007,106;691-699.

[7]Feldmann E,Wilterdink JL,Kosinski A,et a1.The Stroke Outcomes and Neuroimaging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SONIA)trial[J].Neurology,2007,68:2099-2106.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心脑血管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