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

2012-07-17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教学法

●高 艳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作为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支架式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一、支架式教学简介

1.“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根据这个建筑隐喻,伍德(Wood,Bruner&Ross,1976) 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2]。 普利斯里(Pressly),Hogan, Wharton-McDonald, Mistretta,Ettenberger,(1996)等人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的比喻迎合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发展成为今天的“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的定义也很多。目前,比较有影响、流行的定义源自于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3]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2.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法的最直接理论基础源至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 (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第一水平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帮助学生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已有的知识水平;第二水平就是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他人的合理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二水平以外区域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也不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完全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这里的合理帮助就是指教学中在最近发展区所做的工作——搭建恰当的支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示为:

3.支架式教学的组成环节

支架式教学法主要有搭脚手架、进入情景、探索认知和效果评价四个部分组成:

图2

4.支架常见的类型

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常见的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

二、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形式

1.范例支架

范例即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

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某种电子文档来完成学习任务时,他可以展示前届学生的作品范例。也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制作范例来展示。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会对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同时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

2.问题支架

所谓问题是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完成某一目标所面临的未知状态。[4]它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相对“框架问题”而言,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以问题为载体,以支架理念指导学生的学习,即在开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建好问题链,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顺利展开,最终完成学习,这种教学称为“问题支架”教学。

3.建议支架

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习顺利进行。当问题支架的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问题”支架就成为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相比,建议支架的建议少了一些系统性和整体的逻辑性。但它更直白,往往能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4.工具支架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实施,而提供的认知、会话、协作、展示平台、共享平台等都可以算是工具支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专家系统、概念图、BBS、电子白板、新闻组、PPT等。

5.图表支架

图表包括各种表格和图式。它可以直观地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系统把握复杂问题的脉络。用可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

三、支架式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支架的内涵

在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中,对支架的含义的理解不够全面或不够深入都会造成对支架的误解。不是说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随便的给上一个图表、一组问题或一组建议等都可以称得上教学支架的。例如当一个人在攀岩时,面对一个不能完成的高度,手足无措,只有在这个时候给以的一定的引导帮助使其达到相应的目标,这个“扶手”在教学中才叫支架。另外,提供的帮助也必须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这是支架的“放置”的地点问题。也就是说支架的出现不但要把握时机,还要设置得恰到好处。

2.理解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中的第一水平、第二水平是指图中椭圆的边界,而不是整个区域(见图1)。水平指的是某一知识的高度,绝非所有的内容。内部两个椭圆之间的区域才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在支架式教学中,支架的搭建要以第一椭圆区域为出发点,基于最近发展区,目标是第二水平。实际应用中并不要求一定要达到理想的第二水平,但是教学希望在最近发展区走得更远。

3.学会灵活的应用

教学策略之间、支架类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在教学运用中,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补充各有所长。有时甚至一个问题解决中都会用到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创造性地综合运用,目的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不能为了支架而支架,刻意的追求教学方法的运用。

[1]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支架教学法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