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企业价值链协同的专业群建设研究*

2012-07-17董淑华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实训

● 董淑华

一、专业群的内涵

所谓专业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工作岗位的素质、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群的比较为人接受的定义是:专业群是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1][2]

二、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一)专业群建设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内涵

高职院校的发展不仅仅靠硬件和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靠内涵的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在经历了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办学后,开始注重可持续健康发展,向追求质量、效益、规模兼顾的“集约式”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办学内涵的核心领域即专业建设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专业群建设,形成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特色成为重要内容,专业布局也从离散型转向集群型的专业集群化发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主体、过程和机制等不同层面的内容,这些要素最终都归集于“专业”,要素的建设过程与水平最终体现在专业建设过程与水平上,所以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和主线。[3]

(二)专业群建设可以整合教学资源

专业群内由于专业之间的衔接性,专业之间具有共同的专业素质基础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学科基础基本相同,专业背景基本相似,在教学中就可以相互补充,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就可以不断整合优化,可以大大节省教学单位在师资引进和培养上的支出。同时,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基本相似或相同,基本可以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这样就可以充分整合实训资源,大大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进而降低实践教学成本。

(三)专业群建设可以实现专业共同发展,形成品牌

形成专业群的专业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决定了所使用的师资、实践性教学资源也有相近性,在课程设置上可考虑设置一定的平台课程,形成基于课程的教学团队,选定课程负责人,方便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了团队有效开展科学研究、培训、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提升了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进而提升了团队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由于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具有相近性,就可以在将原有的实践教学条件重新整合并进行一定的补充完善之后,按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形成实践教学条件在规模和功能上的优势。在完成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队同时,还可以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服务,也可以为企业员工训练和技术研发提供场所,进而在一定的领域内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在各专业的相互作用下,课程建设将逐步形成优势,有利于打造出更多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核心专业在其他专业的支撑下,其优势和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而增强了专业群的竞争优势。[4][5]

三、专业群建设的对策

(一)专业群建设要依据地方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情况

专业群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地产业布局,而不应是已有的强势或者特色专业,这是因为学生主要的就业范围是在当地所决定。比如,江苏的学生多会在长三角地区选择就业单位,广东的学生多会在珠三角范围内就业。因此,专业群的构建必须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为基础建立起核心管理专业,并以核心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为基础进行拓展。[5]

(二)专业群建设要围绕核心专业进行

专业群建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专业群建设不是简单地对教学资源和师资做加法,而是系统性的整合与优化,是1+1>2的活动。因此,专业群建设的前提是要对专业进行合理划分,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的专业才可以进行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才可以纳入到同一个专业群,并围绕核心专业组建专业群。

核心专业一般发展实力强,学科涉及范围广,与市场发展趋势紧密。其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学科基础相对雄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都比较成熟,能将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或行业中相同的岗位链整合起来。

(三)专业群建设要具备基础资源

专业群建设不要跟风,有些学校师资队伍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充分,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的进行专业群建设,不仅不会对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有所提升,还会因为形式大于内容的举动,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专业群建设中,应因地制宜,避免盲目性建设;明确内涵,避免形式主义;把握原则,提高建设实效性。

四、建设实践

(一)经管类专业群建设

1.按照企业价值链构建专业群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群的建设是按照企业价值链的要求,对专业进行整合而构建专业群。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按照对外形成服务流、对内构建专业链的思想,将现有的6个经管类专业、9个专业方向集成在一起,形成基于企业价值链的专业群,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特色课程,形成了科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据价值链构建的专业链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的SME是专业群建设所依托的江苏省示范性平台——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该平台为专业群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图1 围绕价值链形成的经营类专业链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

通过专业群建设,现有中国电信的外呼客服、苏宁易购的电子商务网站维护等企业落户学校,学生利用这些实践性场地,在校内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大大改善了校内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了“公司制”教学。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真实情境、岗位递进、链式发展”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发展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形成了基于信息化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群特色。

3.创新课程体系

专业群内所有专业采用学院根据多年的学生培养经验,总结出来的适合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新四块”课程体系。新四块课程体系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毕业生“从第一岗位切入,向第二岗位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突出“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素质课程、岗位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个性拓展课程”架构课程体系,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新四块”课程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其特点和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新四块”课程体系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6]

(二)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建设[7]

1.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建设是围绕沈阳重型的岗位需求,组建企业班,并将相关专业整合后,构建专业群。因为工程对象相同、技术基础相近或学科基础相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相同或相近,必然反映在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从2006年起,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群与沈阳北方重工集团在多年校企合作基础上,联合培养焊接、材料成型、锻造、木型、热处理五个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冠名为“沈重班”,实施“订单”联合培养。沈重集团从入学新生中选拔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作为 “沈重班”的学员,同时成为沈重集团预备员工。

沈重集团在教学中注重企业文化教育,通过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岗位能力,传递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使命感和企业行为规范,并由此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在构建构成过程中,按照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从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出发,将五个相近专业通过企业价值链整合起来,形成专业群。

图2 基于企业价值构建的机械制造类专业群

专业群在订单培养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利用沈重的实践教学资源,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经过三年“沈重模式”实践,收到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已有130名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90%以上成为集团技术、技能骨干。目前,高职院校工艺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体基本上都类似于“沈重模式”,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要求,促进了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并一定程度上开始在模式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2.专业群开放与资源共享

专业群内专业之间的共同的专业素质基础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决定了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学科基础基本相同,专业背景基本相似,在教学中就可以相互补充,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就可以不断整合优化,可以大大节省教学单位在师资引进和培养上的支出。同时,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基本相似或相同,基本可以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这样就可以充分整合实训资源,大大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进而降低实践教学成本。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以来,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建设了具有通用性的现代化综合实训中心,为沈阳市提供服务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现代服务企业员工技术提升的培训基地,重点加强九大示范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其中机械制造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专业群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已成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

五、结语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时期,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学校自身优势所在,确立核心专业,并围绕其建设专业群,将特色专业打造成学院品牌,以此带动学校的发展和促进学生就业。

[1]黄雅娟.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中国商界,2011,(12):198.

[2]赵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的思考与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J].第20卷第6期,2011,(12):3-7.

[3]蒋心亚,鲁武霞,专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实践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

[4]李朋.略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2,(1),第14卷第1期,24-26.

[5]王忠孝,林泉.对高职院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论坛,2011,(11):151-152,27-29.

[6]朱颂梅.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高职“新四块”课程改革研究——以电子信息专业机械类课程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7]刘瑞军,曲芳,赵丹.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第14卷第1期,1-2,21.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实训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