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年号的由来和特点

2012-07-14宁波大学王晓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灾变大化祥瑞

宁波大学 王晓云 黄 莺

所谓“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中国的年号创建于汉朝,公元前140年,即汉武帝登基第二年,定年号为建元元年。从此,中国各朝代都一直沿用年号。这一做法也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播到朝鲜半岛及越南,不过后来随着封建帝王退出历史舞台,年号也随之消失了。日本在7世纪上半叶全面摄取中国的政治文化制度,也引入了年号制度。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宫廷政变,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在政变后拥立孝德天皇(第36代天皇),并仿照中国设立了年号,称为“大化”(645-650)。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这一年号出自汉籍,一为《吕氏春秋·大乐》:“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一为《汉书·循吏传》:“为民兴利除害,成大化。”明确反映出以儒学治国经世的政治思想。

不过日本年号并不是一开始就制度化的,到7世纪末,年号时断时续,例如,孝德天皇以后的第37代齐明、第38代天智、第39代弘文等天皇就没有年号。公元701年,文武天皇建年号为“大宝”,成为日本年号制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当时《仪制令》规定:“凡公文纪年,皆用年号。”此后,历代天皇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年号,并一直沿袭至今。年号制度的建立,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日臻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周边国家早已废弃这种做法,但在日本不仅没有被弱化,反而得到了加强,1979年6月发布的《元号法》,还明确将天皇年号法制化,目前日本是东亚唯一仍然使用年号的国家。

大宝年后,改元制度并不固定,有的一世数元,有的一元数世,南北朝时,还二元并行,这与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有关。近代以前日本年号制度的一个特征是改元频繁。改元原委一般有四种:祥瑞改元,代始改元,灾变改元,革年改元。除此之外,还有例如:战乱平定改元(765年1月7日“天平宝字”改为“天平神护”),丰年庆祝改元(724年2月4日“養老”改为“神亀”),天文变化改元(1110年7月13日“天仁”改为“天永”), 彗星出现改元(1145年7月22日“天養”改为“久安”;1303年8月5日“乾元”改为“嘉元”)等。

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初期几乎都是因灵异、祥瑞之物出现而改元。天皇更迭,“岂人事乎,盖天意也”。人们认为上天将祥瑞之物呈于人间以示天意、神意,因而该时期的历代改元诏书中都写明改元原由。例如,大化六年(公元650年),因宍户国(今山口县一带)向天皇进献白色野鸡而改元为白雉。元正天皇时(公元717年)因美浓国(今岐阜县南部)发现了灵泉而改元为养老(此种情况我国也不少见,吴大帝孙权黄龙三年,“由拳野稻自生”、“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次年即改元“嘉禾”)。因“祥瑞改元”的还有:「慶雲」「霊亀」「天平」「天平宝字」「神護景雲」「宝亀」「天応」「嘉祥」「斉衡」「天安」。

元庆(877-885)以后的改元不再以祥瑞之物出现为由,而改为代始改元,灾变改元,革年改元。“代始改元”就是在天皇即位时改变年号。“灾变改元”是指遇到天灾、瘟疫、厄运、饥荒等灾难时,改元以求躲灾避难。“革年改元”是受6世纪传入的中国谶纬说(古代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例如《易经》中的“辛酉为革命,甲子为革令”,认为辛酉年是革命之年,甲子年是革令之年,故逢这两个干支年头,改元以冀求政治的革新。

另外,日本有些天皇的年号还与我国某些封建王朝皇帝的年号相同。例如第56代清和天皇的年号是「貞観」,它是我国唐太宗的年号;第96代后醍醐天皇在1334年改年号为「建武」,它原是我国东汉光武帝的年号(日本战国期中的「弘治」与我国明孝宗的“弘治”在时间上也很接近)。

到近代,明治天皇对年号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仿照中国明、清一帝一年号的做法,建立“一世一元”制。1979年的《年号法》规定只有继承皇位时才可以更改年号。

由于年号不同于日本固有的名称,它是在汉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特点,所用汉字读音均为音读,没有训读,字义体现出统治者的愿望。他们十分重视年号的祈佑、象征作用,要求年号出典必须极具权威性。从771年天应以后,所用年号都基本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出典,不少年号的出典还不止一处。如近代天皇的几个年号:

「明治」:出自《周易》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孔子家语》中“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还可见《书经》、《荀子》。

「大正」:出自《易经》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另外可见《唐书》、《后汉书》。

「昭和」:出自《书经·尧典》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平成」:出自《书经·大禹谟》“地平天成”和《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外成”。

迄今为止,日本共有248个年号,其中南北朝时代有两个年号相同,故不同年号247个。日本年号的主要出典来自四书五经及《史记》、《汉书》、《后汉书》。

日本年号的用字和取义都与汉文化有很大的传承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猜你喜欢

灾变大化祥瑞
金猪庆祥瑞
智慧、魅力,未有的补充以及“灾变”
宜居大化
灰灾变多项式模型的小麦产量预测*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简介
与激光聚变、自然灾害和深空探测等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斑图和轨道稳定性研究2013年度报告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