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昆客专跨武广客专GSM-R改造方案分析

2012-07-13冯敬然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直放站里程基站

赵 旭 景 岩 冯敬然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1 概述

长昆客专为在建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沪昆客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起湖南省长沙市,西至云南省昆明市,全长近1 100 km。长昆客专自长沙南站与武广客专线间距小于500 m并线,至武广客专沙子岭隧道小里程口处上跨武广客专后分线,并线区段线路长约4.9 km,地形为丘陵,线路最小垂直间距20 m,最大340 m,线路走向如图1所示。图2为通过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铁路3D模拟仿真平台,仿真得到的长昆客专上跨武广客专模拟图。

2 客专并线段既有无线情况

武广客专在与长昆并线段有3座隧道:王公祠隧道、包家塘隧道、沙子岭隧道,采用GSM-R交织冗余网络覆盖方式。沙子岭隧道小里程口外设置武广1604号基站。站内含2载频基站,光纤直放站近端机,光纤直放站远端机等设备。沙子岭隧道两端光纤直放站主用信号源为1604号基站,备用信号源为相邻1605号基站。

1604号基站铁塔为2层平台30 m铁塔,第一层平台挂设1604号基站天线,主要覆盖1603号基站及其小里程方向;第二层平台挂设基站同址远端机天线。在1604号基站故障情况下, 1605号基站信号利用该处远端机天线与1603号基站形成交叠区,作为故障后切换区。并线区段设备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表示主用连接,虚线表示备用连接。

3 客专并线段GSM-R改造方案

长昆客专与武广客专并线4.9 km,最大垂直线间距340 m,经过实地勘察,在并线段长昆客专新设基站覆盖,易导致武广客专移动台接入长昆客专基站信号,移动台误切换及掉话,并线段使用武广客专既有基站信号覆盖为最佳方案。由此进行如下无线系统改造。

1)设备改造部分

长昆袁家冲隧道与武广王公祠隧道位置平行,在袁家冲隧道大小里程口放置光纤直放站远端机,远端机采用与武广客专同型设备,具有主从2路信号输入,主用信号为武广1603号基站,从用信号为武广1602号基站。这与袁家冲隧道平行的武广王公祠隧道逻辑关系一致,并接入武广光纤直放站系统。袁家冲隧道与王公祠隧道垂直间距为15 m,隧道小里程口利用王公祠隧道口铁塔、天线覆盖。长昆客专在出袁家冲隧道大里程口后,有约4 000 m半径的线路曲线,故在袁家冲隧道大里程口设置15 m铁塔,补强覆盖长昆客专出袁家冲隧道大里程口后的弧度曲线部分。

武广客专为GSM-R交织覆盖线路。当武广1604号基站故障,其覆盖区域会被1603、1605号基站信号覆盖。而长昆上跨武广客专后,长昆线与武广线位分向,若武广1604号基站故障,则长昆客专上跨点至相邻长昆基站间无有效覆盖。故在武广1604号基站同址新设长昆1载频基站,并新设50 m铁塔(三层平台)代替既有30 m铁塔。新设长昆1载频基站接入武广客专长沙南站既有基站控制器(BSC)。通信物理连接上,为避免由于光缆中断导致的基站故障,设置长昆1载频基站光缆与武广1604号基站光缆不同径路;通信逻辑连接上,为避免传输系统故障导致基站失效,利用长昆客专新设传输系统,在长沙南站与武广既有传输设备连通,接入与武广1604号基站不同奇偶性的基站环中。

新设长昆1载频基站后,上跨点处覆盖模式由单网交织改为同站址双网覆盖。若隧道内直放站主备用信号仍然是1604、1605号基站,则1604号基站故障后,长昆1载频基站在隧道内无信号,即1载频基站与1605号基站无切换区,接入1604信号的列车进入隧道后会掉话,故需将沙子岭隧道内光纤直放站远端机改为同站址双网连接模式。结合图3武广既有GSM-R连接关系,沙子岭隧道光纤直放站远端机主用信号保持不变(为武广1604号基站信号),备用信号改为长昆新设1载频基站,同时,在武广长沙南BSC中添加长昆1载频基站与武广1605号基站的切换关系;沙子岭隧道大里程口直放站远端机设备、连线及铁塔等既有情况不做更改。改造后,沙子岭隧道大里程口为武广1604号基站、长昆1载频基站与1605号基站切换区。

2)铁塔改造部分

长昆、武广客专上跨点基站为同站址双网模式,负责上述2条客专的覆盖,主用基站为武广1604号基站,从用为长昆1载频基站。为保证主用信号覆盖效果,在新设50 m铁塔第1层平台放置武广1604号基站3副天线,分别指向武广客专小里程方向,长昆客专大、小里程方向;第2层平台设置长昆1载频基站3副天线,与主用1604号基站天线同指向;同站址覆盖模式下,光纤直放站远端机主备与基站主备信号相同,直放站天线与基站天线信号相同,故取消该处直放站天线。

3)网络优化部分

武广1604号基站与长昆1载频基站覆盖范围相同,移动台优先接入信号强度高的基站。为优先使用1604号基站信号,调低长昆基站的输出功率为1604号基站输出功率-6 dBm;在长沙南武广既有BSC处,调高长昆基站“切换门限”参数“HandOver_Margin”为1604号基站+6 dBm。上述参数保证移动台优先使用1604号基站信号。改造后长昆跨武广无线通信系统如图4所示。

4 改造方案适应性分析

4.1 场强覆盖部分

根据改造方案,由Aircom软件仿真分析场强覆盖,如图5所示,可以得出并线区段利用武广客专基站满足两客专覆盖场强要求。

图5中场强仿真,沿线路方向中心区域第一层,场强值≥-70 dBm;线路外区域第二层,场强值≥-80 dBm;线路外区域第三层,场强值为-90 dBm。图中wuguang为武广客专1603号基站,wuguang_fork为长昆客专上跨武广客专位置的武广1604号基站,SITE1为武广1604号基站相邻的长昆基站。由图5可以看出,用武广基站覆盖长昆客专并线区段满足250 km/h客专无线通信场强要求(95%时间地点概率下,-95 dBm)。

4.2 切换逻辑部分

图6表示了移动台走行与基站设备关系,细黑线表示长昆客专示意线位,粗黑线表示武广客专示意线位,黑色三角代表武广基站,斜线圆形填充表示长昆基站,黑色箭头表示天线覆盖方向。

1)武广1604号基站正常

上跨点主用基站信号为武广1604号基站,同址长昆1载频基站信号比1604号基站低6 dBm,移动台优先接入1604号基站。切换情况如下。

a.武广客专移动台A→B→C走行,移动台由1602号基站在王公祠隧道与包家塘隧道间切换为1603号基站信号,继续切换至1604号基站;沙子岭隧道内为1604号基站主用信号,故沙子岭隧道内移动台仍在使用1604号基站信号;移动台驶出沙子岭隧道,在大里程口远端机天线与1605号基站天线构成切换区,切换至1605号基站信号内。

b.长昆客专移动台A→B→D走行,移动台由1602号基站在袁家冲隧道与包家塘隧道间切换为1603号基站信号,继续切换至1604号基站。因长昆SITE1基站与武广1605号基站间相隔较远,彼此信号无交越,故经过上跨点后移动台可唯一切换至长昆SITE1基站。

c.反之,武广移动台C→B→A走行,长昆客专移动台D→B→A走行,顺序为a.b.反向唯一切换。

2)武广1604号基站故障

上跨点处使用长昆1载频基站信号,BSC中已经设置1603、1605号基站与长昆1载频的切换关系,故移动台切换情况如下。

a.武广客专移动台A→B→C走行,移动台正常切换到1603基站,继续切换到长昆1载频基站;1604号基站故障,沙子岭隧道内为长昆1载频基站信号,移动台隧道内仍连接长昆1载频基站;移动台驶出隧道,在大里程口切换到1605号基站。

b.长昆客专移动台A→B→D走行,移动台同上情况切换至长昆1载频基站。长昆1载频基站与长昆SITE1站存在切换区及切换关系,且SITE1与1605号基站信号无交越,移动台可唯一切换到长昆SITE1。

c.移动台反向走行,则切换关系相反且唯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250 km/h客运专线上跨350 km/h高速铁路GSM-R方案,主要目的是防止移动台接入错误的基站信号导致既有线路掉话,可将高速铁路在线路交叉点处基站由单网交织改为同站址双网覆盖模式,并相应更改相关隧道补强设备连接关系及优化网络参数。

[1] 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GSM-R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钟章队,李旭,蒋文怡,等.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铁建设【2007】92号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直放站里程基站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435万公里
数字光纤直放站在CTCS-3级列控线路中的应用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
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里程
移动通信网络中直放站干扰分析及优化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浅谈通信基站(直放站)的选址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