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真饮食 连系民族与文化的纽带

2012-07-09撰文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马明良编辑赵晓嬿

餐饮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伊斯兰教食疗穆斯林

撰文_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 马明良 编辑_赵晓嬿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界,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才保持了生态平衡,有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和长盛不衰;在人类社会,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才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使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我国是一个各民族文化的百花园,56个民族56朵花,奇花异卉,争芳斗艳。

在众多的文化(文明)中,有一种文化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它就是清真文化。它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有所谓“清真食品”“清真饭馆”“清真教”“清真寺”“清真言”“清真澡堂”等等,变化多样,令人眼花缭乱。

神秘而神圣的清真文化

清真文化是伊斯兰文明与华夏文明交往、交融的结晶。“清真”一词,并非源于阿拉伯语,而是古代汉语,其原意为“纯洁质朴”,说的是一种品位和境界。唐宋时期,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把“清真”二字用到他们的诗文中,如唐代姚合《寄石书院僧》一诗中有“步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的诗句;李白的诗中有“右军本清真”“垂衣贵清真”等内容。

此外,“清真”一词有时用于称道士、道观、寺院。明太祖朱元璋是第一位将“清真”一词用于指称伊斯兰教的人,他于1368年(洪武元年)御书《至圣百字赞》,称伊斯兰教为“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此后,“清真”一词逐渐成为伊斯兰教的专有名称,并被赋予新的内涵。明清之际穆斯林学者解释说:“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始无终;“真”是指真主独一无二,真实无妄。“清真”一词被赋予新的内涵之后,其外延也随之扩大,用来指称与穆斯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清真饮食,连系民族与文化的纽带

所谓清真食品,是指伊斯兰教允许穆斯林吃的食品。这类食品范围较广,植物类食物除有毒的以外,均可享用(酒例外),如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果品等;动物类食物,则奉行有所吃、有所不吃的原则,一般食草类动物均可吃,如牛、羊、鸡、鸭;食肉类动物均不可吃(鱼、虾等例外),如豺、狼、虎、豹、鹰、猫、狗、蛇等;食草类动物,若是被捅死的、打死的、勒死的、射死的、杀死的,哪怕是牛羊鸡鸭等也不允许吃,除非由穆斯林按规定程序(如奉主名从喉部切断三管:血管、食管、气管,使血液顺畅地排尽)宰杀的。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清真饮食不但成了占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群的饮食习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还成为有些民族的民族特色和重要标志,如回族发展至今,其语言已消失(通用汉语),其服饰也已基本消失,居住也很分散(分布全国各地),清真饮食便成了主要的民族特色。

多元化发展的清真餐饮

清真饭馆自然是指主要经营人员以穆斯林为主的符合清真食品条件的饭馆。清真饮食讲究“清真”品位,烹饪强调饮食惟佳,选料必慎,综合搭配,不尚奢华,注重保健,体现民族、民生、民气、民本,以其鲜明的特色成为世界饮食文化中的瑰宝,清真菜系以其独特的风味成为我国几大菜系之一,比如,其中光是以羊肉为原料的清真全羊菜肴,分羊头类、脏腑类、羊肉类、羊骨类、羊蹄类、羊尾类等,能作出数百种美味佳肴,什么“扣麒麟顶”“芙蓉顺风”“竹节肥肠”“云彩羊肝”“蜜汁羊尾”等等,花样繁多,绚丽多彩,以其味鲜而不腻,肉嫩而不腥,深受各族人民欢迎。

善于借鉴吸收与融合清真名店名菜很多,如北京的东来顺涮羊肉、西安的贾三灌汤包子、同盛祥羊肉泡馍、兰州的东乡手抓、南京的马祥兴松鼠鱼和八宝葫芦鸭、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烤全羊、银川的同心舂羊羔肉等等,已成为各族人民津津乐道的美食。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清真饭菜在保持自己原有特色的同时,还借鉴和吸收了我国东西南北各大菜系的优点:首先在选料上进行突破,由传统的只用牛、羊、鸡肉,进而采用了禽类从鸡、鸭到鸵鸟、兰颈孔雀,海产品类由一般海鲜扩大到鱼肚、鱼翅、鲍鱼等等。总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符合清真规矩,只要不违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都大胆采用,大大丰富了清真菜点的品种,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其次对粤、川、鲁、京、淮扬等菜的某些烹饪方法进行整合创新,推出新的美食,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口味。如重庆火锅原是闻名遐迩的非清真名菜,而在眼下有些西北的城市,清真重庆火锅随处可见,原来这是经营者将海鲜和牛羊肉等清真原料与重庆火锅的烹饪方法相结合的杰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探究食疗养生之道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有权力享受真主所赐予的“合法食物”,同时也规定了穆斯林禁食的“非法食物”。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商人、学者,通过海陆的“丝稠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阿拉伯、波斯的药物学、营养学知识也陆续传入中国。比如,叙利亚医生叶海亚·伊本·马苏雅的《药物志》《营养学》《诸毒物及其解法》等医药学专著,都含有食疗的内容;波斯医生萨布尔·本·塞赫利有多部食疗养生专著:《药物的替代》《食物与泻药之区别》《食物的作用》。中国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都载有从阿拉伯、波斯传入中国的药方。在《千金翼方》卷十二《养老食疗》中,便有来自波斯的“服牛乳补虚破气方”:用牛乳三升,荜拔半两,末之,绵裹,右二味铜器中取三升水和乳合,煎取三升,空肚顿服。此方“谓之悖散汤”,“大秦甚重此法”。

可见,从伊斯兰教法规定的“合法食物”中,探究食疗养生之道,是一个既有科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

提倡卫生治病为本《古兰经》说:“真主已准许你们享受的佳美食物,你们不要把它当作禁物”(《古兰经》第5章第87节)。《古兰经》所说的“佳美食物”,是以清洁卫生、防病治病为原则,提倡食用合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食物。动物类食物首推羊肉。据说全国回族当中共有一千多种羊肉菜谱。羊肉列入“佳美食物”,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是受伊斯兰教影响,忌吃猪肉、驴肉、骡肉、狗肉,主要吃羊肉、牛肉、鸡肉、鱼肉;二是元朝以来回民从事农牧业、饮食业,喜欢养羊、贩羊、吃羊肉,羊又适宜千家万户分养;三是羊肉不仅有食用价值、经济价值,还有食疗作用,对身体有益。羊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经常吃羊肉,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本草拾遗》说:“补可去弱,人参羊肉属是也。”自古以来,羊肉一直被推荐为食疗佳品;四是羊比较干净,性情善良。

穆斯林所说的“佳美食物”,也包括符合伊斯兰教法的新资源食品。因为新资源食品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不难看出,清真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千百年来,我国穆斯林各民族在坚守自身文化内核的同时,积极吸收华夏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清真文化,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同时也表明,华夏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它的自信、宽容使它对周边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经过长期的交融,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大气磅礴的中华文化,清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伊斯兰教食疗穆斯林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耳鸣的中医治疗与食疗
印尼·雅加达
食疗助你远离感冒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