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富时代的瓷器收藏

2012-07-07高阿申

检察风云 2012年21期
关键词:弘治烛台官窑

文·图/高阿申

财富时代的瓷器收藏

文·图/高阿申

本文作者在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讲课

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10年的23%上升到去年的30%,一举超越了美国的29%,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结束了美国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1992年,北京文物市场的首场艺术品拍卖有“2188件上至商周青铜器,下至近现代书画,以及明清官窑瓷器、玉器等文物艺术品”,总共得款300万元。1993年,在中国书画拍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海朵云轩首届字画拍卖会”上,155件书画作品,经卖方四处招揽及海内外买家踊跃竞投,成交额最终为835万元。然而去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达576.22亿元,“产生超亿元的作品28件”。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向捐赠者高阿申致感谢函

谁会想到,短短20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竟能有如此巨大变化!尤其起步不是太早的“北京保利、中国嘉德两家公司成交额双双突破百亿,超过国际上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以至安德鲁博士在2012年3月的欧洲艺术基金会上在《2011年国际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25年之观察》中惊叹:“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10年的23%上升到去年的30%,一举超越了美国的29%,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结束了美国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2011年,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老大,这一刻,当然是划时代的。无怪乎国人把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亿元时代”,又称之为“财富时代”。

收藏不是富人专利

或许,中国由于跨入了财富时代,“收入不高的文人已无法进入高端藏品的收藏圈”了。但是,收藏不属富人专利,“钱多未必能收藏到真品和珍品,关键的还是学问,以及学问之下的眼力。”

针对瓷器行情,有文章称:目前“市场价与10年前相比,普遍上涨了10倍至100倍不等,可见元明清瓷器价格涨势如虹,牛气冲天。不过需要注意,现在市场上90%的元明清瓷器都是赝品,真正的上品、名品太少,在买入时,一定要加倍小心”[1]。

有关富人的收藏,笔者见过不少。有的收藏“大家”,满屋子假古董;有的花上近百万或数百万竞拍来的、业已被锁进保险箱或存放于银行库房的一件件“明清珍品”,却是当下景德镇造假高手的一些杰作,因而,“学问才是真本事”。收藏的乐趣,原本就是赝品堆里的寻寻觅觅、于真真假假中练眼力长见识,工薪阶层仍然可以大有作为。现在,一些大拍卖行的门槛高了。以前,怀揣50万元,拍卖行可能把你当爷看,如今,这50万元刚够作保证金领个普通牌子,有的拍品,须保证金100万、甚至更高。当然,并非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瀚海、北京匡时、杭州西泠、中贸圣佳这六家拍卖公司的大拍才有好东西。他们的四季小拍,以及各省市的拍卖会,都会有宝可觅,收藏者应当多多关注。

图1 清 乾隆 胭脂红瓶及底部

图2 清 康熙 青花番莲纹葫芦瓶及底款

图3 明初 龙泉窑菱花口花卉盘内外面

图5 清 雍正 斗彩十字杵四足橢圆小洗及底部

图6 唐 三彩罐

以前,觅宝、捡漏,要么去地摊,要么去文物商店。1992年,笔者用1500元在地摊上买到一件稀世的带款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贯耳三足炉[2],又花7500元于上海文物商店到手一件顺治五彩八仙一统瓶。当时,文物店将瓶的时代定为清中期。经笔者告知,在其两年后所出的《清代瓷器赏鉴》一书中,此件原本应当转交给上博的五彩人物瓶(注:上海博物馆至今没有顺治时期的五彩人物瓶),才得以正名。[3]

如今,古董行情飞涨、且赝品满目。但是,机会与陷阱共存。人们大可到古玩城,到海内外诚信度较好、销售情况颇佳甚至比较火爆的拍卖行觅宝,还可在大大小小的拍卖网站上拾漏[4]。总之,“漏”,年年有,时时有,处处有,甚至永远有。除需要一定财力,关键看学问,以及学问之下的眼力。

图9 明 弘治 黄釉盘

我的收藏理念

“藏之不用,不用何藏”的藏,这里指搜集、收藏;用,指研究、使用及其展示。

图9-1 明 弘治 黄釉盘底部

图4 清 雍正 斗彩鸳鸯莲池图盘

抑或骨子里对古物有种与生俱来的恋情,笔者于1982年便开始收集钱币与铜镜。1988年起将目光转向瓷器收藏,迄今积累的古代瓷器已逾千件,几乎涵盖了瓷器历史的各个时期。在积累瓷器藏品期间,以个人的心得和收藏实践,先后写有《赏陶识瓷》《瓷器收藏实鉴》《说罐论缸》等五本著作,并在国际研讨会和《收藏家》《收藏》《文物天地》及《解放日报》《中国文物报》《人民日报》《收藏快报》等报刊上发表研究文章达90余篇。

本人搜集铜镜的数量不多,总共二十余面。然而,我填补了“上博”在铜镜收藏中,对商代双凸弦纹铜镜的空白[5]。为此,上海博物馆在馆内举行了铜镜捐赠仪式,还于次年,在底楼大厅的捐赠者金榜上,镌刻上笔者的名字以示表彰。据悉,能获此殊荣的,近些年来全国寥寥无几。

2012年6月,《收藏》杂志的记者采访时问我:“50万元可买些什么古董瓷器?”碰巧笔者两年来,花45万元添了26件陶瓷,便回答:“50万元,可买一些包括官窑在内的自己喜爱和需要的藏品。”[6]

现在,从地摊上捡漏,已没有什么可能。而此26件器物,来自北京、上海中小型拍卖公司的拍品有23件,来自洛阳、上海和美国店铺的各一件。

为什么说,可买一些“自己喜爱和需要的藏品”呢?

其一,古董价值昂贵,世上没人能随心所欲。其二,笔者有幸于去年获得北京“龙腾榜2009-2010年度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收藏家”称号及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的“陶瓷收藏鉴赏家”称号。作为一名收藏家,尤其作为一名草根收藏家,当不负此誉。然而本人不是富人,没有公司亦没有企业。为将“收藏”事业进行到底,只能把有限资金放大用,才可更多地获取那些被低估了的珍品。其三,笔者在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上海金城文物专修学院等处的授课以及其他场所的一些讲课讲座,无不以实物为教材。而这些“眼学”标本,以标准件或典型器最为适宜,故不时需完善与补充。

世上有不少人,因为有钱,才涉足收藏领域。可是,对于“起步靠6000元、并要养家糊口”的我来说,是“收藏”养育了我[7]。回想起行走在收藏圈子里的这数十载,尽管时时感到囊中羞涩,但由此亦深深体会到: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图7 明 万历 酱釉白花花卉纹军持

图8 清 顺治 青花芭蕉麒麟纹大盘及底款

机遇与缘分同在

笔者最近新进的26件器物中,有的价格低廉、品相完好,堪称现代版“捡漏”。例如,来自上海拍场的清(乾隆)胭脂红瓶(图1)、清(当为康熙)青花番莲纹葫芦瓶(图2)、明末(当为明初)龙泉窑菱花口花卉盘(图3)、清雍正斗彩鸳鸯莲池图盘(图4)和来自美国古董店的清乾隆青花饕餮纹出戟四方尊[8],这五件器物的平均价格,在万元以下。而此番买入价,即便放在10年前,亦属便宜。明正德白釉暗花涩胎龙纹盘[9],由无底价竞价至4.48万元。中国嘉德的清(当为雍正朝)斗彩十字杵四足橢圆小洗(图5)5.98万元、辽(当为唐代)三彩罐(图6)1.15万元、明万历酱釉白花花卉纹军持(图7)2.3万元,清顺治青花芭蕉麒麟纹大盘(图8)2.875万元,此五件器物,在釉种与时代气息上,各有特色。颇让我留意的是明弘治黄釉盘(图9),估价2.5万元~3.5万元,以4.256万元到手。明弘治的黄釉盘和上述明正德白釉暗花涩胎龙纹盘,均为日本回流的官窑器。黄釉盘有两条一厘米小冲,让人扼腕不已。不过,倘若没有微瑕,能否轮到我?再说,带一件价值六位数的盘子上讲堂,毕竟不大合适,你让听课者上手还是不上手!(上述来价,均含佣金)

图10 宋 耀州窑刻花碗内外面

宋耀州窑及唐三彩的高仿品,近年颇多。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起标本,较宜作“眼学”教材的当数价廉物美的宋耀州窑刻花碗(图10)和唐三彩印花小钵(图11)。前者2010年购于嘉德四季,其底部之姜黄釉,色泽经典。瑕疵是碗的边口,有两处修理。但修补水平超群,连釉内气泡都复原得非常逼真(似乎亦可当教材)。想必这得来全不费工夫的3500元起拍价,很可能只稍稍高于此碗当初的修复费。耀州窑碗市面上多见,5万、8万,甚至10多万者比比皆是,到不到宋则难说。什么叫“半刀泥”?姜黄釉的特征在哪里?真赝品如何识别?如今无需多费口舌,尽在此碗中见到;后者于2012年5月中旬在洛阳三砚居古玩城里的八方阁鉴宝中心搞鉴定、中午逛古玩店遇到,店主听说我欲作教材,半卖半送,不足1500元。此器小巧玲珑,彩绘细腻,通体滿工。器口虽然有多处明显修补,仍不失其在唐三彩中应有的地位。最令人心醉的是斑驳的银釉(返铅现象),以及不可伪造的蝉翼纹,极能启人心智。

唐代白釉执壶(图12)在沪上一藏友家待了十余年,今年正月,以2万元转让给笔者。那白釉为何如此光亮,视之为邢窑的藏友始终没能搞懂,便以为是五代缘故。此壶形制为短流、小把、饼形底,造型非唐莫属,当系早期定窑不可多得的物证。

功德无量的文明之举

行文至此,有必要说一说本人对破残器的见解。

众所周知,“官窑瓷器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国瓷业的最高水平,除了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的,经常抛头露面的也就是在海内外拍卖行拍进拍出的那些。其实,有些官窑瓷器虽然残破,但犹如断臂维纳斯,仍不失官窑精制细绘的风采。”

本人以为,瓷器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但有个前提,即:这件精品瓷器必须属原作。倘若是拷贝,时代信息便错误,就毫无代表性。所以说,古瓷收藏,关键是求真与断代。而残破器并非拷贝,它们则是在岁月流传中受了伤,以至冲口、炸底,或崩口、甚或缺腿断胳膊的。按理说,愈发应该引起人们的关爱与重视,就像残疾人更受世人尊重与呵护一样。何况,收藏家原本就该有至美的心灵,至高的境界。

当下既然天价屡现,我们不妨退而求之。只要价格合理,破残器也值得收藏。何况,残破器的升值空间眼下越来越大,成交价不但有数十万、上百万或过千万,还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专场拍卖。由此表明,人们开始意识到,有些伤残器已属绝无仅有,它们的消失,意味着一个品种的灭绝。

事实上,历朝历代留下的瓷器珍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加上“文物不可再生”的特性,更容不得人们半点马虎!即便是一些伤残器的拥有,其实,亦弥足珍贵。

那么,哪些古瓷属于珍稀品呢?

图11 唐 彩印花小钵内外面

图12 唐 定窑白釉执壶与底部

举例来说,比如:稀缺的明弘治器。由于“明代弘治一朝官窑几度停烧,故传世品署‘大明弘治年制’款的官窑器物,比较少见。弘治时期在承继成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创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品种,如茄皮紫釉、黄釉和别出心裁的火石红纹饰”,所以只要是明弘治官窑器,大凡都在珍品之列。而老前辈孙瀛洲先生早在40年前,就以经验之谈告诫同行,他说:“弘治时期瓷器烧造活动不多,品种与纹饰都比较简单”,不要因此而视而不见,错失良机。

图13 明 永乐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图14 明 万历 青花奔马烛台

又比如,历朝历代多有制作的瓷烛台。烛台工艺复杂,为古代插置蜡烛的照明器具,以明永乐(图13)、宣德的青花折枝花八方烛台最为名贵。但是,既为用器又作陈设瓷的烛台,无论官窑还是民窑作品,传世数量均十分有限。笔者收集到的明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烛台和明万历青花奔马烛台(图14),托盘上皆空空如也,是否缺件?抑或该有一个铜配件?因资料不足,尚有待考证。去年在嘉德,见到一件高24厘米、托盘直径为25厘米的清康熙青花夔龙纹烛台[10],造型与纹饰颇显气派,当属大户人家用器。偌大一件有300年历史的高档青花瓷,6900元怎么不值!倘若以后发现母本,照其样,再配个柱座,不管是瓷柱座还是铜柱座,哪怕是铁的,是对祖宗的感恩,更是对缺失的一种弥补!至于价值,因为器物得到有效保护,恢复了应有的文化魅力,成倍增值是理所当然的。

类似的例子很多,最后有一点要在这阐明:古器是有灵性和生命的。为延续它们的存在、甚至不朽,人类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爱。

(文中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元)

[1] 2012年《中福视野》第3期卢建波,文:聚焦2012年主流投资收藏

[2] 2010年第7期《收藏家》时永刚,文:草根收藏家高阿申

[3] 钱振宗《清代瓷器赏鉴》009图

[4] 2003年9月3日《解放日报·文博版》高阿申,文:我们怎样识瓷器

[5] 2005年5月21日《解放日报·综合新闻》:商代铜镜捐上博——收藏家高阿申为上博填补了一个空白和2005年5月25日《文汇报·文化新闻》:高阿申捐献商代凸弦纹铜镜——填补上博铜镜收藏空白

[6] 2012年第8期《收藏》朱有仪,文:挟50万我们去买艺术品

[7] 2003年第12期《收藏》马广彦,文:阿申之路——古瓷鉴赏家高阿申成功经验剖析

[8]《检察风云》2011年第23期高阿申,文:我们如何收藏瓷器

[9]《检察风云》2011年第2期高阿申,文:有缘明代白釉涩胎暗花龙纹盘

[10] 《检察风云》2011年第9期高阿申,文:拍卖行,各阶层觅宝好场所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弘治烛台官窑
铜官窑陶瓷
龙江剧《弘治私勘》
此“官窑”非彼官窑
水晶烛台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另一个烛台
上帝的烛台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笔道颜真卿
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