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性紫癜(HSP)临床分析

2012-06-30汪玉芳

当代医学 2012年33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药量紫癜

汪玉芳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为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儿童以及青少年多见。HSP可累及患者的关节、胃肠道、皮肤以及肾脏等组织器官,尤其以肾脏最为严重[1]。HSP的发病机制为免疫复合物聚积于血管壁,引起坏死性血管炎症史。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85例HSP患者,45例患者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5例HSP患者85例,其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3~69岁,平均(20.17±2.56)岁;病程4~12d,平均(5.23±3.26)d。排除严重的心、肝等脏器官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

1.1.1 临床分型 85例患者当中,单纯型36例,关节型21例,腹型18例,混合型8例,肾型2例。

1.1.2 发病季节 85例患者当中,春季26例,夏季13例,秋季15例,冬季31例。

1.1.3 发病原因 无明显原因25例;有具体原因6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8例,口服康泰克等药物12例,食用螃蟹等海鲜8例,外敷爱宁达药膏1例,接触油漆1例。

1.1.4 年龄分布 3~10岁39例,11~20岁22例,20~40岁16例,40岁以上8例。

1.1.5 临床表现 单纯型紫癜62例(占72.94%),混合型紫癜23例(占27.06%)。(1)肾脏损害1例,表现为单纯血尿。(2)皮肤紫癜:85例患者均有皮肤紫癜,其中以皮肤紫癜作为首发症状的有55例(占64.71%),另有30例患者(占35.29%)皮肤紫癜在关节痛或者消化道症状之后出现。(3)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有4例(4.71%),关节受累有21例(24.71%),其中以腕、踝、膝、肘关节为主要受累部位。(4)消化道症状,以呕吐、血便、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有26例(30.59%);38例(44.71%)表现为腹部隐痛或者呈阵发性的绞痛,以上腹和脐四周疼痛多见;27例(31.76%)有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为解血便或者黑便;16例(18.82%)有腹泻、呕吐、恶心症状;被误诊成为其他疾病的5例,其中胃肠炎2例,肠套叠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5)其他表现:伴乏力14例,头痛12例,发热2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本组患者45例,在常规抗过敏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西咪替丁每天25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在1h之内滴完,连续用药7d,7d后药量减半。共治疗4周。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40例,在常规抗过敏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潘生丁进行治疗。根据年龄分布选择潘生丁药量,其中20岁以上者每天15~30mg,年龄<20岁的患者每天5mg;每天3次,口服。10d之后20岁以上的患者药量减半,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每天3mg,治疗4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用药3d之后没有出现新的紫癜,1周之内患者的腹痛以及关节红肿消失,紫癜消退,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大便潜血(-),2周之内没有复发;有效:用药1周没有新的紫癜出现或者有轻度的复发,连续用药3周后达到正常的水平,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细胞以及蛋白,大便潜血(±);无效:用药3周之后紫癜反复出现,或者是没有消退,各项常规检查均未达到正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8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9,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出现腹部不适症状,经过短暂休息之后症状缓解消失;对照组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治疗7d药量减半之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HS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从本组的患者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感染因素: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不少患者在发病之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这说明本病和感染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本组患者当中,38例和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关系,致病细菌主要有军团菌、幽门螺旋杆菌、沙门杆菌等。靳文毅等[2]报告了部分HSP患者和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关系密切,B19病毒感染所致的HSP症状比较重,尤其以腹部症状和关节症状较为明显。Kuzon WM等[3]的研究表明,一些HSP患者,尤其是腹型患者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系。可致感染的病毒有EB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等。(2)食物因素:有海鲜类、豆类、乳类、粮等,本组资料有8例患者吃过螃蟹。(3)药物因素:本组患者有12例与服用药物有关,根据Law WL等[4]的研究资料,主要有磺胺类、巴比妥类、水杨酸类以及异烟肼、卡托普利、雷尼替丁、依那普利等。

[1]李荣.成年人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1,8(8):21-22.

[2]靳文毅,王从峰,张楠,等.过敏性紫癜患儿人微小病毒B19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0,38(5):314-315.

[3]Kuzon WM,Crawford R,Binhammer P,et al.Effect of electrosurgicaltechnique on wound healing and early complication rate following abdominal dermolipectomy[J].Ann Plast Surg,2011,37(30):245-246.

[4]Law WL,Choi HK,Chu KW.Comparison ofstenting with emergency surgery as palliative treatment for ob-structing primary left-sided colo rectal cancer[J].Br J Surg,2003,90(11):1429-1433.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药量紫癜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两倍药量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药量适中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