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地媒体

2012-06-22

中国畜牧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獭兔圈舍牛羊

1 “养鸡大王”的“自动化”追求

养鸡在农村日益多样化的养殖业中是极为普遍的,笔者也看见过不少工厂化养鸡场和林下天然养鸡场,而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团埠子村的养鸡大户吴桂明通过大力更新自动化养殖设备,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自动化养鸡新路子,让笔者大开眼界,着实增长了见识。

一走进吴桂明开办的明荣蛋鸡养殖场,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两个字“自动”,场里5栋鸡舍一共养了5万多只鸡,日产鸡蛋2500多千克,而管理人员却只有8个。

来到4号鸡舍,“养鸡大王”吴桂明一边帮着工作人员拣鸡蛋,一边很得意地向笔者介绍起了鸡舍内的自动化设备:“俺这套自动化设备可省事啦,拣着蛋的同时自动上料、喂料、清粪。蛋一下来就自动上了传送带,运到这边,一边一个,两个人拣蛋装箱。”

出了4号鸡舍,吴桂明又带着笔者来到了刚刚建成的育雏室,自动添加饲料、自动加饮水、温控、通风、自动清粪,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养殖程序。有随着鸡育龄增大,可以自动调整、方便吃食的调节板;还有鸡一拧就出水,不拧就不出水的自动饮水系统等正在有序地“自动化”运作着。

这处处都自动化的养鸡场,虽然让笔者开了眼界,可还是不能满足吴桂明的自动化升级之心。老吴谈起自己的打算来头头是道:“首先要改造一栋鸡舍扩大规模,其次要实现喂料全自动化,鸡饲料直接从料库传送到各栋鸡舍,而且每栋鸡舍的鸡蛋要直接传送到蛋库,这样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减少病毒的感染,提高生产率。”

高度的自动化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让吴桂明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思考,进一步优化蛋鸡养殖程序、改进养殖方式,近20年的蛋鸡养殖经验被他浓缩成了二十个字的蛋鸡养殖“四大原则”:防疫是核心、消毒是关键、饲料是基础、投药是补充。

眼看着自己经营的养鸡场一步步走上全自动的康庄大道,吴桂明又开始考虑传承问题。他大学兽医专业毕业不到两年的儿子吴晓林被叫回了家里,担起了场里养殖规范制订、养殖技术攻关的重担。在吴晓林的参与下,现在明荣蛋鸡养殖场已经有了一整套《国家标准化养殖规范》《国家菜篮子工程规范》等制度,使鸡场在科学化、规模化养殖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老吴爷俩这种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现代意识使他们不断把鸡场做大、做好、做精,做得专业。(摘自《农村大众》)

2 英国农场用计步器测奶牛发情

爱运动的人都喜欢戴个计步器计算每天的运动量,然而英国奶农却给奶牛装上计步器,来检测它们是否正在发情。

报道称,奶牛在发情的时候很会“掩饰”自己。除了增加四处活动的频率外,几乎看不出什么异常。而这种类似计步器的电子装置会测量奶牛行走的距离、四处行走的频率以及行走的速度,然后将数据传回配套的计算机。如果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显示奶牛活动量骤然上升,那就意味着这头奶牛正在发情,需要交配。英国肯德尔镇的奶农理查德·帕克表示,自从用了这种装置后,他就不用再整天盯着奶牛来判断它们的发情情况了。

据称,这种装置价格不菲,一套要花1.2万英镑,但还是很受奶农欢迎,因为这可以让发情的奶牛及时交配,不仅节省了奶农时间,而且提高了产奶效率和产奶质量。(摘自英国《每日邮报》)

3 小獭兔带动农户致富

一个温暖的冬日,河北省沽源县白土窑乡陈家营村贫困户申贵芳喜滋滋地拎过包乡干部刘治递来的4只繁育种兔,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咱家庭贫困,不用掏一分钱,照样能养獭兔,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不远了。”而这只是该乡带动全民“獭兔致富”的一个缩影。

白土窑乡大部分村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多年来一直将畜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近年来,沽源县实施舍饲禁牧,养殖大户还可盖圈舍、扩规模,但部分小户却因此增收受滞。

2009年,该县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龙头搞周转”的思路,将由河北塞上源兔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亿元的全国最大良种獭兔繁育基地引入白土窑乡。目前,该乡獭兔基地已养殖獭兔5万多只,带动周边200多农户开展养殖,户均增收5000多元,安置劳动力50余人,养殖结构调整大获成功。

为了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到獭兔养殖中,该县对有意愿大规模养殖獭兔的农户给予奖励,新建圈舍面积达2500平方米以上,农户既可享受每平方米100元的项目资金扶持,又在用地、饲料和机械购置等方面得到优惠。然而,对于家境宽裕的农户,面对良种獭兔昂贵的价格还可接受,但贫困户家庭却只能望“兔”兴叹。为解决这个问题,该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整合各类资金70多万元,从基地购买了5000余只种兔,按户均1组、1组4只分发到陈家营等北部山区村的贫困户家中,使其与养殖大户一样,可在养殖数量和质量达标后,享受塞上源兔业回收商品兔的政策,使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獭兔养殖中来。

同时,沽源县还鼓励已形成规模的獭兔养殖户自愿为贫困户提供基础种兔,秋后或年后由贫困户还钱或还畜;并要求曾受县里扶贫资金扶持发展起来的养殖大户,将基础种兔支持给贫困户,而扶贫贷款也将相应转移到接收户身上。由此,该乡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示范,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双赢”。(摘自《张家口日报》)

4 遵义务川栗园草场圈舍穿“风衣”

寒冷的冬日里,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泥高乡栗园草场周边的农民们,忙着给牛羊圈舍保暖。“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塑料布将圈舍包起来。”当地村民说,虽然气温低至零下5℃,但万余牛羊均未“感冒”。

务川泥高乡境内的栗园草场总面积10万余亩,有“西南第一草场”之称。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2008年至今,当地村民陆续扩大牛羊养殖规模,牛、羊存栏数超过14000头(只)。“牛羊养殖,占我们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当地村民申海波说,养殖业是他们除烤烟外的第二大增收途径。

2011年雪凝天气来袭,海拔1300多米的栗园草场,气温低至零下5℃,村民们提前将牛羊全部赶进圈舍实施圈养,并且给圈舍加了一层塑料布遮风保暖。

“这种传统方式省钱,没什么技术含量,易为村民掌握。”该县畜产办主任伍树槐说,目前该乡未发生牛羊被冻死现象,圈养牛羊越冬饲料充足,当地农技人员也加强了对疫病的防治。

据悉,务川系全省十大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重点县之一,并计划在“十二五”末期建成“100万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县。(摘自《贵阳晚报》)

猜你喜欢

獭兔圈舍牛羊
牛羊各几头
秋季饲养獭兔要五抓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美系与德系獭兔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观测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獭兔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预防家畜疾病主要措施
草原的牛羊
獭兔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