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新征程——徐顺年局长在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2-06-212012年1月5日

江苏农机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全省

(2012年1月5日)

1 围绕目标全面推进,实现了“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良好开局

1.1 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 106万kW,比2010年增长4.3%。大中型拖拉机继续快速增长,新增10 800多台,总保有量达11万多台。大中型配套农具保有量达到19.17万台,比2010年增加2.76万台,配套比达到1∶1.79。全省新增插秧机16 102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3 446台,保有量达8万多台。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设施农业机械等也实现快速增长,新增10万多台套。报废更新老旧农机具近千台套。

1.2 农机作业水平再创新高

2011年,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其中: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超过40%。全省机插秧面积超过112.33万hm2,机插率达到50%,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57.6%。全省玉米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1.47万hm2、12.6万hm2,纯作玉米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43%、47%,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8%、19%。油菜机收、机种面积分别达到5.33万hm2和3.53万hm2。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158.67万hm2,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超过3.33万hm2。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全省各类农机合作组织达到4 500多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 622个,比2010年增加400多个,平均每个乡镇达2个以上,入社成员13万多人,机具总数16万多台,固定资产40多亿元,作业面积累计超过333.33万hm2,服务农户400多万户,服务总收入30亿元,纯收入超过10亿元。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8万多台次,插秧机达7 000多台,跨区作业收入达46亿元。科技入户实施成效进一步凸显,辐射带动农户30多万户,应用新技术节本增效达1.3亿元。

1.4 农机安全生产再现新业绩

全省新创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平安农机合作社”分别达到7个、60个、1 211个和156个。农机登记率、年检率及驾驶人持证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3%、4.4%、2.2%。全省共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116起,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较2010年下降了18.3%,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水稻机插秧推广发展不平衡,个别地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机插秧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农机推广、安全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对新形势下的机务管理、合作社合理布局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推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 发挥科技进步引领和支撑作用,全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新征程

2.1 深刻把握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内涵

根据省委省政府赋予全省农机部门的任务,参照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经验,认真分析全省农机化发展实际,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即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这两个目标前后衔接,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目标是前一个目标的发展和升华,既充分体现了全省农机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又充分估量今后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标内涵是:到2015年,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以上,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苏南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到2020年,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2 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点突破、提升能力、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机研发、推广应用、人才培训”三个环节,着力完善“农机创新体系、农机推广体系、农机教育培训体系”三大体系,着力提升“农机科技人才、农机推广人才、农机实用人才”三支队伍素质,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农机科技创新强省,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全省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要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以农机自主创新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机研发载体建设。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到2020年,全省建设20家以上农机创新型企业。二是提高省级农机科技创新中心研发水平。到2020年,省级农机科技创新中心达到8家。三是完善产学研推协作机制。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根据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需求研究开发新型农机产品,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用、统一配套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达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效果。

(2)以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的,着力加强农机推广能力建设。一要提高基层农机推广能力。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推广机构建设契机,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投入,积极加强农机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以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企业等部门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一主多元”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模式。二是发挥农机服务组织作用。积极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资金、政策、项目等扶持,着力提高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水平。要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形成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合力。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到2020年,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园区)达到100个以上,市县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园区)达到200个以上。

(3)以提升农机人才素质为保障,着力加强农机三支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机推广人员技术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机化推广人才队伍。要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强化科技示范户建设,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机作业能手、农机维修能手和农机作业服务经纪人及农机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机化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

3 扎实做好2012年各项农机化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1 总体要求

2012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目标,突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秸秆机械化还田、合作社建设四大重点,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全省农机化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3.2 目标任务

2012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农机总动力达到4 200万kW。新增插秧机1.2万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5 000台),大中型拖拉机8 000台,联合收割机2 000台,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2万台套,低温烘干设备500台以上;推广高效设施农业装备2万台套。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以上,高效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水稻机插秧、机收水平分别达56%和95%以上;玉米机种、机收水平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油菜机种、机收水平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60万hm2以上,还田率超过35%;新增农机合作社500个以上,合作社总数达到3 100个。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达240亿元。农机事故万台亡人率控制在5以下。

3.3 重点工作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1)积极落实和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要切实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农机化项目管理,争取出台信贷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实施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减排。

(2)切实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力度。要在推动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强省级农机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上取得新进展。2012年,全省建设规范化农机化创新站10个、规范化农机校5个。

(3)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要巩固提高三麦机械化种植水平,大力实施水稻机插秧整县推进,切实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步伐,进一步加强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4)积极开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县(市、区)创建活动。根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确保与农业现代化同步,苏南等有条件地区要在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5)继续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机械化深松整地。在工作中要着重完善两个体系:一是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集成体系。力争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推广面积达100万hm2以上。完成农机深松整地26.67万hm2。

(6)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地要按照“完善政策、布局合理、优化结构、规范运作、扩大规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7)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2012年,全省建设10个规范化监理所,创建4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要加大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力度,大力推广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大技术,促进农机节能减排。

(8)继续组织实施“361人才计划”。围绕三支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实施“361人才计划”。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12年,全省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次以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数达2.5万人。

(9)切实加强系统自身能力建设。一要解放思想,提升创造力。二要强化落实,提升执行力。三要服务群众,提升凝聚力。要将前几年省农机局开展的“三贴近、三满意”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工作长期坚持下去。重视舆情工作,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农机系统干事创业的热情,达到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