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指标1)

2012-06-13周玉江张旭东柴守权景天忠杨静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成灾经济损失林木

周玉江 张旭东 柴守权 景天忠 杨静莉

(辽宁省实验林场,清原,113311)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东北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人工纯林面积大、树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气候异常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呈居高不下的态势。2009年发生面积达1 157万hm2,成灾面积26万hm2,成灾率为0.1%。另外,有害植物达到15万hm2,主要表现在常发有害生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食叶类害虫发生期提前,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Erschoff)、杨树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局部成灾,但松毛虫(Nemosturmia amoenaMeigen)上升势头减缓;钻蛀类害虫如天牛(Anoplophora malasiaca)、小蠹虫(Tomicus piniperdaLinnaeus)等略有增加,局部地区上升明显、危害加重;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呈现扩散态势;有害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飞机草(Eupatorium adenophorum)、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等在西南、华南地区分布面积扩大[1]。据苏宏钧等[2]报道,我国1998—2001年的 4 a间,森林病虫灾害的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21.11亿元/a,平均每年损失达145.115亿元。1999年发生各种森林病虫766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7.14亿元。近年来,森林病虫灾害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为平均每年734.16 亿元。

科学、合理制定林业生物预警等级和指标标准,及时发布预警,建立与其它公共危机事件处置相一致的应急响应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林业生物灾害采取分级管理的对策,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成效。林业生物灾害预警是在林业有害生物已对林木产生一定危害或即将产生危害时,林业部门做出预报,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出紧急警报,报告危害情况、损失大小及发展态势,以避免灾害在不知情或预防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灾害预警信息,包括相关灾害管理机构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的预警级别(预警信号)、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级别由名称、标准等组成,依据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等级指标是灾害预警信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和指标没有明文确定。而且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和指标也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仅有王桂清等[3]、王国华等[4]提出了关于“森林害虫灾害预警指标”方面的一点初步的定性探讨,且多集中在林业生物灾害等级方面上[5-6]。本文在此基础上,经测算,提出明确、简单、实用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定量四级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采用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数据来源于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信息中心处理系统,见表1。

表1 2006—2010年全国4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 万hm2

1.2 灾害分级依据

其依据是2006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00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1.3 分析方法

依据苏宏钧[2]、赵文霞[5]的研究结果,按照某种林业有害生物2006—2010年全国平均发生面积10%(相当于重度发生面积70%)的比例,预测的有害生物连片发生面积、可能造成的林木直接经济损失来确定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指标最高值,选取等比级差,以 10,5,3,e(自然常数)、2 作级差并对比(表2),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定量四级指标。

表2 不同级差的比值

通过各级林木直接经济损失指标,折算有害生物连片发生面积。宋玉双等[7]提出的林木损失折算标准,美国白蛾为3 305.5元/hm2,马尾松毛虫为377.8 元/hm2,中华鼢鼠为692.2 元/hm2,光肩星天牛为 1 336.8 元/hm2。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计算不同级差的比值,级差3、e的比值较恰当地反映了两个等级之间差距;而级差10、5的比值对应两个等级之间差距较大,级差2的比值对应两个等级之间差距又较小。为便于统计,比值取1、3、10、30、100,见表 3。

表3 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指标

通过各级林木直接经济损失指标,折算美国白蛾、马尾松毛虫、中华鼢鼠和光肩星天牛连片发生面积,见表4。

表4 折算有害生物连片发生面积

对美国白蛾、马尾松毛虫、中华鼢鼠和光肩星天牛5 a平均发生面积的300%、200%、100%,提出3套方案,折算林木直接经济损失指标(成灾面积暂用重度发生面积数据)。

方案1:预警等级Ⅰ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300%,或超过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10%以上,或成灾面积在30000 hm2以上(超过当地林地面积1.0%以上);Ⅱ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200%~30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7% ~10%,或成灾面积在10 000~30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7% ~1.0%);Ⅲ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100%~20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5% ~7%,或成灾面积在3 000~10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5% ~0.7%);Ⅳ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50% ~10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3% ~5%,或成灾面积在1 000~3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 0.3% ~0.5%)。

方案2:预警等级Ⅰ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200%,或超过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7%以上,或成灾面积在20000 hm2以上(超过当地林地面积0.7%以上);Ⅱ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150%~20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6% ~7%,或成灾面积在10 000~20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6% ~0.7%);Ⅲ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100% ~15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5% ~6%,或成灾面积在3 000~10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5% ~0.6%);Ⅳ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50% ~10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3% ~5%,或成灾面积在1 000~3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3% ~0.5%)。

方案3:预警等级Ⅰ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100%,或超过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5%以上,或成灾面积在10000 hm2以上(超过当地林地面积0.5%以上);Ⅱ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70%~10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4% ~5%,或成灾面积在5 000~10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4% ~0.5%);Ⅲ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50%~7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3% ~4%,或成灾面积在3 000~5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3% ~0.4%);Ⅳ级当地5 a平均发生面积增加为30%~50%,或该种类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2% ~3%,或成灾面积在1 000~3 000 hm2(当地林地面积0.2% ~0.3%)。其中方案1比较符合当前纺织生产实际情况。

按方案1计算美国白蛾、马尾松毛虫、中华鼢鼠和光肩星天牛的经济损失。

美国白蛾2006—2010年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10%为42.6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 14 081.4 万元;发生面积7%为29.8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9 857.0万元;发生面积 5%为 26.3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8 693.5万元;发生面积3%为12.8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4 224.4万元。

马尾松毛虫2006—2010年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10%为51.1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1 930.6万元;发生面积7%为35.8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1 351.4万元;发生面积 5%为 25.6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965.3万元;发生面积3%为15.3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579.2万元。

中华鼢鼠2006—2010年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10%为30.8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2 132.0万元;发生面积7%为21.6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1 492.4万元;发生面积5%为15.4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1 066.0万元;发生面积3%为9.2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639.6万元。

光肩星天牛2006—2010年5 a全国平均发生面积10%为10.6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1 417.0万元;发生面积7%为7.4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991.9万元;发生面积5%为5.3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708.5万元;发生面积3%为3.2 hm2,折算林木经济损失425.1万元。

计算结果与表4很接近,表明方案1分级可以采用,分级应以经济损失为主。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参考前人相关灾害分级标准研究基础上,经测算研究,提出明确、简单、实用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定量四级指标。在研究中仅仅估算生物灾害造成林木直接的经济损失,即林木直接使用价值的损失,包括生长量减少和树木死亡。非木质林产品价值的损失,以及叶量损失、树势衰弱对树木的影响没有涉及到。由于不同林分、树种、地域,树木的损失程度有所差异。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林分、树种,南方、北方地域的不同,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也不尽相同。但是有害生物危害均不改变林地的性质,而林价中已包含了林地的价值,因此,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用林价来表示更为合理。此外,由于目前的生物灾害损失统计缺乏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引起森林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损失的这方面数据,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灾害损失中也没有考虑。应填补这方面研究空白,使灾害损失统计数据更科学、更准确。

鉴于预警等级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修订《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林业有害生物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办法、预案时加入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与预警信号,并参考本研究等级指数标准。

[1]潘宏阳,张旭东,赵铁良.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10年成灾情况及2011年发生趋势预测[C]//2011年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

[2]苏宏均,赵杰,尤德康,等.我国森林病虫害灾害经济损失[J].中国森林病虫,2004(5):1-6.

[3]王桂清,周长虹.森林害虫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科技,2003,28(5):21-23.

[4]王国华,刘延利,齐国涛.森林害虫灾害预警指标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5(5):55-56.

[5]赵文霞.森林生物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6]柴守权,闫峻,赵杰.LY/T 1681—2010 突发林业生物灾害事件分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7]宋玉双,苏宏均,于海英,等.2006—2010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J].中国森林病虫,2011(6):1-6.

猜你喜欢

成灾经济损失林木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木石也可成灾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沙棘木蠹蛾成灾原因及控制措施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烧伤创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
借我抄抄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