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2012-06-10毛鹂鹂

档案与建设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育馆叶飞沙家浜

毛鹂鹂

(苏州市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4)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新馆

19 39年5月1日,叶飞率新四军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东进苏南敌后,开辟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10月,江南抗日义勇军的主力奉命西撤,在常熟唐市地区(今沙家浜一带)留下了36 位新四军伤病员。奉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之命,原江南抗日义勇军二团政治处主任杨浩庐返回常熟,以伤病员为骨干,于11月6日组建新江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新江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与日伪顽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拼杀,为创建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原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始建时为“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

1969年,正是芦花放、稻谷香的季节,刚刚从上海警备区动员处退休的费介成,来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战斗过的横泾公社。他是当年在此养伤的新四军伤病员之一,是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剧情的见证人。费介成来此的目的,是想在这块他和他的战友曾经洒过鲜血的地方建一块碑,以记载那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纪念在此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战友们。他不顾年迈体弱,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在阳澄湖畔,踏遍一块块旧战场,寻访一个个知情人。费介成去了北泗泾、龚家浜、双浜村、罗家草荡、黄桥村、阳沟娄、鲍家河湾、张家浜、肖泾、陆巷等村,丰富了原来掌握的资料,为建立陈列室做了准备。

1970年11月16日,时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的刘金山慕名来到横泾公社,召集部分支部书记参加座谈会,强调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几天后,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杨广立也来了。就在上级领导相继视察的同时,横泾公社于同年11月25日召开了“建设今日沙家浜”誓师大会。1971年5月26日,在县、乡两级的共同关心下,“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七人筹备领导小组成立。

1971年11月,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正式开办,主要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有老战士捐赠的手枪、《大众报》、《江南》 半月刊、军用水壶等;有从民间征集到的铁筛、榔头、铁墩、风箱等原来修枪所器具;有普通老百姓捐赠出来的蚊帐、藤椅、棉胎等。1972年4月,刚上任的横泾公社党委书记奚君十分重视陈列室的建设,确定了一些参观点,主要是湖浜、龚浜、芦荡、曹浜四个大队,有印报所、修枪所、后方医院、弹壁洞、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等。奚君为这些参观点定名和撰写解说词,还在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三处建碑以示纪念。这些形象化的教育形式,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吸引了各地干部群众、部队战士、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的学生来此参观学习。

这个简陋的陈列室从1971年11月开办至1974年5月正式关闭,前后不足三年。关闭后,革命文物移交给了常熟县文管会。尽管陈列室关闭了,但已经形成的那些教育点依然存在,慕名而来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1988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提出了与芦荡乡(1981年,横泾公社改为芦荡公社;1983年,芦荡公社分为唐市乡、芦荡乡)合作开发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芦荡工业公司的重视,开始了展览馆的筹建工作。利用原成人教育室,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因陋就简完成了布馆的全部工作。同年7月22日,“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对外开放。第二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和芦荡乡的共同努力下,对原有的展览馆进行了重新布置,扩大到48 平方米,展出的内容是:今日芦荡、农民暴动、江抗东进、芦荡养伤、重建武装、后方基地、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迎接解放等九个部分,图文并茂,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叶飞与江抗战士战斗在阳澄湖畔

1990年5月5日,77 岁高龄的叶飞副委员长偕同夫人专程来到芦荡乡。他一边参观展览馆一边对周围的人说:“当年新四军东进是有争议的,由于陈老总果断决策,力排众议,一人承担风险,派我带了800 多名战士来到东路……”他认为,“江抗”东进在新四军建军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江抗”东进的内容要增加。他还专门题词:“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即江南东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题写了“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的馆名。从此,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就正式改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叶飞视察后,芦荡乡党委专门召集会议,决定重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1991年6月30日,“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正式竣工。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坐落在沙家浜镇(1992年撤芦荡乡,建沙家浜镇)汽车站附近,建筑面积1300 平方米。建筑有三层:底层为文化活动中心,中层为展厅,陈列了300 多幅照片、图片和51件文物,还有叶飞、江渭清、周文在、夏光、杨浩庐、包厚昌、诸敏等革命前辈的题词。展出的内容分三大部分:峥嵘岁月、水乡烽火和今日沙家浜,主要记录了北桥伏击战、阳沟娄杀敌、八字桥激战、血战张家浜……军民团结抗战的动人事迹。教育馆的三楼设有一个大教室,用于在参观之余播放一些录像片,作专题报告等。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在向国内参观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接待过一些外国来客,其中主要是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外国留学生。在接待一批日本客人时,教育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他们展示了日军的暴行和沙家浜军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日本客人看了展览后表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努力发展日中之间的友好关系。

1996年,在市、镇两级的共同关心下,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改版。新版进一步充实了抗战内容,并增加了日军暴行的一些珍贵照片;较详细地反映了当年新四军与日伪顽开展的复杂斗争状况;在每个部分的最后一块版面上,增加了沙家浜镇的大事记;还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果等内容。改版的新馆在这年的“七一”前夕正式开放。

2001年,沙家浜镇政府在芦苇塘风景区重建教育馆,并更名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配套建造碑亭、瞻仰广场,有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花岗石群雕及反映抗日活动的锻铜浮雕两幅,雕像基座前后镌刻叶飞、江渭清的题词手迹。另有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象征18个伤病员的18 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 吨,由创作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坐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2005年11月,沙家浜镇政府在瞻仰广场北侧重建纪念馆,对展出内容全新改版。2006年11月6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新馆坐北朝南,与瞻仰广场、碑亭成同一轴线,总占地面积6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4492 平方米,布展面积2400 平方米,展出照片300 多幅、实物160 多件。展览紧扣“芦荡火种,鱼水情深”主题,立足苏常太,向外伸展至整个东路的抗战历史。展览采用声光电自动感应和实物场景、虚拟影视等现代科技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辅以雕塑、绘画、沙盘、图表等展示手段,设“烽火沙家浜”、“京剧沙家浜”、“情系沙家浜”三个分展馆,12 个板块,突出了抗战时期沙家浜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武装、团结抗日的斗争史迹,展示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全市各界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感人场面和“沙家浜团”的英雄事迹。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所在的沙家浜风景区占地4000 亩,其中芦苇湿地2200 多亩,是华东最大的生态湿地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区利用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基础,多种旅游项目相配套的旅游产业基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成功入围全国红色旅游百家经典景区,并成为国家级4A 旅游区和全国劳模培训基地。

猜你喜欢

教育馆叶飞沙家浜
沙家浜、蕈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沙家浜、荤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子弹头”背后的故事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拓展教育外延,打造特色文化,培育行业精神的职业新人
叶飞在玉井
浅析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爱琳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