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民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以南京市为例

2012-06-08冰,夏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居民点潜力分值

徐 冰,夏 敏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近年来,农村居民点整理已成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缓解城镇用地矛盾的有效方法[1]。农民是农村居民点的使用者,他们的整理意愿影响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要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加速农村居民点整理进程,就要考虑农民的意愿。有学者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测算[2-7]。但这些分析大多仅考虑其理论潜力,或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宏观分析其现实潜力,研究中很少考虑农户整理搬迁的意愿,这无疑会使得相关的研究缺乏实际应用性。该研究以南京市农村居民点为例,在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农民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系数,测算基于农民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

1 研究区概况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全市土地总面积6 587.02万km2,下辖11个市辖区和2个县。近年来,南京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 012.64亿元,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3 638元。而与此同时,南京市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低;人均用地面积大,宅基地面积超标严重;农民住宅闲置现象突出[8],整理潜力巨大。

2 研究方法

2.1 农民意愿限制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前期预调查,分析认为在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影响农民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的基本情况;政策法规认知方面;改变住房的意愿;对整理后住房、补偿、生活条件的满意度以及其他因素。课题组据此设计调查问卷,于2011年7至8月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和江宁区横溪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这两个地区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农户处于搬迁过程中,因此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切身感受,其意愿的调查可以为今后其他地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提供依据。

课题组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以及一些对当地农户和农村干部的访谈,合计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3份。通过问卷整理与分析,选取各因素中对农民整理意愿影响较大的指标,分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3个层次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民意愿限制因素指标体系(表 1)。

表1 指标分值和权重

2.2 指标分值和权重的确定

农民对限制因素指标的选择是定性的,因此采用模糊数学中概念型函数的方法对其进行量化。首先对问卷中指标所对应问题的每个选项进行打分,分值取值范围为0到1;再统计各选项被选择的百分比;综合各选项得分与其被选择的百分比即得到各指标的分值。例如:对于指标C12“对住房补贴的满意度”,给“A很满意”选项打分为1.0,给“B较满意”打0.8分,给“C一般满意”打0.5分,给“D不满意”打0.0分。统计得到A、B、C、D的被选择比例分别为6.52%、21.74%、50%、21.74%,所以指标C12的最后分值为:1.0×6.52%+0.8×21.74%+0.5×50%+0.0×21.74%=0.49。其计算公式见式1,指标分值计算结果见表1。

式中:fij为第i个因素中第j个指标的分值,fijk为该指标中第k个选项的分值,pk为第k个选项选择人数的百分比。

各因素与指标的权重则采用层次分析法[9]确定,根据农户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表1)。

2.3 现实潜力测算

采用限制因素修正系数法测算基于农民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根据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及分值,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限制因素修正系数[8],据此构建基于农民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模型(式2)。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S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K为修正系数;Wi为第i个因素的权重;fi为第i个因素的得分;Wij为第i个因素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fij为第i个因素中第j个指标的分值。

3 实例分析

根据对农户的调查,“改变住房的意愿”这一因素对农民整理意愿的影响度最大。农户的居住条件会对农户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如果目前农户居住环境良好,房屋较新,农户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较满意,便不会有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对于现有住房的满意度和对未来住房条件的期望亦是值得考虑的因素,那些对现有住房并不满意的农户可以趁此机会改变现有的居住环境;同样良好的居住环境会吸引农户同意整理搬迁。“对整理后住房、补偿、生活条件的满意度”排在其次,这个因素反映了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满意程度,而已整理地区农户的满意度对未整理区域农户对整理的期望有较大反馈作用,所以其所占权重也比较大。排在第三的是风水迷信、公众心理、对搬迁的态度等因素,在农村地区“择风水建新房”的传统观念在深入人心,而且村民易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农户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通常老年人大多安于现状,且有较重的乡土情结,而年轻人追求生活条件的安逸,配套设施的完善,支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较强,另外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信息的能力越强,对政府的政策措施越能深入体会,了解其本质,越能认识到农村居民点整理给其生活带来的益处,从而有较高的意愿参与整理。

南京市各区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根据江苏省规划院调查资料获得,根据式3和式4计算得到限制因素修正系数K=0.524 1,根据式3计算得到基于农民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表2)。根据测算,南京市基于农民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0 289.42 hm2。可见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之间有显著差别,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释放受到农民整理意愿的较大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受到研究区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仅研究了农民意愿这一因素的影响,因此测算的结果只能作为实际应用时的参考,进一步的研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

表2 2011~2020年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 (hm2)

4 建议

4.1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实施周期长而区域差异大的综合系统工程,为保障其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从规划到实施都应广泛听取相关利益者的意见,特别是整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产权调整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更应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制度来保护民众的知情权和意愿的表达权,民众合理的要求能被及时采纳,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侵害民众利益、激化社会矛盾的现象,保证农户在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得到实惠。公众的广泛参与,既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完善,又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2 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政府做好政策制度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其具体内容以及将会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二是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会增强。三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农户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增强村干部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识。四是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各个媒体的出现频率,拓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宣传途径。

4.3 加强补贴和完善保障制度

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大量的资金,增加对整理地区农户的补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意愿,从而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补贴主要体现在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进行补贴,如对农户买房上楼,搬迁安置进行补贴,还有下地劳作时交通补助等。另外完善集中居住区域的基础配套建设和相应的持续性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1] 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J].资源科学,2002,24(7):43-48.

[2] 宋 伟,陈百明,姜广辉.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30(11):1871-1876.

[3] 林 坚,李 尧.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1):58-65.

[4] 郎海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综述[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0,21(8):53-54.

[5] 孙钰霞.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以重庆市合川市为例[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6] 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7] 孙宇杰,瞿忠琼,蔡筱.南京市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14-12315,12318.

[8]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王小玉.黔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居民点潜力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潜力榜
基于GIS的宜兴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基于3S的巴彦县农村居民点内农地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