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5%氟环唑SC等药剂防治机插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2012-06-07吕卫东朱汉清陈永明林付根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氟环唑苯醚嘧菌

吕卫东 赵 阳 朱汉清 陈永明 林付根

(1.滨海县植保植检站,江苏 滨海 224500;2.盐城市植保植检站,江苏 盐城 224002)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盐城市机插水稻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机插水稻面积已达9.77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近30%。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秧龄短、抗逆性差、秧苗素质差,缓苗期长[1,2],并且多采用宽窄行栽插,前期水稻纹枯病见病迟,发生轻。但机插水稻分蘖具有暴发性,够苗期往往提前,高峰苗容易偏多[1],8月上中旬进入拔节孕穗感病生育期后,由于气温高,机插水稻纹枯病病斑纵、横扩展十分迅速,尤其是搁田期间雨水偏多年份,因水稻群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发生更为严重。为了明确12.5%氟环唑SC、25%嘧菌酯SC、12%井冈A·苯醚甲WP和40%菌核净WP等药剂对机插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及使用技术,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1年对上述四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5%氟环唑SC(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5%嘧菌酯SC(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井冈A·苯醚甲WP(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市售);40%菌核净WP(浙江斯佩斯植保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基本情况:试验在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汇川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前茬为大麦,6月17日机插,水稻长势较好,生长均衡。

试验设计:设12.5%氟环唑SC为30 ml/667 m2、40 ml/667 m2、50 ml/667 m2;25% 嘧菌酯SC为20 ml/667 m2、30 ml/667 m2;12%井冈A·苯醚甲WP为60 g/667 m2、80 g/667 m2;40%菌核净 WP为 50 g/667 m2、160 g/667 m2,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小区面积25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

施药时间和方法:于8月5日、8月12日施药两次,首次施药时纹枯病处于发病初期,用药量对水40 kg/667 m2常规喷雾,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 cm以上。

1.3 药效及对水稻安全性调查

施药前每小区定2点,每点10穴水稻,调查纹枯病发病基数,末次施药后7 d(8月19日)、14 d(8月26日)分别调查各处理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校正防效。同时不定期调查水稻生长及抽穗灌浆情况。

1.4 水稻纹枯病分级方法

0级:全株无病。1级:倒四叶叶片及其以下叶片、叶鞘发病。3级:倒三叶叶片及其以下叶片、叶鞘发病。5级:倒二叶叶片及其以下叶片、叶鞘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叶片、叶鞘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5 气象资料

8月5日阴有小雨,雨量0.0 mm,日平均温度27.9℃,相对湿度85%,8月12日阴有小雨,雨量2.6 mm,日平均温度26.4℃,相对湿度87%。试验期间 (8月6~26日)日平均温度26.1℃,日最高温度34.1℃,日最低温度19.0℃,相对湿度86.1%。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机插水稻纹枯病的防病效果

从调查结果看 (见表1),12.5%氟环唑SC三个处理对机插水稻纹枯病均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并且持效期长。其中以12.5%氟环唑SC 50 ml/667 m2防病效果最高,第二次施药后7 d、14 d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6.63%、94.29%。其次是12.5%氟环唑40 ml/667 m2分别为93.69%和84.70%。12.5%氟环唑SC 30 ml/667 m2防病效果稍差,但药后7 d、14 d的防病效果仍分别达86.35%、79.14%。虽然随着12.5%氟环唑SC用药量增加,防病效果有提高的趋势,但三个不同剂量处理间方差分析差异并不显著,但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2%井冈A·苯醚甲WP及40%菌核净WP处理区。调查中还发现,12.5%氟环唑SC三个不同剂量处理区水稻纹枯病病株数量虽有一定增加,但均为1级病株,说明水稻纹枯病病斑纵向、横向扩展均受到明显抑制。

25%嘧菌酯SC 30 ml/667 m2处理区第二次药后7 d、14 d的防病效果分别为 80.77%、81.02%,防病效果低于12.5%氟环唑SC 40 ml/667 m2、50 ml/667 m2处理区,但与12.5%氟环唑SC 30 ml/667 m2处理区的86.35%、79.14%相当。25%嘧菌酯SC 20 ml/667 m2处理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差,第二次药后7 d、14 d的防病效果分别为67.64%、62.80%。但从25%嘧菌酯SC20 ml/667 m2、30 ml/667 m2两处理区施药后14 d的防病效果与药后7 d的防病效果基本相近来看,说明25%嘧菌酯SC对机插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持续控制能力。

12%井冈A·苯醚甲WP 80 g/667 m2第二次药后7 d对水稻纹枯病防病效果为80.76%,与25%嘧菌酯SC 30 ml/667 m2处理区的80.77%相近。但对水稻纹枯病持续控制能力明显不如25%嘧菌酯SC,第二次药后14 d的防病效果下降明显,仅为62.31%,低于25%嘧菌酯SC 30 ml/667 m2处理区的81.02%。12%井冈A·苯醚甲 WP 60 g/667 m2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第二次药后7 d对水稻纹枯病防病效果为73.53%,但第二次药后14 d防病效果仅有40.20%。

40%菌核净处理区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最差,用药 50 g/667 m2、160 g/667 m2,第二次药后7 d的防病效果仅分别为28.55%、52.00%,第二次药后14 d的防病效果分别为27.55%、45.37%。

表1 12.5%氟环唑SC等药剂防治机插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

2.2 对水稻的安全性

根据施药后不定期观察,所有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无明显抑制,并且抽穗灌浆正常,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1)12.5%氟环唑SC在机插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连续用药两次,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并且持效期可达14 d以上,用药剂量宜掌握在40~50 ml/667 m2。同时据朱如杰等试验,12.5%氟环唑 SC 40~50 ml/667 m2破口前7 d、破口期两次用药对水稻稻曲病也有良好的控病效果[3],值得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2)25%嘧菌酯SC 30 ml/667 m2对机插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并且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也达14 d以上,增加用药剂量,能否提高对机插水稻纹枯病控制效果,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示范。

3)12%井冈A·苯醚甲80 g/667 m2对机插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控病效果,但持效期仅有7 d左右,明显短于12.5%氟环唑SC和25%嘧菌酯SC。

4)40%菌核净WP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差,160 g/667 m2仍不能有效控制机插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5)12.5%氟环唑SC、25%嘧菌酯SC、12%井冈A·苯醚甲WP、40%菌核净WP均对水稻生长、抽穗灌浆无不良影响。

[1]郭振华,荆爱华,李华,等.南方粳型超级稻不同方式超高产栽培的分蘖特性及期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中国稻米,2012,18(1):45-49

[2]秦德荣,樊继伟,李健,等.苏北地区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55-56

[3]朱如杰,谷爱娣,张开朗,等.12.5%欧博 (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4)147-149

猜你喜欢

氟环唑苯醚嘧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法国将撤销所有氟环唑产品登记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
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