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合并失眠的中医证型研究

2012-06-02姚晓天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衢州324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失眠症证型

姚晓天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衢州 324000

窦丽萍 浙江省新华医院

高东升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

杨 青 杭州市下城区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它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病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1],至今全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1亿人。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病症,虽然不属于危重疾病,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病症。

临床发现高血压和失眠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内在联系,我们随机抽查了1056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调查其睡眠情况,旨在为高血压合并失眠的中医药研究提供临床辨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75岁高血压患病人群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参照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2](简称《指南》修订版):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1、2、3级。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者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1.2.2 失眠诊断标准 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表,按照PSQI量化积分的方法选取病例,凡积分≥7分即可入选为失眠病例。

1.2.3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近期家庭或身边发生重大事件的失眠患者、有严重精神疾患的失眠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调查内容 参照《心血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手册》[3]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量表设计《高血压合并失眠状态人群中医症候流行病学调查表》,内容包括:①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文化程度、职业、身高、体质量、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②高血压病史调查:高血压病程、血压分级、家族史、服用具体药物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合并疾病情况(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及冠心病等)。③睡眠状况调查:是否失眠、失眠程度、失眠类型(入睡困难,睡时易醒,多梦,醒后再睡困难,彻夜不眠)。④证候调查: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高血压合并失眠的证型结合临床进行分型。具体分为4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

1.4 调查方法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点高血压管理网络档案,对确诊为高血压病者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通过体检,高血压和失眠防治知识讲座等形式集中,以专门人员询问方式帮助填写高血压合并失眠调查表,共发放调查表1200份,收回有效答卷1088份,应答率为90.66%。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除去40岁以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和调查表填写不完整者,符合本次分析的资料共1056份,其中高血压合并失眠546份。

2 结果

2.1 高血压合并失眠发生率 本次调查结果示,10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546例,占51.71%。

2.2 高血压合并失眠中医证型分布 阴虚火旺305例,占55.86%,痰热内扰107例,占19.60%,肝郁化火77例,占14.10%,阴阳两虚52例,占9.52%,不能纳入以上分型痰瘀阻滞5例,占0.92%,见图1。

图1 高血压合并失眠中医证型分布图

3 讨 论

研究表明,高血压形成机制的多种因素对睡眠有很大程度的影响:①交感神经兴奋,使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在长时间内保持活跃。②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PG)分泌减少,前列腺素D2(PGD2)[5]是迄今报道的最有效力的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前列腺素E2(PGE2)及F2a(PGF2a)具协同作用,PGD合酶(PGDS)是调节睡眠的关键酶。③中枢神经递质释放异常[6-7],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5-羟色胺释放。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睡眠觉醒机制有兴奋作用,而5-羟色胺对睡眠觉醒机制有镇静作用。

脏腑亏虚是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症发病的病机基础,年老体衰,肝肾阴竭,肾水不足无以上济心火,心肾失交,或久劳耗伤心脾阴血,心失所养,病变脏腑以肝、脾、肾、心为重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由于病程长,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如肝郁化火,久则肝火旺盛而伤阴,则可转变为阴虚火旺,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则转变为阴阳两虚;痰热内扰,亦常夹有脾虚、肾虚症,所以临床要注意证的动态变化。调查还发现,按症状归类,约1%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不能纳入高血压合并失眠症四种证型范围,总结其症状特点,多数舌有紫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或结代,面色或唇色紫暗,兼有健忘、头痛等症,从临床表现看,这些症状均与痰瘀有关。痰瘀与中老年高血压失眠有密切关系,从发病看,情志失调是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肝郁气结,津凝为痰,痰瘀互结[8]影响到血液的正常循行而瘀滞;精神刺激可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从病程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多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久病入络是形成血瘀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证实,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瘀滞现象[9],而且血瘀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加重。综上所述,痰瘀阻滞是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证型,近年亦有高血压合并失眠症从瘀论治的报道,疗效满意。本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中医证型宜分为肝郁化火、阴虚火旺、痰热内扰、阴阳两虚、痰瘀阻滞五型。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高血压合并失眠症中医证型中阴虚火旺所占的比例较大,占55.86%,可能与高血压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有关。中医认为,久病耗伤人体精血阴液,精血亏虚,阴不制阳,虚火亢旺。一般认为,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及病程延长,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证型中阴阳两虚型应当明显增多,但本调查结果并未体现,可能与调查例数偏少、调查对象年龄方面的限制有关(45~75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刘力生,龚兰生.199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S].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1999:1.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

[3]周兆凡,吴锡桂.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31.

[5]Ueno R Ishikaway,Nakayama T,Prostaglandin D2induces sleep when microinjected into the preoptic area of conscious cdt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l982,109(2):576-578.

[6]林殷利.5-羟色胺与睡眠[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8,8(2):185.

[7]王淑英,姚海燕,库宝善.电子诱导睡眠器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8,7(27):24.

[8]董月奎.从痰瘀论治顽固性失眠37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增刊):38-39.

[9]衷敬柏.老年高血压病血瘀证临床特征及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J].北京中医杂志,1993,4:20.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失眠症证型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强化分析
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