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故宫

2012-05-30兰燕飞

南风窗 2012年1期
关键词:古建大修故宫博物院

兰燕飞

大凡位居高位者,都不喜欢为自己的过往做总结陈词。郑欣淼不一样,他说;“10年时间不短,我应该做总结陈词了。”

2002年, 已经55岁的郑欣淼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化部副部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单独约见郑欣淼时对他说,你的主要任务就是主持故宫大修、提升故宫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在郑欣淼之前,故宫博物院已经有11年没有院长了。他的任命也意味着中央政府开始着力提升故宫博物院的地位。在任10年来,郑欣淼主持大修、清点文物、跨越台海交流,做了很多,却并不为外界所熟知,直到今年5月,故宫因失窃案和后来的瓷盘损坏等事件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让郑欣淼意识到,故宫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期,需要不断警醒与反思,以更公开透明的姿态接受公众的监督。

确实,故宫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期,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在时代的滚滚大潮前,即便是600多年来沉默屹立着的故宫,也不能幸免。红墙不会变,变的是那些走过红墙下的人。

大修之难

故宫博物院在迎来它新一任院长的同时也开始启动大修。这是故宫自1911年以来的首次大修。工程计划从2002年一直延续到2020年,长达19年,总投资约19亿元。

2003年,故宫大修正式启动。这是一次令世人瞩目的大修。郑欣淼深觉压力重重。他面对着的是一个有着众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大场子,事实上,这项大修工程在启动不久后就引起了争议。从2004年开始,就有人陆续在文物报上发表文章,对故宫的大修工程表示质疑。包括在立陶宛举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有报告提出在北京故宫、天坛和颐和园进行的修复工程“仓促进行,缺乏文献依据和清晰的原则以指导修复工作”。

“故宫维修是我去故宫工作之前国务院确定的事项,我去后具体组织实施。”郑欣淼说, 故宫维修其实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向来有“10年一大修,一修要10年”的说法,这是中国土木结构工程的特点所要求的。故宫博物院1925年成立,除1927年和1970年外,其余每年都有维修项目,即使在抗日战争北平沦陷期间,维修也未停过。

这一次被称为“百年大修”,是因为从清末直至20世纪末,由于社会动荡或经济条件的限制,故宫总体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维修机会,很多问题积累下来,非常严重。最主要的是自然力造成的影响。西华门内原内务府和造办处的一批房屋在20世纪初期倒塌;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建筑群整体均年久待修;外表完整的钦安殿、武英殿、熙和门、太和殿部分承重梁、柱严重糟朽;约8万平方米石质材料和总长约6500米石栏杆普遍风化或严重风化;故宫屋顶琉璃瓦和琉璃装饰构件自身的破碎和脱釉现象非常普遍;具有鲜明历史价值的外檐彩画老化严重,有的甚至百年未修,完全破损。

“故宫大修,不单是一个修房子的问题,或者是解决破房子漏雨的问题,而与整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关。”郑欣淼说,总原则是最大限度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修复过程中不改变文物的原状。

2007年5月,针对质疑,中国国家文物局联合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几家国际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研讨会,来自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64名专业人员实地考察了故宫的大修工程。

在此次会议上达成的“关于东亚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的北京文件”肯定了故宫的修复工程并非仓促上马,也有一定文献依据及指导原则,但同时也指出在传统工艺技术及材料上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主要是针对古建筑外部的彩画修复造成了某种标准化而言。

虽然针对维修的质疑由此销声匿迹,但至今提起来,郑欣淼还是很在意,他说:“我们都是按照规矩来,他们质疑就是说我们上千年的传统维修做法都不对了?这个事其实是我们对自己的文物保护有没有自信的问题。”

除了外部的质疑,真正困扰故宫大修的还是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新的建设法规和古建维修实际的差距。此外就是古建维修工程队质量良莠不齐,郑欣淼说现在的招标最后是谁家花钱最少谁中标,我明明知道这家最好,但就是定不来,按照一些程序后他必然被淘汰。还有人才相当稀缺。我们用的大多是农民工,没有经过训练。对于古建来说,具体到一些工艺上的操作他们没有办法。

到2010年底,故宫已经修复了127座建筑,竣工面积48090平方米,从2012年到2015年计划项目是18410平方米。“我们原来计划是到2020年,但现在看来到2020年肯定完成不了,起码还要再干5年。”郑欣淼说。

在大修同时,还有一组数据在逐年攀升。2002年,故宫参观人数为3572255人。2011年,截至11月20日,参观故宫的人数为13298045人。除了飞速增长的人流,故宫还有不断增加的文物。这与2004年启动的文物清理有关。这次文物清理耗时7年,故宫文物数量从开始的94万余件增加到180万件。

用郑欣淼的话说,就是从尘埃中不断找出文物。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繁杂工程,仅从故宫图书馆的清理可见一斑。故宫图书馆所辖古籍善本一直没有纳入文物管理系统,自民国至建国前后,有23万余块清宫镌刻的经版和书版,陆续存放在角楼和东华门城楼上,堆垛如山,从未清理过。2000年从英华殿清理出古旧书刊3万余册,未进行编目。图书馆19个文物库房的60余万件藏品最终清点完毕,完成了相应账目的编制和录入工作。这是自1925年图书馆建立以来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大清点。

郑欣淼回忆,在文物清理总结会上,有几个工作人员不禁泣不成声。

两岸故宫

在郑欣淼认为自己为故宫“做了点事”的那些事中,除了故宫大修、文物清理和故宫学,最瞩目的就是推动了两岸故宫的交流与合作。

其实早在2004年,两岸故宫已经开始联系,做了很多努力,最终因为条件不成熟,交流被迫搁置。2009年初,台北故宫办雍正展商借北京故宫文物,郑欣淼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认为“这次机遇不可错过”。2009年3月1日,郑欣淼访问台北故宫。这次访问也被称为两岸故宫的破冰之旅。

让郑欣淼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台湾方面安排他在台湾政治大学的舜文大讲堂发表演讲。那天他提前到了半个小时,见到负责接待他的政大文学院院长周惠民时,他道歉说:“我来早了。”对方连忙回答道:“不早不早,已经晚了60年了。”此后两岸故宫的交流越趋佳境,并于2010年底达成10项共识。其中包括名称载示及法令、建立展览交流机制、两院人员互访机制等等。

在两岸故宫来往密切后,很多人开始关注一个问题,究竟哪边的文物好?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也曾经向郑欣淼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郑欣淼的回答里,自然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更好,但他同时也承认,对于台湾人来说,则是台北故宫里的东西更好。“他们是根深蒂固地认为好东西是他们带走了。”不过,郑欣淼也坦承,“我们的好书都到了台湾”,所以2011年4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朱赛虹就专程到台北故宫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古籍善本调研。

在郑欣淼看来,台北故宫有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譬如义工,他们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义工某种程度上是工作开放性以及与社会联系的一个反映,他们对儿童的教育也很重视,譬如开发清明上河图的玩具,很多桥让孩子们去拼,很有趣味性。但大陆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宫殿管理他们是没有的,他们是新建的场馆,没有古建管理的经验和技术,而且我们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工艺,如青铜器修复、钟表维修等工艺都是他们欠缺的。

如今,两岸故宫交流还面临一些障碍,主要是冠名和司法免扣押的问题。。

对于司法免扣押,“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基金会来签合同,我们一共有3次展览去台湾,但他们的藏品不能过来。有人说北京故宫是不是太吃亏了,我说两岸的文物本是一体,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大陆不了解台湾,但台湾更不了解大陆,让台湾同胞看到大陆的文物也是好事。”郑欣淼说。

猜你喜欢

古建大修故宫博物院
古建军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古建抗震有绝招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