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决明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

2012-05-30刘绍燕魏春秀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睫状体虹膜皮炎

秦 虹 王 婷 郝 进 刘绍燕 魏春秀

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盘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25例,予局部激素、抗病毒药物联合中药方剂石决明散加减治疗,本文对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1〕

1.1.1 角膜内皮炎:睫状或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和基质水肿明显;角膜水肿部位伴有羊脂状KP存在,伴或不伴有虹膜睫状体炎及眼压升高;排除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虹膜睫状体炎等其他病变。

1.1.2 盘装型角膜内皮炎:角膜水肿呈盘状,水肿边界清晰,无角膜浸润和新生血管;水肿位于角膜中央或旁中央,累及角膜全层。

1.2 临床资料

1.2.1 一般情况: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盘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25例,均为单眼患病。其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1.4±10.2)岁。

1.2.2 临床检查: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最佳矫正视力为0.05至0.6,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05~0.1者6例,0.12至0.3者9例,0.4至0.6者10例。发病时间2~31 d,平均(9.5±6.8)d。复发病例 9 例,复发次数 1 次至 3 次。眼压 10.8~38.2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9.2±7.8)mmHg;非接触眼压大于等于21mmHg者 7 例,为 21.6~38.2 mmHg,平均(29.4±7.0)mmHg。合并点状或树枝状的上皮性角膜病变者8例。角膜水肿按照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可清晰透见虹膜纹理)10例,中度(虹膜纹理欠清)10例,重度(虹膜纹理不能透见)5例。发病前存在劳累,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因素者5例。

1.2.3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例患者中,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者有15例,治疗前:899~2 011个/mm2,平均(1 311.6±358.4)个/mm2,形态可见内皮面积增大,边界欠清,六边形细胞比例降低。

1.2.4 中医辨证:本研究患者的中医证型为肝胆火炽、风热犯目,除眼部症状外,还伴有口渴引饮,溲赤便结,烦躁易怒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1.3 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滴眼液,1次/2 h;复发者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每日5次,每两周复查肝肾功能,检测药物副作用。

激素治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轻至中度水肿患者每日4次,重度患者每日6次,3~5 d后根据角膜水肿情况调整用药频率。伴随上皮病变患者暂不给予激素治疗,上皮损害好转后加用。

中医治疗:石决明散加减,以疏肝清热,祛风明目,基本方:生石决明,决明子、羌活、青葙子、栀子、赤芍、木贼、荆芥穗、防风、麦冬、甘草。若抱轮红赤显著者,酌加牡丹皮、板蓝根、大青叶、黄连以助清热燥湿、凉血退赤;黑睛生翳者,加菊花、蝉蜕以退翳明目;小便黄赤者,加车前草、萹蓄以清利小便。

其他治疗:眼压高者,在排出哮喘等禁忌症后给予局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前房反应明显者给予阿托品散瞳治疗。

1.4 误诊情况

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3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2例,角膜基质炎2例,误诊时间3~7 d,确诊后给予上述治疗。

1.5 疗效评价

有效:视力提高3行或以上(国际标准视力表)。治愈:最佳矫正视力≥0.8,角膜无明显水肿及后弹力层皱褶,无羊脂状KP,无前房反应。

2 结果

治疗3~5 d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畏光流泪症状减轻,视力提高,角膜厚度减小,水肿范围缩小,后弹力层皱褶减轻,前房反应好转,眼压恢复正常。最终全部患者均被治愈,其治疗有效的时间为5~15 d,平均(8.7±2.7) d(图 1);治愈时间为 14~29 d,平均(20.4±4.5) d(表 1)。 治愈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 1 846~2 579 个/mm2,平均(2 201.7±295.1)个/mm2,形态恢复正常(图 2)。随访 1个月至 45 d,平均(40±6.6)d,无复发病例。患者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角膜内皮炎是在 1982年由 khodadoust等〔2〕首次报道的,1999年holland等〔3〕将角膜内皮炎分为3种类型,即盘状角膜内皮炎、弥漫性角膜内皮炎、线状角膜内皮炎。临床特点为:多见于青壮年,多单眼发病,起病急,视力明显下降,眼红,眼痛,角膜上皮完整,上皮及基质水肿,内皮面粗糙;灰白色KP分布在角膜中央或水肿较重的区域,前房反应轻,部分病例眼压升高,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可复发,部分病例有虹膜睫状体炎病史等。

角膜内皮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它是病毒性角膜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与病毒感染及免疫因素有关,相关病毒包括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4〕,腮腺炎病毒〔5〕,巨细胞病毒〔6〕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7〕。在患者的前房水及角膜基质中已检测到了病毒 DNA 片段或病毒抗原〔6,8〕,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病毒感染角膜内皮细胞后,可与细胞整合进行病毒复制,病毒可能通过改变角膜内皮上的表面抗原或与之发生交叉反应,从而触动免疫反应,损伤角膜内皮〔9〕。在临床中,角膜内皮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抗体检查,荧光抗体法检查HSV-1型抗原,房水细胞沉渣,PCR检查、房水HSV-1及角膜内皮镜检查法,但是上述方法缺乏特异性,阳性率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0-11〕。

本病以角膜内皮损害引起的角膜基质层混浊、后弹力层皱褶及角膜后沉着物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眼压升高和虹膜睫状体炎,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具有特殊性,需引起大家的充分重视。自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不断有病例报道,但不同文献所用的分型方法不同。Sundmacher〔12〕认为角膜内皮炎是具有相同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发病原因,将其分为病毒性、自身免疫性及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关的角膜内皮炎3类。大桥裕一〔13〕则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周边型、中央型、旁中央型及虹膜睫状体炎型4类。我国孙秉基〔14〕以临床特征为基础,结合对皮质类固醇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I型)、急性中央水肿型角膜内皮炎(Ⅱ型)和角膜葡萄膜炎型角膜内皮炎(Ⅲ型)。而目前临床上多按照holland等的方法进行分类,即盘状角膜内皮炎,线状角膜内皮炎和弥漫性角膜内皮炎,3种类型角膜内皮炎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各不相同,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均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盘状型角膜内皮炎。

目前眼科常用的抗病毒眼药有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前者的应用已经有百余年历史,半衰期短,穿透性较差,需要频繁给药,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药物性角膜上皮损害,与病毒性角膜上皮病变不易区别,增加了治疗难度〔15〕。更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换代产品,抗病毒作用远高于阿昔洛韦,其穿透性高,半衰期长,更适合应用于角膜内皮炎的患者,但仍然有引起药物性角膜病变的可能。口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炎症和病毒反复发作两种情况,存在肝肾损害的危险〔1〕。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长期应用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如升高眼压、并发白内障、激活胶原酶导致角膜变薄等,使其在部分病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中医治疗很好地弥补了以上药物治疗的缺陷。既往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复发次数〔16〕。该病属中医学“聚星障”、“混睛障”等范畴,多为外感风热毒邪,上犯于目;或肝经伏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风火相搏,上攻于目所致。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石决明散加减方联合局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避免了合并上皮损害病例的治疗矛盾。方中石决明、决明子共入肝经,平肝清热,明目退翳,为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之要药,故相须为君;栀子、赤芍味苦性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两药相合,协助君药清肝明目,是为臣药;羌活、青葙子、木贼、荆芥穗均入肝经,加强解表祛风清肝之效,均为佐药;另配伍少量防风,具有升散之性,与栀子、赤芍相伍,共奏祛风清热之功,且防风又为肝经引经之药,故功兼佐使之用;麦冬养阴生津、滋阴泻火,是为佐药;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共奏疏肝清热,祛风明目退翳之功。

由于角膜内皮炎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目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诊断。在对角膜内皮炎认识不足,缺乏细致的检查时,容易造成误诊。最容易混淆的疾病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我们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角膜内皮炎的基质全层水肿明显,且水肿部位与KP部位一致,而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虽然具有典型的羊脂状KP,但角膜水肿往往不明显或以上皮水肿为主,且水肿与KP分布无明显关系。临床上,医生对该病的深入认识,对患者的细致询问和检查,以及对治疗无效患者病因的探求,都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内皮炎具有治愈率高,治愈时间较短的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量有限,进一步的结论尚需进行大样本对照研究才能获得。另外,临床医生应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以避免误诊的发生。

[1] 洪晶,顾绍峰,韩靖颐,等.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5):477-480.

[2] Khodadoust AA,Attarzadeh A.Presumed autoimmune corneal endotheliopathy[J].Am J Ophthalmol, 1982, 93(6): 718-722.

[3] Holland EJ,Schwartz GS.Classifica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keratitis[J].Cornea, 1999, 18(2):144-154.

[4] Pepose JS.Herpes simplex keratitis:role of viral infection versus immune response[J].Surv Ophthalmol, 1991, 35(5): 345-352.

[5] Singh K,Sodhi PK.Mumps-induced corneal endotheliitis[J].Cornea, 2004, 23(4): 400-402.

[6] Sonoyama H,Araki-Sasaki K,Osakabe Y,Nakamura M,et al.Detection of cytomegalovirus DNA from cytomegalovirus corneal endotheliitis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J].Cornea, 2010, 29(6):683-685.

[7] Khodabande A.Varicella endotheliitis:a case report[J].Eur J Ophthalmol, 2009, 19(6): 1076-1078.

[8] Inoue T,Kandori M,Takamatsu F,et al.Corneal endotheliitis with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sitive for human herpesvirus 7[J].Arch Ophthalmol, 2010, 128(4): 502-503.

[9] Andrew SE.Immune-mediated canine and feline keratitis[J].Vet Clin North Am Small Anim Pract, 2008, 38(2): 269-290, vi.

[10] Suzuki T, Ohashi Y.Corneal endotheliitis[J].Semin Ophthalmol,2008, 23(4): 235-240.

[11] 孙洪臣,王范.聚合酶链反应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角膜内皮炎病原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7):699-700.

[12] Sundmacher R.Clinical aspects of herpetic eye diseases[J].Curr Eye Res, 1987, 6(1): 183-188.

[13] 大桥裕一,真野富也,木仓真代.角膜内皮炎、临床病型分类の试み[J].临眼, 1988,42(2):676-680.

[14] 孙秉基,赵东卿.角膜内皮炎的分类及治疗[J].眼科研究,1990,8(3):159-162.

[15] Cheng CK,Chang SW,Hu FR.Acyclovir treatment for linear endotheliitis on grafted corneas[J].Cornea, 1995, 14(3): 311-315.

[16] 赖锦端.角膜内皮炎9例报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9,9(2):94-95.

猜你喜欢

睫状体虹膜皮炎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治疗观察
睫状体的生物测量参数在青光眼中的改变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