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制柴连汤加减治疗兔细菌性角膜炎的实验研究

2012-05-30赵海霞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角膜炎滴眼液细菌性

许 静 赵海霞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为表现的化脓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1〕。造成角膜炎的细菌种类众多,其中以微球菌科(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肠杆菌科为主,约87%的细菌性角膜炎是由上述4类细菌所致〔2-4〕。本病属于中医“凝脂翳”范畴,多因黑睛表层损伤,风热邪毒乘隙袭入,若素有漏睛,邪毒已有蕴伏,或因脏腑蕴热,火热上攻,更易发病,为眼科疑难重病之一〔5〕。本文以兔为实验模型,研究新制柴连汤煎剂配合抗生素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无眼疾的成年新西兰白兔40只(80只眼),体重2~3 kg,雌雄不限。采购自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期间动物分笼饲养,环境良好,饮食正常。

1.2 实验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ATCC25923),菌种浓度2.5×1010CFU/ml(购自南京便诊生物有限公司,产品货号:BKTW 23103);荧光素染色条(购自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96)。

1.3 实验药品和主要仪器

中药选择新制柴连汤加减〔6-7〕:柴胡 10 g、黄芩10 g、黄连 5 g、 赤芍 10 g、蔓荆子 10 g、栀子 10 g、龙胆 5 g、木通 5 g、甘草 5 g、荆芥 5 g、防风 5 g、金银花15 g、蒲公英 15 g、连翘 10 g、白芷 10 g(本院中药房)。0.3%氧氟沙星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0.3%妥布霉素滴眼液(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5%丁卡因滴眼液(本院)。YZ2手持眼科裂隙灯(河北康明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

1.4 动物模型的制备

实验兔予耳缘静脉注射盐酸氯氨酮(0.2 ml/kg)麻醉,眼部予0.5%丁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待角膜反射消失后,置开睑器开睑,用4号半针头将0.1 ml菌种浓度为2.5×101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自角膜近中央处注入角膜实质层内,造成约4~5 mm的白色菌斑(造模成功的标志〔8-9〕)。所有实验兔双眼进行实验。

1.5 分组处理

接种后的兔随机分成2组:中药治疗组20只(40只眼),对照组20只(40只眼),分笼饲养。造模24 h后给药。中药治疗组给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0.3%妥布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每天5~6次,每次1~2滴,同时给予新制柴连汤加减煎剂,取汁30ml,早晚分2次灌服〔10〕。对照组给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和0.3%妥布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每天5~6次,每次1~2滴,同时取30 ml生理盐水,早晚分2次灌服。

1.6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于造模后24 h,以及治疗后第3、9、14天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做评分。采用McNeill[11]角膜病变程度分级方法记录病变程度。0分:角膜实质层透明清晰,光泽无混浊;1分:角膜轻度水肿,虹膜纹理清晰可见。2分:角膜水肿,混浊,虹膜纹理仍可窥见;3分:角膜明显混浊,但可见到瞳孔缘,角膜表面见少量散在飘浮脓液;4分:角膜严重混浊,前房结构无法窥见,前房及层间积脓。

疗效标准:治疗后第14天进行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拟定疗效标准。治愈:流泪畏光等症状消失,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好转:症状减轻,角膜溃疡面变小变浅,荧光素染色缩小>2/3。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角膜评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角膜评分比较

造模24 h及治疗后第3天,2组角膜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天和第14天,中药治疗组角膜评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2组细菌性角膜炎兔不同时间角膜病变程度评分比较(±s)

表1 2组细菌性角膜炎兔不同时间角膜病变程度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两独立样本t检验)

不同时间点角膜病变程度评分造模后24 h治疗第3天 治疗第9天 治疗第14天中药治疗组 40 3.1±0.72 2.9±0.63 1.86±0.79① 0.78±0.98①对照组 40 3.2±0.76 2.95±0.60 2.13±0.79 1.5±1.38组别 眼数/只

2.2 2组疗效比较

中药治疗组:治愈32只眼,好转6只眼,无效2只眼,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28只眼,好转4只眼,无效8只眼,总有效率8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4)。

3 讨论

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视力的角膜疾病,发病急、进展快、来势猛、变化多端,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13〕。虽然广谱抗菌药物对细菌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临床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相对滞后,往往延误治疗,使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14〕。常见的致病菌中,葡萄球菌属引起的细菌性角膜溃疡较多,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1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葡萄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属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产生金黄色色素,能分解甘露醇,主要通过外毒素致病〔16-17〕;致病力取决于其产生毒素和酶的能力,也与入侵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可产生血浆凝固酶、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见于正常结膜囊,在正常免疫情况下暂时存在,当角膜上皮有损伤或因其他疾病等原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侵入角膜使局部感染。临床症状一般为眼痛、畏光、异物感、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角膜溃疡多呈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灰白或奶白色外观,一般溃疡比较浅表,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边界比较清楚,水肿与浸润程度较轻,可以引起轻中度的前房反应。

新制柴连汤出自清代黄耐庵编著的《眼科纂要》,为祛风清热之良方,方中加入金银花、蒲公英、白芷、连翘,则泻火解毒效果更佳。《原机启微》认为“翳犹疮也”,治疗当以清热解毒退翳医疮为法。本实验中,根据角膜注射细菌的造模方法,应属于凝脂翳病因中所讲的黑睛表层损伤,风热邪毒乘隙袭入;又因其发病时间短,病位较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应为风热表证,治宜驱风清热解毒,故选用新制柴连汤加减方。

方中柴胡、防风、荆芥、蔓荆子祛风散邪止痛,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蒲公英清肝泻火退赤,苦寒清热解毒,泻三焦之火而解毒疗疮;赤芍配木通清热活血、退赤止痛,与疮家圣药连翘合用,清热解疮毒效力更佳,且栀子具有降温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18〕;白芷、防风祛风散邪,退翳明目,取“火郁发之”之意,且白芷有较好的止痛、止泪作用,尚有疗疮之效〔19〕;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综合全方,共奏泻火解毒、疏风散热利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蒲公英、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赤芍等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还具有抗毒素作用,白芷、防风、甘草亦具有抗菌作用〔20〕,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甘草等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新制柴连汤加减煎剂配合抗生素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能有效缓解症状,并能有效促使炎症反应减轻,相对单纯抗生素治疗,可以缩短溃疡愈合时间,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需要说明的是:①该方用于由火热邪毒导致的风热表证型的角结膜炎应该更为合适;②本实验研究仅研究了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对于其它致病菌导致的角膜炎尚缺乏实验依据;③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及杀菌抑菌的机理还不清楚。实验中的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来完善。

[1]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

[2] 梁艳闯,王智群,李然,等.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眼科研究,2007,25(4):306-307.

[3]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9-381.

[4] 朱志忠.实用眼表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4-94.

[5] 李强,张友胜.中医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104-105.

[6]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65.

[7]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1.

[8] 薛亚光,孙玉鸿,李树民.大蒜素滴眼液对家兔细菌性角膜炎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3):37-38.

[9] 周玲生,周路坦.豚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0,1(1):28-30.

[10] 刘亚男.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36例[J].河北中医,2009,31(8):23-24.

[11] McNeill JI,Kaufman HE.Local antiviral in a herpes simplex stromal keratitis model[J].Arch Ohthalmol, 1979, 97(4):727-729.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3.

[13] 刘中文,杨涛,谭洪辉.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J].中国中医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22-523.

[14] 秦士英,钟新娜.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角膜溃疡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8(12):35-36.

[15] Wu PZ,Zhu H.Comparison of potential pathogenic traits of staphylococci thatcontribute to co meal ulceration and inflammation[J].Oust N Z J Ophthalmology, 2005, 27(3-4): 234-236.

[16] O’Callaghan RJ,Allegan MC,Moreau JM,et al.Specific roles of alpha-toxin andbeta-toxic during staphylococcus aurous corneal infection[J].Infect Immune, 2004, 65(5):1571.

[17] OmuraS,Morimoto 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arithromycin[J].Yakugaku Zasshi, 2003, 112(9): 593-614.

[18] 周素文,肖文华,周大庆,等.水栀类与山栀类栀55.

[19]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20] 李宁泽,苏莲杰,苏云明,等.散翳睛明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急性毒性试验[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9,33(2):11.

猜你喜欢

角膜炎滴眼液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