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恭绰“供神”

2012-05-26何诚斌

文史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毛主席毛泽东文化

何诚斌

神不能造,更不能供。认识这一简单的道理,我们至少用了30年。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拜访叶恭绰,在客屋等候时所见的情景:“我坐在那简陋(矮小、不光亮,家具简单)的客屋等候时,见壁上悬一镜框,内中是毛泽东的亲笔信札,草书,竖行,横长笺,仍是中国传统,没有丝毫洋气。估量是开国之始函邀境内外知名人士晋京共商国是的请柬。虽然如此尊荣,而后来也竟难免一个‘反右中的苦果厄运。”

叶恭绰悬挂毛泽东的亲笔信,不是炫耀,而是在“供神”——以此来保护自己。身边多少文化人、民主人士被打成了右派、反革命。肉体上的折磨与精神上的摧残,足以让不信神的人在恐惧的心里立起一尊神像,祈求保佑。在各个单位立毛主席石膏像、家家张贴毛主席画像、人人佩戴毛主席像章的浓郁氛围里,毛泽东无疑是人们最信赖的“神”了。当然,毛泽东不把自己当作神,1966年7月8日,他在给江青的信中說:“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

叶恭绰供神,却没有得到神的保佑。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停止全国政协常委职务和解聘中央文史研究馆代理馆长职务。那么,叶恭绰是不是供神而没有敬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恭绰于1950年从香港赶到北京,先后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代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他向毛泽东献计献策,还将自己收藏的珍本善本书籍借给毛泽东看。虽然他是怀揣着民主思想加入新中国建设的,但是,当毛泽东个人崇拜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后,他像很多在文化运动中遭受打击与批判的知识分子一样,产生了心理应激,即一边表态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一边将所有的爱国行动转换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效忠。叶恭绰悬挂毛主席亲笔信,将大批珍贵古籍和文物捐献给图书馆、博物馆。可是如此“敬神”仍得不到保护,叶宅多次被抄家,到最后片纸无存。

毛泽东走向神坛,是当时特殊的国情与个人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是反唯心主义的,尤其反对信奉鬼神之迷信思想。可是他“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自然被塑造成“斗神”——伟大的舵手、导师、领袖、统帅,其說话是“最高指示”,其生命是“万寿无疆”。在这种强势文化环境中,哪个人不敬畏毛主席?既然时代造就了神,自然就会大神下面出现众多级别不同的小神。神和权力结合,利用斗争工具,就形成了“神权”的强大力量,无所不摧。

像叶恭绰一样早年追随孙中山,后来跟着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在一次次政治文化运动中自觉地“供神”,可是他们却难以得到神的保护。这是因为大小众神们假想了“群魔”的存在,不与其斗争不能彰显巨大的神威。于是,挖思想根源、用照妖镜照出妖魔的本来面目,成为神们最“激进”的事情。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化精英,大多在国民政府任过职,历史是不很“清白”的。他们当中不少人努力“漂白”,可在文化运动中(文革后被定性为文化浩劫)越漂越黑。

叶恭绰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芦汉铁路督办、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总长兼交通银行经理。他提倡交通救国,撰写《交通救国论》,指派部员分赴交通部所属各校调查。1920年,他提出“以南洋(即上海南洋大学)为中坚,合并成一所学校,名为交通大学”的主张,并着手筹备改组,交通大学建立后任校长。12月奉系军阀上台,他被通缉,出逃日本。1923年他应孙中山之召,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部长。

这些“政治经历”或者曾经的身份,虽并不必然与新的意识形态构成冲突,但阶级根源昭然若揭,与“根正苗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卫兵不抄叶恭绰的家、不批斗叶恭绰,文化运动还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愚昧地造神、信神活动中,叶恭绰历史上有过的爱国行动,即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也被狂热的“神斗士们”所漠视、扭曲,甚至将他看作是“资本主义忠实走狗”。叶恭绰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于上海将秘密珍藏的7箱文物(其中一箱是毛公鼎)寄存在公共租界英商美艺公司仓库,使其不流入日本人之手。叶恭绰避居香港,以卖字为生。1940年参加了由郑振铎、蒋复璁等人发起的“文献保存同志会”,负责香港方面的古籍收购及转运工作,与日、美等国抢购刘氏“嘉业堂”及张氏“适园”两家藏书,均收归国有,对保存我国古籍有卓越贡献。抗战胜利后,上海市政府聘叶恭绰为毛公鼎保管委员会委员,将其转交南京中央博物院保存。叶恭绰将地理类藏书等906种3245册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个人珍藏的文物,或捐赠或出售,尽归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有关文化机构收藏。一次,他重金购得稀世珍品——晋朝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真迹,慨然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有人說:“叶恭绰先生的爱国热情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始终如一。”这不过是当今人语,而非文化运动中“神”们对他的评价。周汝昌說:“这样一位文化巨擘,身后默默无闻,少见提起的文字。”1968年,叶恭绰经受不住无休止的批斗,溘然长逝。临终前,他写信给宋庆龄,提出安葬于中山陵仰止亭畔,要求墓碑刻“仰止亭捐献者叶恭绰先生之墓”。何意?原来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归葬中山陵,叶恭绰以个人名义在中山陵上捐建了“仰止亭”,在亭旁亲植梅花。

作者地址:安徽省安庆市

责任编辑:翁泽红

猜你喜欢

毛主席毛泽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谁远谁近?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