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灾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2-05-25王有智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消极幻想障碍

郭 迪,王有智,卢 宁

(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深圳大学心理学系,广东深圳518052)

中学生灾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郭 迪1,王有智1,卢 宁2

(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深圳大学心理学系,广东深圳518052)

目的了解舟曲泥石流灾害引起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灾区第一高中的374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PTSD症状群总阳性率为66.1%。(2)女性、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地震中受伤、核心家庭学生PTSD症状总体阳性率分别高于男性、汉族、来自城镇、地震中未受伤、非核心家庭的学生。(3)被试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4)消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高相关关系。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是泥石流重灾区中学生重要心理问题,不同特征的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中学生;创伤后应急障碍;应对方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为主。PTSD主要有三类症状表现:一是闯入性症状,反复痛苦地重新体验或者梦到这种痛苦;二是回避症状,避免谈论任何与创伤有关的情感和事情,并且对一般事务麻木,避免交往;三是警觉性增高症状,易激惹,注意力不易集中[1]。国外研究显示,一般人群PTSD终身患病率是7.18%,女性为10.14%,男性为5.14%[2]。自然灾害发生后儿童及青少年发生PTSD症状的风险会增加[3]。在美国加州Northridge发生6.7级地震后3个月,受灾人群PTSD发生率为13%。汶川震后1个月内灾区中学生PTSD发生率为44.13%[4]。舟曲泥石流给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给幸存者心理也造成了巨大创伤,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应对方式是在应激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表现出来的具体应对活动,是个体在应对过程中采用的一套认知和行为手段、方法的概括[7],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不同应对方式与个体心理健康相关。舟曲泥石流发生后,考虑到学生安全及复学的需要等因素,对灾区学校进行了整体外迁,对这些学生进行试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2月(灾害发生4个月后)到舟曲转移学校(包括灾区所有高中生)进行采样,选取舟曲第一高中高一年级共374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为78%,被试信息详见表1。

表1 被试人口学信息

1.2 工具

1.2.1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9]由刘贤臣、马登岱等于1998年编制,以CCMD-Ⅱ-R中PTSD诊断标准为理论依据,PTSD-SS含24个条目,信度为0.92。共3个因子,即重现/回避症状;心理障碍/功能受损和情感麻木/紧张敏感。每个条目按1~5级评分。PTSDSS总分越高,应激障碍越重。

1.2.2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10]由陈树林、郑全全等于2000年参考了Folkman&lazarus“应付方式检查表”编制,测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0.88。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分别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数据与t检验,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的方法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外迁学生PTSD发生情况

2.1.1 外迁学生PTSD发生率 根据统计得出被试PTSD发生率详见表2。表2显示了转移学生PTSD检出率为66.10%,其中轻度异常检出率为20.2%,中重度异常检出率为45.9%。轻度和中重度异常的参考划界值分别为50和60。不同类型学生PTSD发生率存在差异。经χ2检验,男女生之间PTSD的发生率差异显著(χ2=7.81,df=1,P<0.01),女生的发生率高于男生;不同家庭结构学生的PTSD发生率差异显著(χ2=8.96,df=1,P<0.01)。

表2 灾区中学生PTSD症状表现百分率

2.1.2 不同性别外迁学生PTSD-SS各因子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PTSD-SS各因子得分比较见表3,其显示了女生在各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反复重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得分方面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性别外迁中学生PTSD-SS各因子得分比较因子(s)

表3 不同性别外迁中学生PTSD-SS各因子得分比较因子(s)

项 目 男生(162) 女生(130) t值 P值对创伤事件的主观评定3.360±1.010 3.450±0.989-0.80 0.428反复重新体验 2.406±0.812 2.793±0.927-3.80 0.000回避症状 2.068±0.676 2.253±0.734-2.23 0.027警觉性增高 2.306±0.833 2.676±0.906-3.62 0.000社会功能受损2.522±1.182 2.673±1.083-1.13 0.261

2.2 应对方式

2.2.1 应对方式总体分析 在应对方式量表上,女生较男生更易的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家庭所在地是农村的学生比城镇的学生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城镇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更多的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更多得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更少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由经历由仅听说到受伤的平均分可知,受伤的学生比仅听说的学生更多的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表4 灾区中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情况(s)

表4 灾区中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情况(s)

2.977±0.348 2.170±0.525 2.574±0.317 2.910±0.410 2.135±0.494 2.522±0.319女 2.915±0.368 2.213±0.466 2.564±0.301城镇 2.834±0.277 2.254±0.521 2.544±0.314农村 2.926±0.402 2.164±0.473 2.545±0.311独生 2.811±0.393 2.336±0.607 2.573±0.359非独生2.918±0.388 2.161±0.465 2.539±0.307受伤 2.843±0.385 2.262±0.409 2.553±0.304无恙 2.891±0.427 2.104±0.480 2.498±0.307听说项目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总均分男

2.2.2 不同性别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总体上,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最多采用的应对方式为问题解决,其次为寻求合理化解释,最少用的应对方式为逃避。男、女生在寻求支持,发泄情绪及幻想否认项目上的差异明显,也就是说女生较男生更多地采用寻求支持,发泄情绪及幻想否认的应对方式。女生较男生更多的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发泄情绪与幻想否认的项目上得分高于男生,而在忍耐,逃避项目上的得分略低于男生。在积极应对方式分量中,男生较女生更多的采用问题解决及寻求合理化的解释的应对方式,而女生在寻求支持的项目上得分高于男生。

表5 不同性别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s)

表5 不同性别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s)

*P<0.05

项 目 男 女 t值积极应对2.811±0.393 2.918±0.388-0.13问题解决 3.047±0.505 2.986±0.468 1.07寻求支持 2.750±0.467 2.863±0.476-2.02*合理解释 2.937±0.538 2.889±0.494 0.08消极应对 2.336±0.607 2.161±0.465-1.37忍 耐 2.357±0.692 2.333±0.634 0.31逃 避 1.801±0.615 1.787±0.566 0.21发泄情绪 2.143±0.687 2.323±0.731-2.16*幻 想 2.217±0.683 2.369±0.655-1.92*

2.3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对被试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应对方式进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矩阵如表6。PTSD总分与消极应对及其各个因子呈高相关关系(P<0.001),也就是说如果被试更多的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其创伤后应激障碍越严重。

对PTSD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的相关分析可知,反复体验,回避,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受损均与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呈高相关关系(P<0.001)。

表6 PTSD得分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对被试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应对方式进行回归分析,将PTSD总分作为因变量,将性别、经历及应对方式中的各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为性别,第二层为经历,第三层为应对方式,结果有四项可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性别,经历,应对方式中的忍耐,幻想否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影响,其中忍耐与幻想否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18.5%的解释力。具体如表7所示。

回归方程为:

y=24.41+6.26X1-3.62X2+0.15X3+1.56X4

表7 PTSD与应对方式的分层回归分析

3 分析和讨论

3.1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分析

本调查PTSD症状检出率为66.1%,经卡方检验可知本研究的PTSD检出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PTSD终身患病率(P<0.001)。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异地复学的学生,他们远离家乡,在陌生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本身就可能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而引起的焦虑症状。上述原因均可能导致PTSD症状的高检出率。

本次研究发现女性是灾后PTSD的易感人群,这与同类文献一致[3-4]。核心家庭、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的PTSD症状检出率均高于非核心家庭、独生子女和城镇学生。提示文化、经济背景可对心理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3.2 应对方式分析及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

在经历过舟曲泥石流灾害后,我们发现,转移学校的高中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这将有利于尽快的恢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为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面对应激,经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经常主动解决问题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这与国内外的研究基本一致,如姜乾金等[11]研究发现,消极应对与心理问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转移学校的高中学生在遇到应激事件时,首选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和寻求社会支持。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反复体验,回避,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受损均与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呈高相关关系,既应激源主要对消极的应对方式起作用。说明个体面临的应激事件越多,越容易出现消极的应对风格。

经相关分析发现,应对方式与PTSD症状严重程度呈高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就是说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显著,尤其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将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发,这与应激理论相一致。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受到精神创伤后,如受害者能应用合适的应对方式,则可避免PTSD的发生[12]。笔者认为,应激源之所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是通过个体对应激源的认知与评价及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认知与评价来实现的。认知与评价在应激过程中,一方面实现应激源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影响个体对该应激源的应对方式。对同一问题的认知不同,就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认知和评价所造成,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正确评价自我,既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又不盲目夸大个人能力。

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作为因变量,将性别、经历及应对方式中的各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性别,经历,应对方式中的忍耐,幻想否认共四项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影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回归方程为:y=24.41+6.25X1-3.62X2+ 0.15X3+1.55X4。其中忍耐与幻想否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18.5%的解释力,也就是说忍耐与幻想否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定的预测力度,在忍耐与幻想否认项目上得高分意味着可能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上也得高分,忍耐与幻想否认均为消极的应对方式,这说明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影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可能引发或者加重创伤后应激障碍。

4 结论与建议

第一,经历过舟曲泥石流灾害的高一学生PTSD发生率高达66.1%,其中轻度20.2%,中重度45.9%;第二,学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

在遇到问题时,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为问题解决,其次为寻求合理化解释,最少用的应对方式为逃避。女生较男生更多采取寻求支持,发泄情绪与幻想否认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高相关关系。性别、经历、忍耐及幻想否认的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影响。

综上提示针对灾难后的青少年心理干预,女性应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老师们应根据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适当的改变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多种应对技能。一方面培养学生责任感,勇敢面对挫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步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1]秦虹云,季建林.PTSD及其危机干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3,l7(9):614-616.

[2]Breslau N1Ep idemiologic studies of trauma,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J]1Can JPsychiatry,2002,47:923-929.

[3]KarakayaⅠ,A gaoglu B,Coskun A,etal.1The symptoms of PTSD,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olescent students three and a half years after the Marmara Earthquake[J]1Turk Psikiyatri Derg,2004,15:257-263.

[4]温圆圆,张建新,刘德辉,等.汶川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1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11):853-856.

[5]张媛媛,杨艳杰,乔正学,等.地震灾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03):337-338.

[6]Matthieu M,Ⅰvanoff A.Using 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 theories in clinical practice:Assessmentsof coping strategies after disasters[J].Brief Treatment and CrisisⅠntervention,2006,6:337-348.

[7]邱淑芬,戴晓阳.高中生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5):528-530.

[8]何晓燕,赵国秋,曹日芳,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0):745-748.

[9]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等.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1998, 11(1):1-6.

[10]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等.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J],2000,8(4):211-214.

[11]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1993,7(4):145.

[12]ANDREW G.Life event stress,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and risk of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J].Nerv MentDis,1978,166(1):307.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after a disaster stress disorder and the way to deal w ith the relationship

Guo Di1,WANG You-zhi1,LU Ning2

(1.Collegeof Psychology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2.Deportment of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52,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chool students situation,such as incidence of PTSD(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ymptom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ping style,which caused by Zhouqu debris flow.Methods:A convenience sample of 374 students of the First High School Zhouqu hit by debris,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SS(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Coping Scale,a self-administered survey.Results:(1)PTSD symptom clusters in screening the positive rate was 66.1%.(2)Students of female,from minorities,rural areas and the core families,injured in the earthquake,were overall positive rate of PTSD symptoms than male,and Han nationality,from the town and non-nuclear families,uninjured in the earthquake.(3)Trying to adopt positive coping stylesweremore negative coping styles,girlsweremore than boys to take“for support,venting feelings,fantasy,denial”coping.(4)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howed a high correlation.Conclusions:PTSD symptoms are hardest hit by landslides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ifferent symptoms and severity.Targeted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taken,to guide students to take an active coping style and,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High school students;PTSD;coping style

R395

A

1672-2639(2012)04-062-04

2012-10-08;责任编辑 徐文梅]

猜你喜欢

消极幻想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锁不住的幻想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