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家庭服务业以促进就业——以宁波为例

2012-05-23朱亚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家政宁波市宁波

朱亚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0)

家庭一直是国人最看重的一个幸福点,家庭和谐整个社会就和谐。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场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家务劳动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也愈来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城市家庭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延伸,服务层次也应相应提高。国家人社部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市40%的家庭有家政服务需求。但家政服务员却只约有1,500万个,家庭服务供不应求,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如何扩大家庭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规范行业水准,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本文从宁波市家庭服务需求状况分析着手,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行业运营机制、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1 宁波市家庭服务业现状

1.1 家庭服务业在宁波具有广阔的就业潜力

1.1.1 人口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市区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家庭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就业空间

宁波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为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6个区,宁海、象山2个县,慈溪、余姚、奉化3个县级市。到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576.4万人,比2010年增2.32万人,比2009年增5.39万人。(数据来源:宁波市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家庭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服务需求,同时也给家庭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空间。

1.1.2 消费观念的改变,扩大了家庭服务需求的市场容量

2011年全市GDP总量为6010.48亿元,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7.6亿元。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18元。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79元,恩格尔系数为37.7%;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自己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为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机遇。

而据 《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平台调查评估报告》显示,2008年,海曙、江东、江北三区有23万多户家庭接受过81890服务,占三区家庭总户数的78%,占全市五区(包括镇海、北仑)家庭总户数的30%左右。

目前,家庭服务已被国家列入新型的消费模式,而宁波家庭服务的高价位(月嫂的工资高过一般硕士毕业生),也表明市场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就业潜力不可估量。如图1、2所示。

图1 保姆类服务项目价格表

图2 护理类服务项目价格表

(资料采集单位:宁波海曙大众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宁波海曙巾帼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海曙宝婴家政服务部、宁波江东东胜曙光家政服务部、宁波市鄞州中河春园家政服务部、宁波市海曙阿林保姆服务中心、宁波海曙蓝孚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市月湖迎凤家政服务部、宁波江东开米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市海曙区欣和陪护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市海曙江南家政服务部)

1.1.3 人口老龄化使家庭服务业的需求愈来愈大

老有所养,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期待。能够得到专业服务人员的悉心照料,更是失能老人的心愿。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1年底,宁波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07多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61%。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接近16万,长期失能老人超过了3万。在独生子女政策下,一对夫妻要赡养4个老人,再加上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1.2 行业门槛与从业者素质的“两低”现象和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从家庭服务业的总体要求看,第一,进入的门槛低。凡年满16周岁以上,身体健康,自愿从事家政服务的劳动者,家政服务组织都可以将其招聘和录用。第二,文化知识程度和职业素养要求低。一般来说,只要能识几个字的,也可以从事这个职业,目前从事这个职业的大多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少数的达高中或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

近年来,宁波市已把家庭服务人员的文明守法、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是2009年以来,利用商务部下拔的专项资金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截止2011年底,已实施普训3万多人次,有1万多人参加了商务部下拔的专项资金强化培训,但持证上岗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仅为50%左右。许多中小企业一旦找到服务人员,马上就安排上岗,即使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也只是请一些老员工带岗,边干边学习,实际效果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要。

此外,受人们根深蒂固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从事家庭服务业还是有偏见,认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社会地位低、没出息,本地人持这种看法的尤其多。因此,本地人大多不愿意干,年轻人更不愿意去从事这一行业,尤其是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更是如此。久而久之,这一行业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即只有年纪大、文化水平低、不能到技术要求相对高的行业下岗职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外来农民工从事这一行业。上岗未培训或培训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综合素质好的家庭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已成普遍现象。同时,提供给家庭服务业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也阻碍了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2 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议

从市场层面上说,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与再就业的工作联动机制,即在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安排与协调下,积极发挥家庭服务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各中、高级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平台,为家庭服务企业进行“定向订单或委托招工与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与再就业的工作联运机制,从而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快速规范发展。

2.1 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指导

2.1.1 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建立,需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到街道(乡镇、建制村)、社区,为家庭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公共就业服务。《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改善民生的若班干意见》(浙政发(2009)16号)指出:要不断增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载体建设力度,如服务场所要高标准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实现全覆盖,就业服务队伍建设要加强等等。

2.1.2 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

从目前整个社会的就业量来看,家庭服务业应该说已经成为了继制造业、建筑业后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较多的行业。近年来,国家对家庭服务业的发展也特别重视。2010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大政策措施,如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就业服务等,这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宁波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明确要求将发展家政服务业提高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高度加以推进,这使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10年10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甬政发[2010]89号)文件,对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家庭服务业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市财政并设立了“家庭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说,上述政策为家庭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议进一步出台各种就业政策的细则并加以落实,如外来农民工进城落户和子女就学、医疗卫生、住房租赁以及优秀员工的购房优惠待遇等政策,创新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外来农民工、本地就业困难人员以及下岗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同时,鼓励一些高校毕业生像做“村官”那样热心做高级的家庭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在工资、福利等方面享受一定的高标准待遇,以带动整个家庭服务行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幅提高。另外,鼓励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利用政府的补贴,积极参与家庭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2.1.3 推行家庭服务人员差异化的培训模式和等级评定、持证上岗制度

为了建立家庭服务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保障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优势,提高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行业归属感,同时,提升家庭服务业的品牌效应,建议积极打造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差异化的培训模式,即岗前和在职培训相结合,企业与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相结合,初、中、高级和技师级不同要求培训相结合,并逐步推行家庭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等级评定、持证上岗制度。如管家、月嫂、育婴师、病患陪护人员、养老护理员、管道疏通工、家庭保姆、花工、家庭保洁员等工种,要体现不同级别的技术水平,从而培育一大批高质量的服务人员,进一步提高家庭服务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2.2 培育规范的家庭服务业市场和行业领军企业

2.2.1 建立健全可追溯的市场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制定或修订家庭服务企业相关的衡量和评估标准,如:家庭服务行业(企业)市场的准入条件(门槛)、市场监管制度、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可供选择参考的质量与价格评价体系等,对业内存在的不良现象加强制度监管,抑制不良行为。

变“中介式”家庭服务运作模式为“劳务派遣式”家庭服务运作模式。这样,服务人员不管出了什么事,如服务人员自己人身安全(意外工伤事故)与权益保障(休假期、基本社会保险待遇)、损害雇主的利益等问题,都可以“一查到底”和“一管到底”。

2.2.2 扶持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宁波市政府在2011年曾按“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使杭州“三替集团”顺利进驻我市,为行业注入了强有力的外来力量,并为下一步整个行业良性竞争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的地方就业政策,如在创业培训、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外来人口户籍落实和子女就读等优惠政策,培育扶持一批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网络化的家庭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进一步形成“以大带小、以优促好”的发展格局,促进一批“设施全、服务优、管理好”的大型、龙头企业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来拉动家政服务消费,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居民的需要。

2.2.3 建设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供需信息衔接

搞好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供需之间准确的匹配机制,使家庭服务业成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产业。

目前,浙江省已在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衢州、舟山、台州等地建立了家庭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宁波市也先后建立了以81890为主体,鄞州、余姚、慈溪等地“1+8”个家庭服务网络平台,并通过多年的探索,由初期的以家庭服务为主要内容,逐步拓展延伸到集政府行政服务、市民求助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特别是家庭服务信息平台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项目、完善功能、提升服务。从这一点看,宁波的现有基础非常好。然而,如何使各种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供需之间准确的匹配机制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建议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继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第二,进一步发挥家庭服务网络中心的作用。第三,加强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3 加强农民工输入和输出地的对接

为了引导农民工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以市人社局、工会、妇联等部门牵头,构建农民工的输入、输出机制。即一方面,通过各市(区、县)人社、工会、妇联等部门,对周边的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工人进行市场摸底,及时发布用工岗位信息。另一方面,对外省输入的农民工进行统筹管理,真正做到“输入有组织程序、求职有良好服务、生活有基本保障”,积极推动城乡间、地区间的协同机制,提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工人的就业组织化程度和正常运转。这一点,天津市“建立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建立省市劳动力输入输出合作机制”的经验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家政宁波市宁波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一图读懂宁波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