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自考与中职衔接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2-05-15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考试中职高职

姚 立

(湖州市教育考试中心 办公室, 浙江 湖州 313000 )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以下简称“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是指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开办自学考试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2001年浙江省自学考试委员会、省教育厅发出了《关于开展高教自学考试与中职衔接开设高职类专业试点的通知》。到2009年,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已在全省十所高职院校展开,这一模式的出现充分发挥了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教育功能,同时也改变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单一办学的模式,开辟中职教育通向高等教育的新通道,让适龄青年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形成了人才培养“立交桥”,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2009年,湖州市依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五所中职学校中对这一教育新模式进行了试点。

一、湖州市“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试点基本情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1]。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湖州市拥有独立建制中等职业学校20所,校均学生数2 250人,其中,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所,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22个,省级示范专业29个,全市在校中职学生有45 000人左右。

(一)积极做好新模式试点前的调研工作

为了使“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在湖州市得到应用和发展,2009年2月,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全市两所高校、三县教育考试中心及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同志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就招生、教学、考务、学籍、毕业管理等方面学习考察。5月,经市教育考试中心和部分中、高职院校协商决定,组建了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各中职学校为依托的“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架构体系,后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正式开展“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试点工作。

(二)有序展开新模式的试点工作

2009年4月,市教育局将“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试点列入2009年秋季中职教育招生计划。9月,共招收“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学生560人,开设学前教育、饭店管理、动漫设计、会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8个专业,具体分布见表1所示。

表1 2009年湖州市“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试点招生人数统计表

2010年继续实行这一新的招生模式,接纳德清新市成校参加试点工作。这样湖州市本级及三县均有学校参与这一试点,扩大了试点面和试点效应。

作为对新模式试点工作的支持,湖州市在编制2011年中考招生计划时,进一步将此招生模式与“3+2”高职和五年一贯制高职一起,列为需考生填报志愿的招生类别,有利于优化生源构成。

(三)加强对新模式试点的规范管理

1.实行“3+1”的学制 为能够发挥出试点工作的优越性,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专科阶段内容,以期达到快出人才上的时间优势。

2.实行分阶段自考课程的学习 将自考课程按公共基础课、简单的专业课、专业主干课程分别列入中职教学,特别做到与中职本身课程的协调。

3.实行长期的学期制与短期的培训制相结合 解决好目前自考一年考四次与一般实行的学期制度不相适应的问题。

4.实行高职学校课程责任教师与中职学校责任教师结对制 统一备课,组织教研活动,加强高职与中职学校的教学沟通,统一各中职学校的教学进度。

5.实行网络助学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衔接学习平台”,责任教师可通过平台上传有关辅导资料信息,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自考课程的学习。

2009届学生于2010年10月参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全国统考,合格336人,合格率为80.38 %,超过省平均合格率近40 %,另有39人经过2011年1月的考试合格,这样累计合格375人,合格率已达到89.71%。

二、湖州市“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一年多的实践,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

(一)试点专业偏多,不利于形成专业优势

虽然湖州市的试点工作实行的是“一校多点”的模式,即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各中职学校为教学点。但在设定招生专业时,各单位却是各自为政,第一次试点就出现了8个专业,不利于形成专业优势,不利于高职学校的统筹管理。

(二)中职教师的能力素质与高职教育存在差距

中职学校的教师由于本身专业素质的欠缺和对高等教育教材的陌生,在中职的课堂上如何将中职和高职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然后教授给学生是各中职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教师不了解高职的课程体系;二是中职和高职同专业的教学计划不同,导致了中职教师对课程理解的不同[2];三是对于同一门课程往往部分内容是相似相近的,但中、高职教育必定有区别,中职教师势必会对高职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虽然在试点过程中,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龙头单位,通过实行高职指导教师和中职任课教师结对等方法,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来提高中职教师的业务水平,但这种活动次数偏少,另外高职教师对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等素养等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在指导中会脱离实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存有不少误解,习惯于把职业教育与低层次的教育和低素质的学生联系在一起[3]。从而造成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导致一些职业中学的学生产生自卑与消极心态。这些误解、轻视与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也给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带来不小的困难。另外尽管各中职学校对所招收的新生在品德、学业成绩上有所把关,并且对试点班级也加强管理,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尽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各学校普遍出现了学生外流的现象,2009届学生至今流失21人,其中最突出的原因莫过于学习上的困难。进入中职的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普遍不够理想,这部分学生中很多人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现在再让其去读自考课程,普遍感到比较吃力。

(四)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不够到位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类(即自学考试所称的公共课程)课程的开设,中职和高职课程设置并无矛盾,可以直接采用自考的教材,但问题在于中职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与自学考试专业课程相衔接,两者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教材的难易度上,更有可能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不同。目前的情况是将衔接等同于在中职教育过程中直接安排高职教育,也就是直接使用高职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实际进行课程重组、梯度衔接,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至于太重而适应不了。

三、对湖州市“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试点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优化专业结构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试点工作中,在专业选择上,应该把握好几个原则:

①尊重中职学校的选择。作为试点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各中职学校在专业选择时一定会考虑好学校的资源优势,选择与学校发展最相适应的专业。

②尊重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中职学生的现状就是基础知识差,学习目的性、学习习惯差。在专业选择上要尽量避免有英语、数学等课程的专业。

③尊重职业教育的本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素质的初中级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们要有目的选择那些以提高职业技能、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的专业。

④尊重高职学校的专业特长。作为试点的龙头,高职学校应该选择自身有优势的专业,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去培训、指导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

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贵精不贵多”的原则,争取集各方优势,取得试点成功。

(二)加强对中职师资队伍的培养

笔者认为从中职教育到自考,在培养目标上有了实质性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有一个提升。

①加强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是胜任工作、履行职责的基础,因此要鼓励年轻的教师攻读高一层次的学历。

②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提高。要让每一位教师都参加科研课题,提升“产、教、研”三方面的能力。

③组建有专业技能特长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纳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三)改变中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

笔者认为参加自学考试,不仅是学历上的提高,更应该是自我的重新认识。

①调节心理。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考失败只是生活的小插曲,条条大路通罗马,自考就是改变的新起点。一次没通过可以重新再来,通过自考获得自信[4]。

②能力培养。要通过自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学的能力,自我梳理知识、掌握课程目标,获得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另外随着专业选择的优化,更多讲求动手能力的课程,也可以改变目前单一的试卷考试评价方法,由盲目的识记转向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今后的就业竞争力。

(四)在实践中探索中职、自考课程的衔接

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值得仔细研究。这里笔者只是简单的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自考和中职教育的课程衔接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根据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必须使受中等教育的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必须接受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且这一教育涵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为此,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可以直接使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依次设置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

在专业课程的衔接上首先要避免的误区就是在中职教学中生硬的全盘造搬自考的课程。这会造成学生知识上的脱节,缺乏学习信心。我们欣喜地看到省考试院近期出台的基于核心课程的“大选修制”为两者的衔接提供了一条良好的路径。这就允许学校、学生在核心专业课以外的课程上根据兴趣爱好、学科背景、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进行跨专业选修,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学校、学生可以更多地选择实践性课程,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改变唯分数论的旧教学习惯。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上,除了学完中职的教学内容外,为做好与自考课程的衔接,学校还应开设两者之间的辅助课程,建立一条合理的知识学习的梯度通道。

四、结 语

“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试点是一项新工作,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间、课任教师与学生间、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间都还需要一个相互适应的阶段。但我们相信随着这一项目不断的深化,通过自考这个平台将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地衔接衔接起来,可以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立交桥,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2] 范建波.中高职自考衔接的实施意义与策略探析[J].科学时代,2011(19).

[3] 陈 蔚,干 薇.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初探[EB/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www.cvae.com.cn.

[4] 宋周良,李红振.构建中职教育与高教自考对接的人才立交桥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自学考试,2011(3).

猜你喜欢

考试中职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准备考试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