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利亚人道危机中的各国应对

2012-05-14陈向阳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阿盟巴沙尔决议

陈向阳

137票赞成、12票反对、17票弃权。联合国大会2月16日以压倒多数通过有关叙利亚问题的新决议。这是联大自2011年12月19日谴责叙利亚境内的暴力行为后,第二次就该国局势通过决议。

新决议“全力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的一项计划。根据该计划,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要把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同时叙利亚应建立全国联合政府,并最终实行普选。

俄罗斯、中国、伊朗、叙利亚等国投下了反对票。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根纳季·加季洛夫称该决议“不平衡”,没有对叙利亚的反对派团体提出任何要求。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在表决后说,中方不赞成对叙利亚实施武力干预或强行推动所谓“政权更迭”,认为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尽管联大决议能反映各国在重大问题上的意见,但与安理会决议不同,联大决议不具约束力。持续近一年的叙利亚危机也难以就此画上句点。

不过,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中东问题专家认为,巴沙尔政权难以招架西方和阿盟的压力。2月24日,由阿盟发起并得到西方支持的“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在突尼斯举行,巴沙尔政权面临更大的压力。

人道灾难令人震惊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积极游说,试图让安理会通过对叙利亚政府实施制裁的相关决议。去年10月4日,安理会就由法、德等国起草提交的一份有关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遭到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否决。

2月4日,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联合美、英等国在安理会提出新的决议草案。该草案的内容与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草案类似,俄罗斯和中国再次动用了否决权。

虽然国际社会在针对叙利亚的决议草案内容上一直无法达成一致,但期盼暴力活动早日终结的愿望却是一致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月7日到访叙利亚,呼吁各方停止暴力冲突。2月17日至18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也到访大马士革,强烈敦促叙政府和各政治派别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所有人都很清楚,旷日持久的冲突已经在叙利亚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2月13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薇·皮莱在联大全体会议上表示,叙利亚危机导致约7400名平民以及军人和特种人员于去年丧生。

皮莱还表示,由于极端困难的情形,联合国方面在过去两个月当中无法对死亡数字进行更新,但可以肯定的是死伤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他还透露,受局势不稳定影响,去年叙利亚还有数千人失踪,2.5万人逃到其他国家,7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

专门负责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拉迪卡·库马拉斯瓦米2月9日提醒人们注意叙利亚儿童的人权状况。她在声明中指出,过去几个月来,叙利亚受害儿童的数量已达数百名,而且还在不断攀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披露的情况则更为具体。他说,自去年3月爆发民众抗议以来,叙利亚已有400多名儿童死亡,还有更多儿童受伤。此外,还有大约400名儿童被关在拘禁设施中。儿童被任意逮捕,在拘禁中遭到折磨和性虐待。

就在2月16日联大决议即将表决之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维也纳的记者会上说,“我们甚至(在叙利亚)看到了某些反人类罪行。”

英国驻叙利亚大使、目前已被召回国内的西蒙·科利斯曾亲眼目睹大马士革街头冲突的场面,他用“震惊”来形容过去几个月中“所看到的暴力和残忍”。

进入2月份以来,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的流血冲突在多个城市依然在继续。新华社驻叙利亚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医院人满为患、枪声时起时落、寡妇哀怨流泪……在霍姆斯,这样的悲剧已几乎天天上演。”

巴沙尔的选择题

所有人都希望,叙利亚的这场人道主义危机能够早日结束,但目前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叙利亚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迈了一些步子,解除了紧急状态,取消了最高国家安全法院,颁布了和平游行法等法案,甚至准备在2月26日就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叙利亚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改为“国家政治制度基于多元化原则,各政党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但巴沙尔拒绝提前下台,他的任期到2014年才告结束。这与叙利亚反对派的要求有着明显差距。据路透社报道,反对派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成员穆勒哈姆·德鲁比说,巴沙尔必须马上辞职,“巴沙尔已经失去了合法性,我们对他那些腐朽的宪法不感兴趣,不论新旧”。

叙利亚反对派之所以不妥协,与外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事实上,阿盟和西方国家都铁了心要推翻巴沙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东问题专家王联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美国之所以要颠覆巴沙尔政权,一方面是因为叙利亚向来对美国不算友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叙利亚获得了来自伊朗的支持,两国同为什叶派掌权,推翻了巴沙尔,有利于进一步孤立伊朗。

在王联看来,阿盟主要成员国沙特、卡塔尔等国与叙利亚则有着教派之争,它们都由逊尼派掌权,一直对什叶派掌权的叙利亚政权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转而成立一个对它们友好的逊尼派政权。

博联社总裁、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大趋势上看,巴沙尔政权下台只是时间与方式的问题。

如果巴沙尔选择主动下台,就意味着接受阿盟的方案,把权力移交给第一副总统法鲁克·沙雷。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不失为巴沙尔的一种选择,但这一方案不太切合实际。沙雷属于逊尼派,执政后会缺乏掌控军队的能力,因为叙利亚军队主要由巴沙尔所属的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掌控。另外,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一盘散沙,也难以取而代之。

至于军事干预,殷罡认为目前不大可能发生。叙利亚2月26日将就新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投,只要公投通过,西方和阿盟也没有动武的理由;另外,由于军事干预的后果难料,甚至可能会引发一场地区性战争,美国并不想轻启战端。

殷罡认为,从大局看,巴沙尔政权短期内还不至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叙利亚危机拖一段时间的可能性更大,各方需要耐心。

在马晓霖看来,如果叙利亚僵局持续,西方可能会直接向反对派提供军事援助,从而加剧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如果从安理会走不通,就像美国当初对伊拉克动武的一样,西方可能绕开联合国,由北约发动军事干预。

虽然马晓霖认为最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倘若真如此,叙利亚国内势必遭遇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利比亚过渡委主席贾利勒去年9月曾说,去年该国持续8个月的内乱致使超过2.5万利比亚人死亡,但愿悲剧不要在叙利亚重演。

王联认为,作为叙利亚最大的武器供应商,俄罗斯的支持对巴沙尔至关重要。但国际政治里充斥着利益交换,俄改变立场并非不可能。在去年利比亚局势演变过程中,俄的立场前后就发生了鲜明的逆转。

王联说,俄政府目前在叙利亚问题上对西方采取强硬立场,这与国内3月4日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不无关系,期望以强硬态度换取国内民众的支持,一旦选举落幕,俄罗斯未必会坚守原来的立场。

中国多次表示,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无意庇护谁,也不是谁的保护者。

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在访问叙利亚期间明确表示,中方呼吁有关各方在阿盟框架内、以阿盟有关政治解决方案为基础,共同致力于解决叙利亚危机。

猜你喜欢

阿盟巴沙尔决议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受宠若惊
巴沙尔开车视察前线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叙利亚缺席阿盟峰会
朋友
阿盟观察团继续留在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