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2-05-09李秀荣焦玉志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服务业指标水平

李秀荣,杨 芳,焦玉志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 言

产业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都表明,现代服务业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且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不仅如此,现代服务业因其能耗低、污染少,也成为我国优化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低碳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如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从目前来看,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定性分析的视角,从定量的角度通过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入手,对某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存在的优势及劣势进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的研究还较少,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的定量研究更是鲜见。此外,学者们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问题上尚未取得共识。目前的状态不利于准确把握不同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难以有针对性地为山东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对策建议。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寻找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劣势,并依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通过降维方法简化数据,把多个变量(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的综合变量,从而实现简化数据和揭示变量间关系目的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过程如下:

1.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择

回顾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赵惠芳等人[1]对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中,选取了19个指标,从宏观环境、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展潜力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曾三[2]从经济基础、现代服务业总量水平、主要现代服务业行业状况、科技实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五个方面,构建现代服务业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章义等人[3]也选取了19个指标,分别从发展基础、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结构层次、产业潜力五个方面,对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敖慧和刘莉[4]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选择的指标包括数量规模指标、比例结构指标、质量与效益指标、发展潜力指标四个方面,共11个指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现代服务业产值比重、现代服务业产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现代服务业服务密度(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城市面积)、现代服务业综合生产率、人均GDP、城市化率、可持续发展率(科学和教育事业费用支出/城市财政预算支出。时峰、刘辉煌[5]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从投入水平、效益水平以及外部发展环境水平三个方面选取了13个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一个简明综合的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3个指标为: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现代服务业总值、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现代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比重、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总额、对外开放度。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课题组[6]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从业人员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等指标对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陈静[7]使用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在校大专以上学生数、工业增加值、技术市场成交总额、专利申请授权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金融业就业人员数、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废弃治理设施数、卫生机构数等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我们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问题的思考,我们选择20项指标来反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这些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行业选取及数据来源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范围,我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10-13],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而形成的,以知识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和随着现代经营理念、社会需求变化,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服务业的总称。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业、教育服务业等。这些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演化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都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14]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15]。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我们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问题的思考,我们选择20项指标来反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这些指标如表1所示。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计算,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去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虽然结果中还包含有一些社会组织贡献的服务业消费额,但因其所占比重极小,可以忽略。对于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采用统计年鉴中按国民经济分组的在岗职工人数计算而得。该指标由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1个行业的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加总而得。

3.主成分及其特征值和贡献值的确定

20个评价指标过于庞杂,不便于应用。为了减少变量数,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所有指标的信息,选用SPSS15.0软件实现主成分分析,将20个指标整合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并最终集成一个可以评价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变量。经过主成分分析,按照主成分总体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我们选取了五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760%。以下我们用F1、F2、F3、F4和F5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主成分,用F代表综合主成分。

表2是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输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值。五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为9.092,最小为1.008;第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45.462%,第五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也有5.040%;这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760%,可以代替20个初始变量,反映样一个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图1是我们选取的20个评价指标特征值的碎石图,从碎石图中可以看出,提取前5个主成分时,特征值变化十分显著,而提取第5个以后的主成分时,特征值的变化很小,曲线平缓。由此也可以说明5个主成分的提取对原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著作用,而5个以上主成分的提取对原变量信息的刻画无显著贡献,也就是说本研究提取的5个主成分,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这与表2的输出结果所反映的情况是相符的。

经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在第一主成分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现代服务业服务密度、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载荷系数均在0.6以上,有的达到了0.8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代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人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服务密度指标评价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因此第一主成分较显著地描述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发展规模,且其权重最大,为45.462%,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表2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值

图1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20指标特征值碎石图

表3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20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表4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在第二主成分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的载荷系数较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三指标,评价的是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层次。因此第二主成分较显著地描述了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层次,其权重为16.478%,是次重要的影响因子。

第三主成分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数、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专利申请量等指标的载荷系数较大。第三主成分较显著地描述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其权重为10.642%。

在第四主成分中,仅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荷载系数较高,代表的同样是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层次,考虑到第二主成分也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层次且权重较高,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结构层次的讨论以第二主成分为主,第四主成分作为补充说明。

在第五主成分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载荷系数较大,均超过0.6。这两个指标主要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其权重为5.040%。

表4呈现的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对于每个主成分,把系数和相应的指标相乘后再求和,可以得到最终的主成分得分公式,从而利用它对所有样本进行主成分评分。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将5个主成分表示为5个变量的线性形式,5个主成分的函数式为:

由上述5个函数式可以计算出地区现代服务业在上述5个主成分上的得分。5个主成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但单独使用某一主成分并不能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必须将各主成分乘以相应的权重加总,才可以得到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因此,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如下:

三、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可计算出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排名(如表5-9所示)。

表5显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发展规模方面,山东排名第13位,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上海、天津、江苏、内蒙古、浙江、北京、福建、吉林、辽宁、广东分列第1-10位。说明这些省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环境优越,发展基础雄厚,现代服务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而传统的经济不发达省区,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仍然较差、发展规模仍然较小。

表5 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发展规模排名

表6 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结构层次排名

表7 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排名

表8 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排名

表9 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综合排名

从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层次上看(见表6),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的第25位,表明现代服务业对山东省经济总量的贡献较少,也就是说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上,山东省的总体表现比较落后。而且山东省已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显著低于传统服务业。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方面(见表7),山东省排名第3。广东、江苏占据前两名,浙江、河南、四川、北京、河北、湖北、湖南分别位列4-10名,说明这些省份现有的一些政策、技术方面的优势会对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造成积极影响,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在将来可能会有较好发展。

表8显示,山东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位列第18名,排在全国中游水平。海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最快,江苏、宁夏和天津紧随其后,排名第2-4位,然后依次是陕西、湖南、青海、西藏、安徽、黑龙江、浙江、重庆。中部省份开始迅速崛起,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都较快。

表9是全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排名结果,山东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12名,处于中上游水平,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规模、潜力,但其在东部省份的排名中处于靠后位置。这表明尽管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相对于其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结构效益不高,总体发展速度较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山东省受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一贯重视农业、工业的发展,而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重视不够。

四、提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现代服务业的能耗低、污染少,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实现低碳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在东部省区中排名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山东向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必须采取的措施,促进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1.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城市化进程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人口相对集中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才能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重点在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吸引力,扩大现代服务业的消费群体和供给能力。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需要广开投资渠道,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在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利益化的要求,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设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规范化的新机制。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通过财税政策,稳定城镇建设的财政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地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大力推进产业融合,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业分工和融合同步,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服务职能外部化的发展,农业和制造业越来越依赖于金融、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融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此,山东省一方面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转变农业、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加速农业、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合作。另一方面必须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的同时,优化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首先,应支持重点金融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实力;其次,应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加快提升物流业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和规模化服务水平;再次,应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山东”建设;另外,应支持农产品良种研发、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等社会化农技、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加强农村科普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最后,应围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和环境工程公司。

3.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大幅提升生活性服务业①传统服务业大多是为居民提供消费品、满足其生活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的层次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不仅包括新兴服务业还包括那些被现代技术、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过的传统服务业[14]。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就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以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活服务,促进传统服务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高级化发展,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要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推动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一方面应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以传统技术为支撑,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传统技术的升级和服务业的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应重点提升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逐步实现传统服务业组织方式由单一的纵向等级结构向网络型组织结构的转变,推行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和连锁化经营,提升服务质量。

4.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它以高知识资本、高人力资本投入为特征。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就必须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为此,首先应合理制定规划,扩大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人数,加强对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的投资。其次应引导高校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培养等,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再次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就业和创业环境,引进服务型人才,尤其应重视吸引高端服务人才的流人,对留学人员、外商投资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给予税费优惠,设立服务业专业人才特别贡献奖[14]。另外,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通过培训,引导其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最后,扶持人才中介业务的发展,促进人才合理、高效地流动。

[1]赵惠芳,王冲,闫安,徐晟.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J].统计观察,2007(21):83-85.

[2]曾三.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章义,赵惠芳,王冲.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8-52.

[4]敖慧,刘莉.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2):97-98.

[5]时峰,刘辉煌.中国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J].评价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18-22.

[6]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课题组.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中国统计.2009(6):9-10

[7]陈静.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J].特区经济.2010(8):48-49.

[8]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2):12-15.

[9]徐冠华,刘冬梅,刘琦岩.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248-255.

[10]刘志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5(6):207-212.

[11]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 -12.

[1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3]国家统计局.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4]王瑞.加快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1.05.

猜你喜欢

服务业指标水平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