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与实证检验

2012-05-09张紫鹏周宗安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价格因子

周 沫,张紫鹏,周宗安

(1.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2.山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 言

为了化解2008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我国于2009-2010年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于2011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自2009年11月CPI由负转正开始,我国进入通货膨胀中枢不断上升的周期,并于2011年7月触及6.5%高点回落,特别是当月度CPI高于我国发改委设定的4%通货膨胀目标上限后,我国经济步入抑制高通货膨胀的时期。

本轮通货膨胀始于我国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时期,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滞后效应的影响,不难发现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期对应的以煤电油气水为代表的资源价格改革、以劳动力成本上涨为代表的要素价格改革,有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或稳健)所带来的融资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有自然灾害、猪周期及预期所引发的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来自于以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为代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本轮通货膨胀中部分影响因素的出现并不偶然,而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因此,从宏观视野和多角度对本轮通货膨胀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抑制高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本轮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201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主要包括大宗商品带来的外部输入因素、逆经济风向的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内部政策因素、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成本推动因素以及未来预期因素。

(一)外部输入因素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主要得益于各主要经济体政府推出的规模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巨大流动性。以对流动性影响巨大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为例,美联储已推出QE1(2009年3月开始、规模为1.15万亿美元)、QE2(2010年11月开始、规模为6000亿美元)及扭曲操作(2011年9月开始、规模为4000亿美元)。

各国中央银行已释放的大量流动性并未使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出现明显好转而大宗商品价格却屡创新高,国际游资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以美国经济为例,GDP于2009年二季度跌入谷底至-4.1%,并于2010年三季度达到本轮峰值3.5%之后开始走低;失业率自2008年初4.9%一路上探至2009年10月初的10.1%之后一直维持在9%以上①数据来源:http://edu.macrochina.com.cn/skins/1/stat/index.shtml。。

1.国际游资不断涌入国内

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年2月17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从长期看,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如剔除境内人民币净支付400亿美元的因素,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②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测算口径: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量-(进出口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收益+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调回)。。

2.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均大幅上升

大宗商品项下农副产品中的玉米价格由2010年6月152.7美元/吨升至2011年4月319.3美元/吨之后,一直维持在300美元/吨之上。大豆价格由2010年5月407美元/吨升至2011年1月572美元/吨之后,一直维持在550美元/吨之上;大宗产品项下基础原材料中的铜价格由2008年12月3072美元/吨升至2011年2月9867.6美元/吨之后并未跌破8300美元/吨;大宗商品项下能源商品中原油价格由2008年12月41.6美元/桶一路飙升至2011年4月123.1美元/桶③数据来源: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http://edu.macrochina.com.cn/skins/1/stat/index.shtml。。此外,原油与铜价格的几轮上涨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时间高度一致。

(二)内部政策因素

1.我国传统货币供应机制与社会融资渠道发生巨大变化

通过观察2008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1]这一指标下的三个子指标④社会融资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非金融机构融资。其中,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非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我们不难发现,自2009年以来我国社会总融资规模已然跃升至较高数量级别,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为例,2009年、2010年、2011年前三季度较2008年增幅分别为149.51%、97.69%、45.55%。这种大规模的融资总量增加在产出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进而引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见图1)。

2.信贷结构有短期化倾向

2010年7月之前信贷额度主要集中于中长期贷款主要分布于我国公布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以及回暖的房地产市场。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各类贷款总量显著降低并一直维持于每月6000亿左右规模,中长期贷款总额出现显著下降,但短期贷款总额变化不大,贷款的短期化倾向日趋明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2009年7月票据融资总额由正转负以来,一直表现为负向融资,其原因主要为2010年10月之前宽松货币政策下经济中流动性充裕,因而不需要通过票据融资。而在2010年10月之后,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紧缩力度逐渐增大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紧张,另一方面央行开始动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导致票据融资成本增大,在商业银行信贷额度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倾向于盈利更多的贷款类项目而非占用信贷额度的票据融资,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债务链条中断的财务危险日渐凸显(如图2、图3所示)。

3.银行流动性由松变紧

2010年10月之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央行流动性调控总量①本文中定义“流动性调控总量”=月度新增外汇占款+当月央票到期量+当月正回购到期量-当月新增央票发行量-当月正回购操作量-当月法定存款准备金上调冻结存款额度。变动走势并不一致,之后两者的变动走势开始趋于一致。2011年9月底出现央行流动性调控总量走低而银行间拆借利率走高的反常现象,2011年1月、2011年7月、2011年10月均出现存款负增长(额度分别为-5726.68亿元、-7334.85亿元、-1650.02亿元),10月出现了自2008年1月以来外汇占款负增长,加之贷款短期化倾向、货币政策调控与财政政策扩张的冲突,必然导致银行间接融资供给不足以及议价能力大幅提升。在存款负利率的背景下,民间借贷规模迅速扩张,民间借贷利率普遍上浮,致使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增加,产业资本利润逐步转向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出现萎缩的迹象(见图4)。

(三)成本推动因素

1.经济转型升级因素

可持续发展下的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重点之一是“调结构”。为改变“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我国正在进行包括成品油、煤、电在内的各种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以成品油价格改革为例,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发改委2008年11月25号报批的“以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09年以来,共上调10次、下调5次,汽油、柴油累计增幅为2700元/吨、2460元/吨①根据发改委2009年以来历次成品油调价数据整理测算所得。。

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另一重点是“扩内需”。为此,近期我国各级政府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指导线,并在《劳动法》出台的基础上多次完善社保金缴纳范围与机制。

2.石油行业垄断因素

我国石油行业已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垄断不仅体现在原油进口上,还体现在对炼油企业、零售站点的控制上。几乎每当“批零倒挂”就会出现“油荒”,并且油企多次利用其完善的产业链条通过会计手段转移炼油板块利润以争取国家补贴。故其垄断并未给经济带来正外部性,反而不断增加公众负担。

3.高物流成本

据中国央视“物流顽症”系列深度报道知,石油公司、路桥公司、路政交警直接抽取了公路运输行业7成以上的收入,剩下的1/4要在运输企业、个体劳动者以及相关卡车制造商、轮胎制造商等等整条货运价值链里进行分配。高物流成本导致多数农产品价格初始价大幅下降,而其终端价并未下降。

(四)未来预期因素

由蛛网模型可知,当农产品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后如果没有外力干预,随着时间推移农产品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幅度就会越来远大,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农民惜售时会扩大这种波动性。这一特点可以从我国CPI食品项下占比较大的猪肉价格的波动中得以充分印证。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遭受国内游资炒作的痕迹也特别明显,去年的生姜、大蒜、绿豆、棉花的炒作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负利率、房地产市场、股市均不景气以及钢铁煤炭产业整合的情况下,大规模资本流动已是必然。

三、实证检验

(一)指标设立与原始数据

1.指标设立

(1)通货膨胀率。通行的通货膨胀率指标主要有GDP平减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本文选取CPI。

(2)货币供应变动量。本文选取广义货币M2变动以反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3)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记为i。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仅可以观察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程度,而且可以间接反映信贷资金的成本变动状况。

(4)CRB指数。CRB指数是由19种期货加权得来的,其涵盖范围包括农产品、能源、金属,它可以反映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记为YRD。该指标可以反映我国转型期间资源价格改革及垄断因素的情况。

(6)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记为SZJ。该指数可以反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情况。

(7)通货膨胀预期。依据通货膨胀指标选取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作为通货膨胀预期的简单观测,记为CPI(-1)。

2.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通货膨胀各影响因素月度原始数据

(二)因子分析

本文中使用的计量统计软件为SPSS17.0。

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模型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相关关系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相关性的大小去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成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试图用最小个数的不可观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可观测的每一个变量。

设有P个可观测指标,这P个指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为了研究方便,并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将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原始变量及标准化后的变量向量均用X表示,F1,F2,…,Fm(m<p)表示标准化的公共因子。则称为因子模型,模型的矩阵形式为X=AF+u。其中,u1,u2,…,up叫做特殊因子,aij称为因子载荷,aij的绝对值越大(|aij|≤1)表明Xi与Fj的相依程度越大,或称公共因子Fj对于Xi的载荷量越大。

2.因子分析试用条件检验

通过计算通货膨胀各影响因素数据的相关矩阵,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KMO值为0.76,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182.93,其对应的F值为0.00,表明影响通货膨胀的各因素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体(见表2)。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3.提取因子及因子载荷分析

本文选取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因子个数的依据是:使公共因子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由表3可知,提取了2个因子,方差累计贡献度为83.97%,包含了原来83.97%的信息。说明前2个因子对6个变量起到了很好的概括作用,其中第一个因子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方差贡献率达到66.77%。

表3 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

由表4因子载荷矩阵可知:CRB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滞后一期的CPI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较大。系数分别为0.80、0.94、0.80、0.97、0.90,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因子1通过国外大宗商品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通货膨胀预期及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对通货膨胀有正的影响。因子1共解释了通货膨胀变化的66.77%。

表4 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2仅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M2在因子2上的载荷为0.92。因子2共解释了通货膨胀变化的17.20%。

在通货膨胀率中,因子1和因子2共解释了83.97%的通货膨胀率。另外,约有16.03%的变化不能被解释,这部分的变化可能是由:近两年劳动力成本增加、收入分配变化等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

4.计算因子得分总值

由表5可得:

其中,x1、x2、x3、x4、x5、x6依次代表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表中的M2、CRB、YRD、i、CPI( -1)、SZJ。

综合因子得分是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将2个因子的分值与其对应的相应方差贡献率相乘,得到观察期各月度的综合因子得分。

综合因子得分计算公式:F=0.67F1+0.17F2。

从各因子的得分排序看,因子1对2011年各月度的通货膨胀有明显的正影响,而因子2对观察期内2009年1月、2009年3月、2010年1月、2010年12月及2011年3月的通货膨胀有明显的正影响。从综合因子的得分排序看,综合因子对自2010年3月以来的各月通货膨胀有极为明显的正影响(见表6)。

表5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6 观察期因子得分及排名

续表6

四、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近来我国却仅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实施抑制通货膨胀政策,例如对当前经济负面影响较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临时价格管制措施等。在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主权债务风险愈演愈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理清通货膨胀成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抑制高通胀政策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继续调整和完善CPI各部分权重

据测算,我国CPI中食品类权重为33%左右,这与当前我国居民日常生活开支占比是不相符的,而且当食品类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使得CPI大幅上涨时会过分夸大通货膨胀效应并产生不利的通胀预期。因此,只有继续调整和完善CPI各部分权重才能够适时反映真实的通货膨胀状况,才能为我国防通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根据通货膨胀不同原因制定不同的政策

当通货膨胀是因为经济转型升级因素引起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对通货膨胀加以引导;当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政策宽松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则需紧缩货币政策;当通货膨胀是由积极财政政策引起流动性紧张,就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方向进而使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在认清通货膨胀的本质原因的同时,处理好控制通货膨胀与缩小收入差距的关系,慎用价格管制的违背价格形成机制的手段,以防止经济中价格机制遭到扭曲。

3.合理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着力点

由于货币政策的影响面极广,其工具动用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当通货膨胀是由于某种或某几种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引起时可以适时启动财政政策工具,如应建立与物价联动有关的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现有有利条件,推进现代化的农业统计与发布体系与渠道。这些机制的建立可以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建立做好基础工作,可以防止以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并为当局控制通胀提供低成本的措施。

4.正确把握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稳健性、灵活性

当前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大货币当局资本项目监管压力;受国外主权债务危机、国内房地产调控、负利率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近来已多次出现存款与外汇占款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控制好货币政策的力度与节奏,在保证经济需求的同时引导社会资金价格达到合理水平。

5.继续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居民投资渠道

自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后,金融、石油、电信等领域已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本轮通货膨胀中,这些垄断寡头的负外部性特别明显。以金融行业为例,在当前融资紧张的背景下,产业资本利润已大幅向金融资本转移,“截至三季报,A股229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8.78%,整体不错,但将其拆分成银行与非银行两大类后,16家上市银行利润同比增长了32%,而2278家非银行股同比只增长了9%”[4]。因此,大力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降低垄断行业的进入门槛,不仅可以处理好对关系国计民生战略性行业的控制与使这些行业充满竞争活力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扩展新的投资渠道供居民财富保证增值需要,增进社会效益的同时减少游资的炒作。

6.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

一国经济实力不仅仅体现于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速,更体现于其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大宗商品领域主要表现为是否有足够的大宗商品满足市场需求以及这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能否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风向标。我国已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如果能够在未来的大宗商品定价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可以使我国经济免于遭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大宗商品市场,争取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1]盛松成.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EB/OL].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1/20110217180043605992604/20110217180043605992604.html,2011 -02 -17.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J].统计研究,2005(4):3-9.

[3]刘妍燕,王力宾.云南省通货膨胀的因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1-93.

[4]岁寒.银行高增长不可持续[EB/OL].证券市场周刊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3895.html,2011 -12 -03.

猜你喜欢

价格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3类3-正则图中的1-因子数*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完全二部有向图的(,α)-因子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