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形象探微

2012-05-08李静波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伊豆川端康成内心

一、《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形象概述ぁ—以薰子为例

《伊豆的舞女》作为日本文学当中具有很强影响力的重要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十分成功的形象。结合川端康成日后的著作当中对女性形象把握的总体趋势,本文选取女主人公薰子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

薰子是本书的女主人公,是一名年仅14岁的日本艺伎。作为日本社会下层的艺伎,薰子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对自己的人生命运没有掌控和主宰的能力,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她的存在也显得十分脆弱而无力。同时她又像风中的浮萍,没有能够停留下来扎根存活的空间,但是这样一种人生际遇却没有使她的精神品质变得像自身的地位一样卑贱,她选择了继续保持内心中的那一份美好和崇高而生活。虽然她的身份是低微的,但是内心却是崇高的,她和男主人公之间纯真的爱情如同一幅飘在空中的画卷,永远不能落地生根,但在风中永远绚烂。

薰子在小说中具有日本年轻女子的典型特征,内心中拥有一份比较朦胧的情感,对生活充满向往,对爱情的来临有着一份自己的期待和珍藏,但同时又不能对抗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品尝到爱情的甜蜜之后默默地吞咽下苦果,同自己的爱人分离,成就一段凄美而伤感的爱情童话。在强大的外在世界面前,女性内心的动容往往是那么的脆弱。

同时,薰子又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少女,她在面对情感时的真挚态度使她暂时忘掉了自己所处的昏暗世界,她在阳光下飞快地奔跑,享受着生命的乐趣,绽放着一个年轻女孩应当具有的活力和光彩。这种活力不仅仅体现于她在享受爱情时所感受到的喜悦和快慰,也体现在当她面对自己的爱情只能以一种没有结果的方式收场时的一种勇敢和坦然。那种日本女性特有的隐忍和勇敢,始终都给我们的心灵以极强的冲击。

二、卑微与崇高——薰子的生活和内心

薰子是日本社会当中处于最下层的艺伎阶层中的一员,在日本社会,这样的身份往往和卑微、怯懦、社会的阴暗一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使是在当代日本,这样的身份也依旧不能为广大社会公众所认可,大部分日本民众对艺伎都持有一种轻视的态度。而就艺伎本身的生活而言,也总是居无定所,寄人篱下。处于这样不堪的社会地位当中,薰子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像其他艺伎一样沾染上种种不良的思想。薰子始终都对人生和爱情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她如同昏暗的世界中的一缕微弱的光明,甚至是残烛。昏暗的身世与她光明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薰子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十分鲜明的悲剧色彩。

薰子的思想之所以能够以崇高来形容,是因为她在内心当中始终追求着,能够以一种平等和独立的姿态进行生活,同他人建立联系。她同男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正是建立在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基础之上,她不需要主人公对她表示出怜悯甚至是些微的同情,她在内心当中无比渴望能够得到真正的尊重,并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追求,即使身份低贱,她也希望能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同男主人公对话和相爱。当薰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感情时,她表现出的坚强、勇敢也直接地展示出她内心中的尊严,体现出她对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和自我的追求。这种卑微的地位和崇高的内心相结合,正是薰子和主人公之间爱情的可悲之处,也是她的可爱之处和这一形象的鲜明之处。

这种鲜明的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仅仅体现了薰子自身精神价值的可贵,也体现出了作为一个社会底层女性在内心中所持有的一份美好期待和执著。这份执著支持着薰子能够继续面对无比惨淡的人生和难以忍受的际遇,从而促就一种悲剧的美感,这种悲剧美时时刻刻萦绕在日本民族的灵魂深处,成为艺术中的灵魂体现。那种即使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也要换取一瞬间美感的情怀,是那么让人感叹,也是那么让人动容,并使人从内心之中产生一种油然的敬佩。这种精神诉求体现出了作者内心当中的价值判断,即真正悲哀的不是生活的惨淡,而是内心中崇高情怀和生的希望的泯灭。这种精神追求实际上也是支撑着日本民族不断渡过难关并走向前方的重要力量。从薰子这个柔弱的女性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或许也正是作者所讴歌的,是一种蕴藏于柔弱中的强大力量,是一种绝望中的希望,向我们展现着生命的韧性。

三、活泼而纯情——薰子的少女品性

作为一名年仅14岁的少女,薰子也有着一般年轻女孩身上应当具有的活泼而纯情的品性。在面对主人公的爱情时,她显得十分羞涩,这种羞涩显然是少女的纯真内心的直接体现,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坠入了情网的年轻少女所应当体现出来的甜美情态。薰子赤裸着身体来到浴池寻找主人公“我”,实际上就是她在真情流露之时对外在全然忘记的动人之处,其情态是活泼的,其真性情则是纯美的。

同时,薰子又是十分活泼的,这种活泼不仅仅体现于同主人公相处之时展现出来的甜美和无拘无束,也体现于薰子失恋时的端庄。在感受到自己的爱情即将离自己远去之时,她依旧能够以乐观的姿态继续将主人公“我”送走,并保持著一个十分得体的举止。不过这种举止也正好体现出年轻女子心中无以言说的伤痛,而这些伤痛却点点滴滴地转化了生活中的痛苦。这种在生命面临无奈时所展现出的生命活力,也是日本民族在孤岛环境之下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生命活力,是一种绝望中的希望。

四、含蓄之美——年轻的日本传统女性

薰子作为一名日本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集中表现。日本是在深入地学习了西方先进文明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国家,十分注重对自己的国民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薰子这样的日本年轻女性往往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而被社会公众刻意保留着,在这样的背景下,像薰子所代表的年轻女性往往都拥有着日本传统女性所具有的特征。她们善良、体贴,喜欢奉献自己,并且十分细致入微地服侍着自己的爱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包括自己的客人)。

在文中,作者采用了很多动作、语言描写,将薰子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展现,同时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十分符合日本传统妇女特征的薰子。薰子在见到主人公时,将自己的坐垫推给主人公,帮主人公弹去身上的灰尘、摆好木屐,这一切都体现了薰子所存有的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并且在她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仅使作者十分心仪,也深深地打动着广大读者。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大城市中的日本女子已经逐渐褪去了传统东方女性的那份谦卑和体贴,逐步演变成为了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所需要的工业人,按照千篇一律的方式面对着生活。女性在这种背景之下往往需要同男性一样面对着十分繁重的工作,两性之间的差别逐渐变得模糊,那种让男性心生向往的传统妇德渐行渐远。

同时,薰子这样的传统女性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温柔和体贴又是发自内心的,是十分真诚的,她们对待所有人都是温和、善良的,同时又能够在面对逆境时以逆来顺受的姿态进行着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薰子和其他艺伎能够十分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从不抱怨什么,也不过分追求什么。即使很多人一起拥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艰难度日,即使没有自己确定的归宿,只能不断地流浪,也只能孤独地面对着这些。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薰子也没有自暴自弃,坚守着内心的纯真和光明。或许只有在这最为困苦的环境之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打动无数人的内心。薰子的这种传统形象无疑是让人十分心醉的,才能同周围暗淡和令人绝望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在对薰子的外在形象进行刻画时,也十分注重将她塑造成为一个同传统之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形象。薰子保持着传统女性所特有的衣装,那种传统的打扮同周围的艺伎如出一辙,但同周围的艺伎不同的是,她在个性上保持着一个青春明丽的少女所特有的鲜明特┱鳌—纯洁而活泼,让她在传统的枷锁之下饱含着青春的气息,让她显得更加可爱,更加让人心馳神往。

五、坚强和包容共存——永远闪烁的母性光辉

以薰子为代表的日本女性身上始终都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她们对待很多人和事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拥有着无上的包容之心。这种包容并不是简单的遗忘和理解,而是将生活的逆境对自己造成的困苦采用一种十分博大而宽厚的态度来对待。人们常常将这种宽厚的态度和包容之心当做一种人性美德,不断地加以歌颂和赞扬。人类不仅能够包容一切人类能够产生的罪恶,也能够用自己温存的力量展现自己异乎寻常的力量。

同时,作者在文中也展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些生活经历,他用游历的方式充实自己的内心,使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印记,但事实上却又不能摆脱内心中挥之不去的孤独和寂寥。而薰子这样的女性,能够用自己特有的情态包容主人公时不时流露出来的不安和烦闷,让主人公看到了另一种光明和意义,使主人公在朦胧当中感受到了爱和美。作者用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人生的意义,也展现了主人公心目当中对温情和关爱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丁建国.从《伊豆的舞女》看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文学理念的继承[J].时代文学,2009(06).

[2] 李治强.谈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之美[J].时代文学,2009(20).

[3] 刘文娟.川端康成的宇宙观在掌小说中的体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4] 李鍌峄.解读川端康成的审美乌托邦——意境美:川端康成的心灵和想象[J].大家,2010(14).

[5] 丁建国.从《伊豆的舞女》看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文学理念的继承[J].时代文学,2009(06).

[作者简介]

李静波(1978—),女,北京人,硕士,防灾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猜你喜欢

伊豆川端康成内心
我的伊豆
赢在账单里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我的伊豆
“腐文大佬”竟是纯情女生:孟浪淘金致青春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参加葬礼的名人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