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哈罗德?品特

2012-05-08孙玉兰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婚外恋哈罗德情人

在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英国著名剧作家以及剧场导演哈罗德·品特幸运地获此殊荣。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作品感动并教育了很多人,尤其是他作品中的“威胁、背叛、争夺”,给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戏剧色彩与五官感受。

一、哈罗德·品特简介

(一)生平

哈罗德·品特于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伦敦东部的哈克尼,他是一个犹太家族的后裔。1948年,他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有过短暂的学习,并在1950年的时候开始写作,还出版过诗作,然后又以大卫·巴伦的艺名开始登台演出。1957年,他写了自己创作生涯的第一个剧本《房间》,在这个剧本里面,他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与恐惧融入其中。此后,他便开始了真正的创作生涯。成为专业的作家之后,他偶尔会参加演出或者担任导演。2005年3月,他毅然决然地宣布终止创作生涯,于是其在2000年创作的《庆典》便成为了他的封笔之作。哈罗德·品特因癌症不幸于2008年12月24日去世,享年78岁。

(二)主要作品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不仅形式多样(既有独幕与多幕舞台剧,也有电视剧与广播剧),而且新颖精炼。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有《房间》(1957)、《送菜升降机》(1957)、《生日晚会》(1958)、《看管人》(1960)、《侏儒》(1961)、《搜集证据》(1962)、《茶会》(1965)、《归家》(1965)、《昔日》(1971)和《虚无乡》(1975)等。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充当导演的角色,因此他的剧本创作篇幅逐渐变得短小起来,而且政治色彩更加浓烈,有点寓言的感觉,并且对世界的不公正现状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可以这样说,这个时期是他剧作风格的转型时期,实现了从荒诞戏剧向政治戏剧的转变。在2003年的时候,他出版了诗歌选集《战争》,并且在第二年因为这部诗集而获得了威尔弗雷德·欧文奖,这部诗集表现出了他对伊拉克战争的极度抗议与愤懑。

二、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品特作品中的ね胁、背叛、争夺

(一)威胁

他的早期作品《房间》与《生日晚会》等,总是充斥着一种难以言说、莫名的威胁感。即使一些作品里面主人公往往生活在一个安全又温暖的房间里,可是他们却备感胁迫,这些胁迫有的来自于房外的陌生世界以及未知的世界,甚至偶尔会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以及已知的、熟悉的世界。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房间外的威胁。比如作品《微痛》中,男主人公得知一个陌生老人两个月一直默默地站在他家后门的时候,立刻就陷入了一种不安之中。虽然老人一直没说过话,可在男主人公看来,这个老人是一个闯入者,很有可能正在觊觎他的领地,正威胁着他的地位。(2)房间内的威胁。例如作品《送菜升降机》中,剧中人物班与格斯正在一个旅馆的地下室等待上级的命令,在闲聊的时候,班感觉到了来自同伴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格斯最近一直喜欢提问题,而以前从来都不问班过多问题。因此,对班而言,格斯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他对于自己地位的信心,如果格斯的问题提得越多,班就认为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的可能性越大。(3)房間内外的双重威胁。在哈罗德·品特的某些作品中,主人公甚至受到了房间内外的双重威胁。在作品《回家》中,作为房子主人且身为父亲的马克斯,自以为对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有绝对的控制权。然而,某一天当他问及小儿子剪刀在哪里而小儿子没有理睬他的时候,他就备感威胁。他为了确认自己的统治地位,便继续追问,却得到小儿子的呵斥,这在马克斯看来,绝对是对自己统治地位的挑战。此外,他还受到了房外的威胁,当他的大儿子出现在大门口时,他就感到了威胁,因为他身为一家之主,居然没被告知大儿子的归期。他还看到大儿子身边多了一个女人,他感觉被无视了,大儿子再三解释那是他的妻子,马克斯却异常愤怒,直接将大儿子与其妻赶出了家门。

在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中,几乎都能发现“威胁”的存在,有人不禁会问,他为何会如此关注威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他关注威胁的原因主要有:(1)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状。严酷、惨烈、悲壮以及经济大萧条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这个时候,他出生了,10年之后又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超过60多个国家卷入了战争,世界变得疯狂起来,血腥无处不在。(2)精神创伤影响了其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里,由于特殊的犹太人背景,在二战中饱受着践踏与煎熬,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之后,到达了陌生的环境,但是对他而言,大部分人看到犹太人都怀着敌对的态度,因此他几乎没有感受到安全感的存在。(3)威胁是他对现实世界的基本认知。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其实危机四伏,到处都存在着威胁。

(二)背叛

哈罗德·品特的《背叛》讲述了一个复杂的三角恋故事,集中体现了其关于“背叛”话题的深刻思考以及精妙设计。这部作品其实与他自己的生活有着莫大的联系,他有过两次婚姻,并且剧中的婚外恋与他自身的婚外恋几乎如出一辙。在作品《背叛》里,背叛包含着背叛,“爱玛和杰瑞发生婚外恋,背叛了自己的丈夫罗伯特;后来爱玛又和凯斯产生了恋情,从而既背叛了丈夫罗伯特又背叛了情人杰瑞。”在他的剧作中,背叛发生在夫妻、情人以及朋友之间。而在现实生活中,哈罗德·品特离婚之前,曾经背叛了妻子。他与作家┣怼け椽克维尔曾经非常暧昧,并一度陷入了婚外恋,无法自拔。此外,在1980年他又与安东尼娅·弗莱瑟结婚,使他背上了既背叛情人琼·贝克维尔又背叛妻子维维┌病ぢ螵珊特的罪名。在剧作中,爱玛的婚外恋似乎正是哈罗德·品特自己的真实写照,其在剧中对婚姻关系有了非常深刻的思索。他在这部作品中把情人、夫妻、朋友之间的背叛加以融合,背叛便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是哈罗德·品特集中讨论婚姻关系的作品,背叛情节已经从原先的隐线渐渐浮出了水面,成为了渲染生活危机的主要方式。

此外,他的后期创作虽然转为了政治戏剧,但仍然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背叛”问题。比如《灰烬归于灰烬》,剧中表现妻子与丈夫谈话的场景,他们并不想谈论曾经的伤痛,而话题得以进行的关键点是丈夫追问妻子早年的情人。丈夫非常好奇妻子的情人,竭力想知道那个男人的具体信息:长相、工作、权势等。情人的出现,将剧作引向了“背叛”,不管情人此时此地是否介入两人的婚姻,但始终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巨大障碍。妻子将自己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了情人身上,丈夫也没有得到妻子亲昵的称呼,这使得丈夫心中有了阴影。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剧中的妻子非常欢愉地给丈夫讲述当年情人对她的暴行,而她是如何的享受。一旦丈夫被迫模拟这一幕,她却不能如以前那般顺从。她沉醉在过去的回忆里,念念不忘,不能将感情投入到如今的生活中,因此婚姻便出现了裂缝,婚外恋情也就产生了。他们的婚姻便在“背叛”中走向了终点,变为了灰烬。这样的背叛,体现了一种无奈,一种悲凉的生活态度。

(三)争夺

与某些剧作家相比,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场景往往较小,总是发生在房间“内外”。但是,在这个狭小的世界里,同样潜伏着各种各样的政治问题:权力的争夺、生存空间的争夺以及残酷与恐惧等。他的作品中存在着的争夺包括了:(1)夫妻之間的争夺,比如金钱与权力以至于知识方面的争夺;(2)父亲、母亲同子女之间的争夺,主要表现在权力之间的抗争,父爱与母爱之间的各不相同等;(3)伙伴之间的争夺,这种争夺最为复杂,包括了支配权、立足点以及联盟等方面的争夺,这种情况下主宰者往往有足够的话语权,可是被主宰者往往会质疑并挑战权威。发生争夺的原因往往在于家庭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化,生存受到了威胁、出现了危机,人物身份过于模糊等。

比如他的晚年作品《庆典》(也可以说是封笔之作)中,他详细地探讨了他的政治观点,剧中人物比较复杂,故事也主要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权力的争夺,对于政治的渴求。在剧中,人物被描述得过于贪婪,彼此之间尔虞我诈,不论是家人还是朋友之间,他们的谈话十分粗俗,角色中往往采用威胁语言,充满了伪装与欺骗,只是为了突出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如何在权力争夺中勾心斗角。可以毫不隐晦地说,他在剧中所表现的语言,反映了他所生存的世界的冷漠以及20世纪政治格局的黑暗与虚假和平。在剧的结尾处,他用女主角对丈夫的诉说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通常不喜欢毫无遮掩的侵犯,他使用糖衣炮弹式的语言来掩盖他的真实攻击。”这似乎正是政治世界中人与人相处的真实写照。

三、结语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哈罗德·品特的某些作品,具体分析了他作品里所表达的威胁、背叛、争夺。虽然哈罗德·品特一直否认自己的生活影响了他的创作,但他青年时期的二战经历、中年时期的婚姻迷茫以及晚年时期的政治觉醒都在其作品中有了一定的体现。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解读哈罗德·品特,会给读者了解品特的作品带来更加宽广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陆媛媛.威胁 背叛 争夺——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哈罗德·品特的作品[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 刘红卫.中国语境下的哈罗德·品特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02).

[3] 朱丽君.在沉默和停顿背后——论哈罗德·品特的戏剧风格之一[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09).

[4] 萧萍.权力房间的瓦解与重建——论哈罗德·品特的戏剧艺术创作[J].艺术百家,2011(S1).

[5] 袁曦.威胁性生存中的选择与反抗——哈罗德·品特戏剧创作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

[6] 张冬梅.哈罗德·品特戏剧心理时空结构解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05).

[作者简介]

孙玉兰(1972—),女,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英语系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婚外恋哈罗德情人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哈罗德的帽子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情人
包袋如情人
从西门庆说婚外恋
日本社会的假面夫妻
情人关系
从《中年——浪漫之旅》看当代美国中年人的婚姻与家庭
犹太小伙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