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2-05-08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皮质醇

毛 青

(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麻醉科,浙江江山 324100)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毛 青

(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麻醉科,浙江江山 32410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普通外科、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的腹腔镜手术麻醉,观察组45例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在给予氟比洛芬酯或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时(T0)、气管插入后2min(T1)、切皮后30min(T2)、气管撤除后2min(T3)及术后1h(T4)时,分别采取患者静脉血进行血清皮质醇及血糖的测定观察,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及瑞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1.11%),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6.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2.3±0.8)分,对照组为(4.5±1.0)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时间点血糖为(5.45± 0.65)mmol/L、皮质醇为(19.25±6.58)mg/L、MAP为(102.45±18.90)mmHg,对照组分别为(6.05±0.57)mmol/L、(25.63±6.12)mg/L及(116.87±15.78)mmH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其他4个时间点血糖及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及抑制患者内分泌反应。

氟比洛芬酯;腹腔镜检查;镇痛

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但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一样,也会对机体产生创伤的内分泌反应[1]。氟比洛芬酯在进入人体后,可以羧基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生成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物质氟比洛芬,消炎镇痛作用强,且无依赖性[2],临床上常将此药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及癌痛的治疗。本研究通过对4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观察其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普通外科、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性 49例,女性 41例,年龄 30~68岁,平均(48.64±5.31)岁,体质量49~75kg。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22例,疝气18例,卵巢囊肿16例,宫外孕13例,子宫切除6例,胆囊结石15例。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消化道溃疡及支气管哮喘史者;有非甾体类药物变态反应史者;正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腹腔镜手术麻醉,观察组45例患者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经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0.1mg/kg。2组患者均采用全麻诱导,即采用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及罗库溴铵0.6mg/kg。将吸入七氟醚浓度调整至脑电双频指数为40~50,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控制在0.1μg·kg-1·min-1,为了维持患者肌肉松弛状态,间断追加罗库溴铵[3]。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止呕药。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②2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在给予氟比洛芬酯或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时(T0)、气管插入后2min(T1)、切皮后30min(T2)、气管撤除后2min(T3)及术后1h(T4)时,取患者静脉血进行血清皮质醇及血糖的测定,同时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血清皮质醇采用化学免疫法测定,血糖采用血糖分析仪(瑞士,ACCUCHEK Active,Roche)测定。③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在患者术毕送至恢复室后每15min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④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失血量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n=45,±s)

表1 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n=45,±s)

组别 手术时间(t/min)术中输液量(V/mL)术中失血量(V/mL)瑞芬太尼用量(m/μg)观察组 68.61±12.31 750.00±120.00 98.62±25.62 458.62±80.52对照组 65.33±10.83 760.00±130.00 102.33±25.43 450.53±70.63

2.2 2组患者T0~T4时间点血糖、皮质醇浓度及MAP比较:观察组患者T4时间点血糖、皮质醇及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4个时间点时血糖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T0~T4时间点血糖、皮质醇及MAP比较(n=45,±s)

表2 2组患者T0~T4时间点血糖、皮质醇及MAP比较(n=45,±s)

*P<0.05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MAP:mean artery pressure

组别 T0 T1 T2 T3 T4血糖( c/mmol·L-1) 观察组 5.08±0.45 5.10±0.61 5.89±0.81 5.51±0.59 5.45±0.65*对照组 5.10±0.48 5.12±0.63 5.95±0.95 5.75±0.83 6.05±0.57皮质醇(ρ/mg·L-1) 观察组 14.25±5.89 14.32±6.10 15.25±6.23 14.58±6.56 19.25±6.58*对照组 14.62±6.12 14.65±6.25 16.25±6.54 16.25±7.13 25.63±6.12 MAP(P/mmHg) 观察组 89.09±12.81 90.90±13.89 95.12±13.87 100.68±16.31 102.45±18.90*对照组 88.76±10.76 93.76±12.87 98.67±15.12 103.65±16.87 116.87±15.78

2.3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2.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5)。

2.4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1.11%),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6.6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45,例数,%)

3 讨 论

手术应激反应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改变继而引起激素水平改变,使术后并发症增加,过去多认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因此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术后疼痛及术中应激反应均明显减轻,但研究[4]表明,腹腔镜手术时也可引起机体发生应激性激素水平增加。

非甾体类消炎药氟比洛芬可通过其强效前列腺素生物合成阻碍作用发挥抗炎作用,但现代理理学证实,氟比洛芬口服制剂可通过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或其阻碍前列腺素生物合成作用介导的损害,从而对消化道产生损伤作用[5]。氟比洛芬酯以脂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在静脉注射进入机体后,可靶向分布到炎症、创伤及肿瘤部位,发挥其抗炎作用[6],可加快腹腔镜手术后肠道恢复,且术后镇痛效果好[7]。但是关于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研究尚不多见。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及MAP在T4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在其他4个时间点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与术中手术刺激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主要受全麻药物影响,术后随着全麻药物的代谢其作用降低,而使氟比洛芬酯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得以显现有关[8]。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氟比洛芬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有着良好的镇痛效果,与文献报道相符[9]。

氟比洛芬酯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心悸、发热等。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止呕药口服,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消化道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将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手术配合止呕药可使患者术后消化道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是安全可行的。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脂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有明显的术后镇痛效果,可一定程度抑制患者手术创伤引起的内分泌改变。

[1]王丽钗.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17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339-341.

[2]余昌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江西医药,2011,46(3):262-263.

[3]曾广晖,冯艺,王建六,等.术前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2):141-145.

[4]白卫兵,吴苏亚.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9):1004-1006.

[5]马浩南,李恒林,李一,等.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83-84.

[6]奉光举,罗怡君,罗小敏,等.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4):652-653.

[7]苏毅,连晃,纪延辉,等.小儿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6):554-556.

[8]尚宇,周凯泉,范杰,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07,26(9):1011-1012.

[9]彭俊,叶健鸿,王飞,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5):357-358,361.

(本文编辑:赵丽洁)

R614

B

1007-3205(2012)11-1342-03

2012-03-25;

2012-06-17

毛青(1977-),男,浙江江山人,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麻醉学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1.044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皮质醇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唾液皮质醇与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测定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