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总管术后胆道压力和流速监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

2012-05-08林秀红任瑞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林秀红,张 茜,任瑞芳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浙江瑞安 325200)

胆总管术后胆道压力和流速监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

林秀红,张 茜,任瑞芳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浙江瑞安 325200)

目的观察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压力和流速的变化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择期行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夹闭T管,试验组术后1、3、5d经T管监测胆总管压力及胆管流速,并对2组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T管夹管、闭管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5、7d出现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T管监测胆道压力和流速可提早夹闭T管,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胆道外科手术;T管;护理

胆总管探查术后行T管引流是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术式,应用T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至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1]。但长时间T管开放引流,大量胆汁、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很多患者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精神萎靡,影响了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恢复[2-3]。我科利用监测胆道压力和流速,并对胆总管探查术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将T管夹管时间提早到5~7d,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现将胆道探查术后胆道压力和流速监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4月—2008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胆道探查术患者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2~72岁,平均51岁。肝内外胆管结石27例,胆总管结石1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或取石20例,肝叶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2例,再次胆总管取石术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2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胆道压力及流速测定[4]:患者取低坡卧位或平卧位,测压者站于患者右侧,取生理盐水100mL接输液皮管排液后接三通及测压管,并与T管连接,测压时先将测压管充满液体后夹闭输液管,旋转三通,将测压管与T管连接,将测定中心静脉压标尺垂直放在输液架上,0点位置取右侧腋中线第8~9肋间,测压管固定在中心静脉压标尺上,开放测压管,观察液面下降的高度,即为胆总管压力。测压后,将生理盐水100mL挂于输液架上,高度距0点位置30cm,将测压管关闭,同时打开输液器和秒表,计算100mL生理盐水输注完毕的时间,计算出每分钟输入胆道的液体量及胆道流速(mL/min)。

1.2.2 T管夹闭的方法[2-3]: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夹管方法[5],患者术后体温正常、黄疸消退、胆汁澄清,可试夹管,先行进食前后夹管2h,观察进食后有无腹痛腹胀、发热、黄疸加深,如患者无不适可逐渐延长夹管的时间。试验组在术后1、3、5d经T管监测胆道压力和流速。

1.3 护理干预

1.3.1 正确把握T管的早期关闭时机:正确把握T管的早期关闭时机是护理过程的重点。当胆道压力在2.1kPa(21cmH2O)及胆道流速>15mL/min时,早期夹闭T管,以减少患者体液丢失量[4]。测压前应积极与主刀医生沟通,了解术中有无胆道损伤、胆道出血等意外,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主诉,观察腹部体征,对有可能发生胆瘘的患者,应禁止行胆道压力及流速测定。

1.3.2 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是首次接受压力及流速测定,对相应的知识缺乏,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测压的方法及过程中所需的配合,检查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并请已做过检查的患者为之讲解相关的检查心得,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1.3.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测压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心率。如患者出现恶心时嘱其深吸气、尽量放松;如患者出现寒战、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腹痛,应立即通知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暖。根据医嘱对症处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6h生命体征平稳后停测。每日测体温4次。如有病情变化随时监测。

1.3.4 T管监护:仔细检查T管是否固定妥当,防止滑脱。排空大小便。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胆道逆行感染。测定流速后将T管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开放T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胆汁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1.3.5 观察有无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同时注意T管瘘口皮肤处有无渗漏。如有腹痛、腹胀、四肢发冷、出冷汗、血压下降,则提示有胆汁性腹膜炎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做好抢救工作,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应用抗生素。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T管夹管、闭管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例数。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T管夹管、闭管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5、7d出现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2组患者术后T管夹管、闭管及住院时间比较(n=20,±s,t/d)

表1 2组患者术后T管夹管、闭管及住院时间比较(n=20,±s,t/d)

*P<0.05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

组别 夹管时间 闭管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5.3±1.4 6.3±1.4 11.8±2.3试验组 2.4±1.4* 3.6±1.4* 9.8±1.7*

表2 2组患者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例数比较(n=20,例数)

*P<0.05与对照组比较(χ2检验)

3 讨 论

胆总管探查术中常因使用胆道探子或尿管扩张胆管致使十二指肠乳头水肿、Oddi括约肌痉挛,需置T管引流胆管。传统的T管开放引流时间较长,易造成大量体液和消化酶的丢失,阻断肝肠循环,引起患者术后精神萎靡,恢复和预后较差;而为补充术中大量丢失的体液和营养,需增加术后的输液量,必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护理重点应在于正确把握T管的早期关闭时机,以减少因T管长期开放导致大量胆汁和酶的流失,水、电解质紊乱等给患者造成的严重危害。胆道探查术后可出现频繁恶心呕吐、食欲差,轻者可出现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精神萎靡、抑郁。当胆道压力在2. 1kPa(21cmH2O)及胆道流速>15mL/min时,早期夹闭T管[4],减少胆汁的流失,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食欲,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心身康复。同时,术中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实做好T管护理,积极有效防治感染或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患者的康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T管夹管、闭管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5、7d出现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经T管测定胆道压力和流速,加之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1]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70-572.

[2]李志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58-359.

[3]周勇,王浩炜,蒋国勤.LCBD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102-104.

[4]任瑞芳,张川蓉,林秀红,等.胆总管压力监测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闭时机探讨[J].护理学报,2008,15(3):294-296.

[5]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手术学全集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6-77.

[6]向子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疗前沿,2012,7(4):25-36.

[7]马吉安,刘维政.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7):502-504.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75.7

B

1007-3205(2012)11-1311-03

2012-03-02;

2012-04-07

林秀红(1970-),女,浙江瑞安人,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普外科疾病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1.029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橡胶树miRNA 探查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