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加中药消脓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观察

2012-05-08杜建华李晓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脓腔细菌性脓肿

杜建华,李晓民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北唐山 064000)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加中药消脓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观察

杜建华,李晓民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北唐山 06400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配合中药消脓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8例)和治疗组(B组,48例)。A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消脓汤。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9.0%,B组总有效率为96.3%,B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消脓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肝脓肿;穿刺术;中草药

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1。临床上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压痛为主要表现。本文对自拟消脓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结果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2年2月入住我院的确诊细菌性肝脓肿患者96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26例,年龄21~69岁,平均47.6岁,病程10~56d,平均29d。患者均经彩超、X线、CT、脓液细菌培养确诊,其临床表现为骤起寒战、高热、大汗,肝区或右上腹痛并伴有厌食、乏力和体质量减轻等症状。肝脓肿大小20mm×35mm~110mm× 160mm,单发82例,多发14例。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8例)和治疗组(B组,48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麻。定位时要求进针路径短,在冠状面及矢状面方向上位置尽量低,经过少量肝组织,将穿刺针沿超声引导线插入,进入脓腔回抽,见脓液拨出穿刺针,置入引流管。取部分脓液常规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治疗。抽除脓液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至引出液清亮,接持续负压器吸引。以后每日用甲硝唑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低压冲洗脓腔,同时相应内科治疗,常规应用头孢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待药敏试验出结果后更换敏感抗生素,积极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维生素B、C、K,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入小剂量新鲜血液和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和输注免疫球蛋白。待临床症状消失,引流管24h无引流液或复查彩超脓腔直径<1~2cm时拔出引流管。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消脓汤,组方为柴胡6g、鱼腥草20g、红藤20g、牡丹皮12g、银花20g、薏苡仁20g、皂角刺6g,公英20g、败酱草20g,2次/d水煎服。如患者高热不退者加石膏22g、大青叶18g;肝区疼痛难忍者加川楝子10g、元胡10g;消化道症状重者加芦根10g、竹茹10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血象、体温恢复正常,疼痛消失,脓腔消失及总住院时间。疗效评价参考相关文献[1]进行。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彩超显示脓腔消失为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彩超显示脓腔显著缩小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接近正常,彩超显示脓腔液平段缩小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无好转,彩超显示脓肿未缩小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B组患者患者的血象、体温恢复正常,疼痛消失,脓腔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相关指标比较(n=48,±s,t/d)

表1 2组相关指标比较(n=48,±s,t/d)

*P<0.05与A组比较(t检验)

组别 血象复常时间 体温复常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 脓肿消失时间 总住院时间A组 13.28±4.15 8.11±1.45 7.21±1.13 27.32±6.31 25.32±5.65 B组 10.27±3.22* 4.78±0.99* 4.97±1.34* 17.98±5.96* 15.77±6.44*

2.2 临床疗效:A组总有效率为79.0%,B组总有效率为96.3%,B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48,例数)

3 讨 论

细菌性肝脓肿属于肝脏的重度感染性疾病,多由血行感染、胆道感染或邻近组织感染所引起。另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隐源性肝脓肿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2]。该类型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全身代谢性疾病,造成严重后果,为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开引流,手术方式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11.5% ~34.0%[3]。目前由于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加之有强效抗生素做后盾,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抽脓或加置管引流术加联合应用抗生素,已成为治疗肝脓肿的主流方法[4-5]。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患者对抗生素存在一定耐药现象及不良反应[6]。而中医所使用的药物都为天然药物,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中药治疗本病可明显控制症状,缓解疼痛,促进脓肿吸收[7]。我们在B超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消脓汤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在祖国医学领域,肝脓肿属于中医的“肝痈”、“肋痛”等范畴[8]。多因外感湿热、七情内郁、跌仆闪挫、饮食内伤所致,或肝郁而气界血瘀,久而成痈[9]。肝脓肿治疗以清肝泻火、理气开郁、解毒排脓为大法,正虚邪恋者可考虑扶正祛邪、托毒排脓。近年来中药在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研究[10]证明,中药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脓肿的消散和吸收,从而很好地阻止或消除脓肿壁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为79.0%,B组总有效率为96.3%,B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配合中药消脓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崔浩,宫钦恩,赵树玲.细菌性肝脓肿经皮穿刺引流58例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76.

[2]孙军刚,何向辉,梁晓宇,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1):14-16.

[3]郑洪川,宋朝芳.超声引导诊治细菌性肝脓肿2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22(8):50-51.

[4]杨德辉,游益民,张斌华,等.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2):88-89.

[5]谢海军,郭慧琴,陈虹.穿刺置入大口径导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5例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6-17.

[6]贾宝兴,张平.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19(2):82-83.

[7]何汶忠.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5):96-97.

[8]杨甲梅.肝脓肿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11):693-694.

[9]杨香生.肝脓肿中医辨治规律初探[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36(6):160-161.

[10]周德亮,廖恒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3):47-48.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75.4

B

1007-3205(2012)11-1307-02

2012-03-10;

2012-06-29

杜建华(1967-),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普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1.027

猜你喜欢

脓腔细菌性脓肿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