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的应用与体会

2012-05-08周桂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使用率类药物门诊

周桂娟

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的应用与体会

周桂娟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一些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个人体会。方法以我院开展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前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材料,具体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抗菌类药物的分级管理后,我院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下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有效控制,抗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率下降。结论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是控制其滥用,促进合理用药的好方法,但其在实施时,需加强医疗机构本身的监督管理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抗生素;合理使用

近年来抗菌类药物的滥用情况较为突出,很多临床医生在患者没有抗菌类药物使用指征的情况下,仍在使用抗菌类药物,且使用药物起点高,剂量大,换药频率快。为了遏制抗菌类药物的滥用情况继续发生,卫生部于2012年4月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要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其中最主要的管理方法便是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我院早在一年半前便开始对抗菌药物实行了分级管理,在此期间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办法

所谓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即根据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等因素,将抗菌类药物分为三级,实行区别化的管理政策。这三类药物分别为:非限制使用级是经长期的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且价格便宜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是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限,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较高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则是指不良反应明显或严重,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使用需要倍加控制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或新上市、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或药品价格相当昂贵的抗菌药物[1-2]。

根据以上原则和实际工作情况,我院于 2010年制定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办法》,组织各临床科室和药剂科认真学习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正式实行抗菌类药物的分级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和监督检查力度。

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实施效果

自2011年我院开始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其使用及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住院患者和门诊每次就医为1个统计单位,计算抗菌类药物的使用频次,并做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2010年~2011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各类药物构成比及联合使用情况(%)

使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经χ2检验分析得,2011年实行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后,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明显程度的下降(门诊:F=3276.8,P=0.000;住院:F=660.8,P=0.000)。这说明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我院实行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后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对于各类型抗菌类药物使用构成比的分析比较发现,2010年~2011年使用于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抗菌类药物分布情况不同(门诊:F=1859.8,P=0.000;住院:F=337.4,P=0.000)。具体来说,无论是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其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而特殊使用级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在 2011年得到较为明显的控制,其中门诊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类药物的比例为 0,这是因为我院严格控制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并禁止其在门诊使用的结果。

在我院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处方中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也有所减少,门诊和住院部多种抗菌类药物联合使用的概率分别下降了15和25个百分点,经χ2检验,2011年联合用药的概率有明显下降(门诊:F=4823.1,P=0.000;住院:F=2074.6,P=0.000)。这说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抗菌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较危险的抗菌药物使用,还可以降低抗菌药联合使用的频率。

以上所列统计数据为2010年~2011年,即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开始前后一年的数据。分析前几年的数据(未列出)不难发现,在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之前,我院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其中不乏一些新药和“高级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较为严重。然而在2011年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使用量和使用率递增的态势被很好地控制,且有明显下降。在2012年,由于临床医生逐渐适应该分级管理方法,且配合有效的药物点评和监督管理,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率降至4%以下。

3 体会

抗菌药物使用虽有降低,但仍需加强监管。我院实行抗菌类药物分级管理后,门诊和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虽有明显下降,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概率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应将抗生素的使用率降至50%以下[3],虽在2011年之后,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有所降低,但仍处于50%左右,说明我院临床医生对于抗菌类药物的依赖仍然较大,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有临床医生的大力配合,所以控制抗生素滥用的工作任重道远。为了使分级管理办法落到实处,争取临床医生的大力配合,在组织学习分级管理办法的同时,还需加大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2]。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实行,同时也需得到患者的支持。我院实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之后,患者对此意见不一。有的患者认为这是对其身体健康负责任的做法,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对此表示疑虑,害怕没有影响药物的作用会耽误其的治疗,影响其的健康。尽管都知道抗菌药物滥用后果,但很多患者一旦自身处于疾病状态,就对此不管不顾,同时也存在一些侥幸心理,这对于医疗机构开展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的其他一些措施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4]。所以医院等医疗机构需适当开展一些健康教育的工作,使患者更容易接受这种对特殊药物的特殊管理办法。

[1]杨明.利用医院信息体系实施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20-121.

[2]吴青松.浅谈某院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5):164-165.

[3]孙素馨.我院开展抗生素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60-2861.

[4]吴锡娟,何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体会[J].安徽医药,2008,12(5):468-469.

The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Zhou Guijuan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our hospital,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hat.Methodsbased on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in our hospital,effect of this implementation was evaluated.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antimicrobial agents with special degree,as well as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m was reduced.Conclusion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ab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Besides,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o medical organizations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pati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timicrobial Agent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ntibiotics; Rational use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

猜你喜欢

使用率类药物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