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2012-05-06李友仙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4期
关键词:职能肝癌常规

李友仙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二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本研究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确诊的肝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该院接受确诊的肝癌患者90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2.3±14.4)岁;平均病程(8.24±10.20)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16例,初中及高中42例,中专及中专以上32例;年收入4520~56280元。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放疗后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护理干预。

1.2.1 护理干预内容 ①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重点之处是寻找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及抑郁心理的错误认知,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想法[1]。发现后依据个体情况制定纠正方案,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即我们所说的个体化方案,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其感受。指导患者听放松的轻音乐、看有趣的节目、散步、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以缓解心理压力,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健康教育的程度,通过录像、多媒体素材、肿瘤知识手册等形实施教学计划,使患者对肿瘤基本知识、饮食调理治疗护理的配合知识有所了解,让患者明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不可怕。鼓励患者以坚强的意志战胜疾病。③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多进食容易消化,饮食应少吃多餐,不宜多食油炸食物,多食富含营养、高蛋白、高热镀、高维生素的饮食,多食富含蛋白和硒类食品,如海鲜、蘑菇及银杏等[2]。④出院指导。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具体情况,在患者出院时再次收集资料、评估确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及家属制定出院后比较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并在随访中了解并督促执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动员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疏导患者情绪,照顾患者生活,督促患者遵医行为,并鼓励多参与社会有益的活动,体现生存价值。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参照欧洲癌症研究机构与治疗组织制定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制定调查问卷评定[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t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职能评分、角色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而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对照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对照结果(±s)

项目 时间 观察组(n=45)对照组(n=45) t值 P值躯体职能 干预前 61.2±6.8 60.8±7.1 0.74 0.117干预后 66.1±5.6 61.8±5.8 2.48 0.024角色职能 干预前 62.4±7.0 61.8±6.1 0.72 0.121干预后 67.4±5.8 62.1±6.2 3.01 0.017情绪职能 干预前 61.4±4.8 60.8±5.1 0.81 0.101干预后 65.2±3.8 61.8±5.2 2.52 0.023认知职能 干预前 50.1±5.1 49.8±4.8 0.91 0.094干预后 61.2±5.8 52.8±6.1 2.61 0.021社会职能 干预前 63.2±5.8 62.8±7.1 0.71 0.122干预后 67.2±6.1 62.3±6.2 2.37 0.025总生活质量 干预前 61.2±6.4 60.8±7.2 0.68 0.124干预后 68.1±6.1 62.4±6.0 2.89 0.019焦虑评分 干预前 27.2±6.2 26.8±6.1 0.99 0.091干预后 13.4±6.1 24.7±6.5 3.11 0.013抑郁评分 干预前 24.1±5.4 25.1±5.8 1.01 0.084干预后 12.1±3.2 24.6±4.2 3.21 0.011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该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往往已属中晚期。调查显示[4],肝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大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问题,心理因素在其发生、转归、预后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学者研究认为[5],护理干预可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同时进行行为训练,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使其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得以提高。本研究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确诊的肝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护理干预,并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职能评分、角色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而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这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陈俊华,冯国菊,轧春妹.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6):749-751.

[2] 张志君.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9-40.

[3] 刘传蓉.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70-171.

[4] 易辉.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9-50.

[5] 郭丽萍,程光荣.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514-515.

猜你喜欢

职能肝癌常规
常规之外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职能与功能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别受限于常规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