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2-05-03温娟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消极主观

温娟娟

当前积极心理学研究正逐步渗透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积极、健康的角度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和谐和幸福感已成为备受研究者关注的核心概念[1-2]。

自我和谐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首先提出来的,是其人格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即意识中的自我概念与实际经验的协调一致性,个体的自我和谐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3]。目前研究者普遍认同,幸福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并将以个体的主观判断为标准界定的幸福称为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方面)三部分,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较高的幸福感体验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4]。

本研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实践,采用问卷法调查高职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关系,旨在探讨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共抽取某高职院校有效被试394名,其中男生194人,女生200人。

1.2 方法 ①自我和谐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标准,由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3个分量表组成。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记分,再与其他2个分量表得分相加求得总体自我和谐得分,分数越高,表示总体自我和谐程度越低[3];②生活满意度量表:用于测量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整体生活满意度,共有6个题目,采用7级评分标准。量表总分为各题分数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4]。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用于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情感幸福感,该量表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体验描述词各9个,采用5级评分标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得分分别为9个项目的平均分[5]。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总体情况 根据量表评分标准,把总体自我和谐得分低于74分定为低分组(包括74分),75~102分定为中间组(包括75分),103分以上(包括103分)定为高分组。本次调查中,低分组74人,占总人数的18.8%;中间组281人,占总人数的71.5%;高分组39人,占总人数的9.9%,基本呈正态分布,且低分组所占比例高于高分组。本次调查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的平均分分别是:(44.85±9.18,48.69±3.72,18.18±4.17),进一步与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发现高职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t=-2.775,P<0.01)显著低于常模,自我灵活性(t=7.345,P<0.001)显著高于常模,自我刻板性(t=0.323,P>0.05)与常模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高职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发展显著优于大学生常模。

2.2 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现状 本次调查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平均分分别是:(3.84±1.11,2.69±0.88,1.62±0.59)。在生活满意度因子上,明确持满意态度的(4分以上)占38.1%,明确持不满意态度的(4分以下)占53.3%,态度不清楚的(4分者)占8.6%;在积极情感因子上,明确体验强烈的(3分以上)占35.5%,明确体验轻微的(3分以下)占60.2%,体验中等的(3分者)占4.3%;在消极情感因子上,明确体验强烈的(3分以上)占3.6%,明确体验轻微的(3分以下)占95.7%,体验中等的(3分者)占0.7%。总体来看,高职生生活感到满意者的比例低于不满意者,积极情感体验强烈者比例低于体验轻微的,而消极情感体验轻微者的比例显著高于体验强烈者,这说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消极情感体验较少,在幸福感体验中占优势。

2.3 高职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2.3.1 不同自我和谐程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根据总体自我和谐得分把被试分为高分组(≥74分)和低分组(<74分),比较两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和谐程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中低分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t=5.428,P<0.001)和积极情感(t=3.936,P<0.001)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分组,也就是说,自我和谐发展越好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体验越高。

2.3.2 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基本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0.137,-0.115,-0.119)呈显著相关,自我灵活性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0.984,0.234,-0.118)呈显著相关,自我刻板性与生活满意度(-0.123)显著负相关。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3.3 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相互作用分析 见表1和表2。

表1 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度

表2 主观幸福感对自我和谐的预测度

表1和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最高,可以解释97.2%的变异量,自我灵活性因子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方面。主观幸福感对自我和谐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自我灵活性的预测度最高,可以解释97%的变异量,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是预测自我和谐的主要方面。总的来说,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预测作用是相互的。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高职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发展都优于大学生常模。与以往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也明显提高,这说明现在的高职学生有着维护自我知觉的一致性,调节自我与知觉经验的能力,从而保持自我内心的和谐一致。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培养岗位人才的高职教育为目标,与学生对社会现实以及自身认识相对统一,这有助于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二是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提高学生关注自我的意识,学习各种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从而维护自我内心的和谐。

本研究发现,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感到满意者的比例低于不满意者,积极情感体验强烈者比例低于体验轻微的,而消极情感体验轻微者的比例显著高于体验强烈者,其中消极情感体验较少,在幸福感体验中占优势。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技术教育,但是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程度以及将来的就业定位还比较低,学生对理想大学和理想职业的期望与现实差距较大,从而影响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指数。

本研究发现,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越好,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体验越高。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大多都达到显著水平,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预测作用是相互的,自我和谐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最高,自我灵活性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方面;主观幸福感对自我灵活性的预测度最高,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是预测自我和谐的主要方面。

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幸福发生在一个人从事与深层价值匹配最合适的活动并全身心的投入,此时感到满足,体验积极,从而展现最真实的自我,达到内心的和谐一致。一个人内心能否和谐一致,决定着个体对幸福的真实体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题,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个体的自我和谐。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关注自我的意识,学习各种应对压力和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自我和谐发展水平,增加幸福感体验,从而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1]郑雪.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141-147

[2]温娟娟,郑雪,张灵.国外乐观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25(1):129-133

[3]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4]张灵,郑雪,温娟娟.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116-121

[5]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

猜你喜欢

高职生消极主观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立与存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