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探析

2012-05-03李志宏陈子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人际筛查技巧

李志宏 陈子祥 杨 杰 王 猛

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描写和歌颂人类需要友情、需要交往、需要与人接触的诗句。我国已故的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培根所说:“人类在互相交往中寻求安慰、价值和保护”。

人际关系状况是反映个体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快乐高效学习的必备条件。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个体人际关系状况的良好与否,从某个侧面表明该个体在自我评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状况,一般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应积极的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对应消极的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

许多相关研究表明,高职生人际关系并不理想。许峥嵘[1]对某高职院校2005~2008级学生心理档案的分析表明,高职学生人际敏感问题发生率达44.32%,马绍荣[2]等对639名高职新生的人际关系做了调查,在“您觉得本校是否需要加强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这一题项中,40.2%的人做了肯定回答,可见,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亟需关注,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探寻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意义重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职院校2010级43个教学班级的171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除去无效问卷3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709份,有效率达99.8%,其中男生1080人(63.1%),女生631人(36.9%)。

1.2 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信度和效度比较高。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及7个未归入任何因子的附加项目。每道测题均按1~5级评分,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调查采取团体施测,重点收集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各分数段人数的分布资料。

1.3 数据处理 调查使用SPSS 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高职学生整体心理状况 采用SCL-90对全体新生进行施测后,筛选出(至少1项)中等程度症状(T>3)的共257人,占总人数的15%,其中男生144人,占总人数的8.4%;女生113人,占总人数的6.6%。各因子的筛查情况见表1。

表1 各因子筛查情况

表1可以看出,在9项因子中,强迫症状问题最为突出,筛查1020人,问题比率为59.6%;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问题比率为42.6%;偏执位居第三,问题比率为30.6%。可见,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以及偏执成为三大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2.2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筛查状况 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筛选出中等程度症状(至少1项T>3)的257名学生做人际关系单项因子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人际关系敏感的学生有232人,占筛选出中等程度症状(至少1项T>3)人数的90.3%,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02人,分别占筛查人数的56%和44%,见表2。

表2 人际关系筛查情况比较[n(%)]

表2的数据表明,人际关系问题在各项因子的筛查中占了很高的比例,这说明人际关系敏感是筛查学生,即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新生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

2.3 筛查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男女差异分析 见表3。

表3 筛查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3 筛查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性别差异比较

因 子 男(n=130) 女(n=102) t P人际关系 2.70±0.45 2.74±0.47 0.695 0.46

表3可见,男女生在人际关系因子上t=0.695,P>0.05,说明232名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男女生在人际关系状况问题上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意义。

2.4 筛查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其他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见表4。

表4 人际关系与各因子的相关(r)

表4的数据表明,人际关系与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与强迫症状、忧郁以及精神病性3个因子的相关极其显著。由此可见,人际关系问题并不是单一发生的,而是与强迫症状、忧郁、焦虑、甚至精神病性等问题存在相互影响,并伴随发生。

3 讨 论

3.1 个体心理偏差 高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9~22岁之间,正处于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八阶段中从青年期(12~18岁)迈向成年早期(18~25岁)的过渡期,因此,处于该阶段的高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便具有特殊性,个体心理偏差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成为人际关系敏感的重要原因。

3.1.1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重要因素。在人际认知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化、归因偏差、自我中心、过分苛求等认知障碍[3]。他们在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分析人际关系时,容易出现一定的归因偏差甚至错误,比如将自己失败的人际交往结果归因为能力等较稳定不可控的内部因素,而将成功的人际交往结果归因于背景、运气等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把交往归因为不可控因素,会使人际交往产生挫败感及无望感。另外,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晕论效应、自我投射、自我评价不当等也容易影响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

3.1.2 消极情感 消极情感是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问题的又一重要因素。高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生觉得自己的学历偏低而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也容易陷入对未来前途的担心、焦虑之中,或沉浸在高考失利的后悔与自责中。总之其情感比较脆弱和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也因此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这其中,比别人低一等的自卑心理是高职学生最大的消极情感。

3.1.3 人格障碍 人格是指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从童年或者少年期就开始形成,因此人格障碍一旦成型,则矫正比较困难。人格障碍是又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偏执型、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等人格障碍都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发展。此外个人气质的不合也会引起人际冲突,比如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

3.2 人口学因素

3.2.1 性别差异 高职学生人际敏感在人口学因素上首先表现为性别差异。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相关调查显示,大约有45%的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4]。这可能是因为由于女生相对来说情感更细腻和敏感一些。在理工科学校中,女生又是少数群体,更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3.2.2 年级特征 往届高职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应届新生,特别是在人际敏感因子项中差异很显著,这说明,来源于往届生的高职生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另外,大学新生由于面临人际适应的问题,人际敏感性问题大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3.2.3 民族差异 马存芳等的研究表明,汉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比少数民族学生更加功利性,不自觉地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资源交换过程,每个人在交往中总会有意无意地考虑自己的报偿能力和对方的回报能力。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利益平衡观念与少数民族轻经济、重情感的豪放性格有很大冲突[5]。另外,除了功利性,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在文化、观念等的冲突可能表现于多方面,使少数民族学生更感到有人际交往的压力。

3.3 社会因素

3.3.1 单亲家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孩子,其中不乏一些高职学生,他们不得不被动地生活在单亲家庭这种结构与功能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他们所能享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残缺的,他们在父母离异后的家庭沟通与交往就是不健全的。因此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比起双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趋向敏感、自卑、多疑、难以建立依恋感与安全感,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心指导,也更容易趋向内向与孤僻,他们的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有调查表明[6],正常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首要因素,74.97%的人际关系正常的学生的父母家庭教养方式归类为情感温暖与理解型,而过于管束、保护、拒绝型均未达到10%。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民主型教养方式使孩子善于思考,有主见,富有想象力,能心平气和地吸取他人意见,懂得宽容和尊重,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

3.3.2 贫困家庭 家庭经济贫困也是导致高职生人际关系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来看,具有工农子弟多、下岗家庭子女多、贫困生多的特征。有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比例已经达到10.1%。在这个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贫富差距加大的社会背景下,家境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大,从家庭教育中习得的人际交往技巧较少,使得这类学生很容易在交往中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

3.3.3 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子女过度照顾与保护,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以致其感情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另外,很多父母对唯一的子女寄予不合理的厚望,对子女的认识不客观全面,给孩子们制定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在子女未能达到他们的期望时,就表现出失望或者做出一些负向的评价,让子女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并产生自卑感,导致其人际交往功能受损。还有一些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缺乏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包容等也会导致其人际关系敏感。

3.3.4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已经是青年学生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许多高职学生特别是男生沉迷于网络,本身就是因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能够得到现实得不到的成就感[7]。但是,有些“网虫”对网络过分依赖,不愿或回避直接的人际交往,甚至对交往产生恐惧,从而导致个人心灵的封闭。

3.4 交往技巧缺乏 调研表明,高职学生人际敏感中最常见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害羞、紧张、焦虑、自卑等导致不敢交往;也有由于缺乏自信、缺少信任、缺乏宽容导致的不愿交往;最主要的是由于缺乏交往的常识、不注意把握沟通的方式、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等交往技巧缺乏而导致的不善交往。

马少荣等人对639名高职新生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有21.1%的人因朋友开玩笑过头而板起面孔甚至反目;有17.1%的人在任何场合下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有55.4%的人和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的人相处时感到兴趣索然、无话可说;有44.4%的人不善于和老年人谈他们关心的问题;有32.9%的人没有逗乐儿童的手法;有35.8%的人有时会与别人谈论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他们不感兴趣的话题等[8]。在人际关系困扰组中有48.3%的人认为自己“目前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主要难题”是“沟通技巧缺乏”。可见,很多高职学生特别是新生虽有交往的动机,也有端正的态度,但交往既需要相互间的心理相融,也需要交往的技巧和手段,作为涉世不深的高职学生,由于缺乏社交技巧方面的知识,因而在交往中既不能很好地深入地体察别人,也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在交往中发生的人际矛盾往往无所适从,陷入了人际交往的误区,使自己的人际交往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9]。

3.4 应对策略

3.4.1 构建能力本位的心理-人际训练模块化课程 针对高职学生的个体心理偏差和交往技巧缺乏两大因素,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着眼于提高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并且这个目标是通过心理辅导与人际训练相互穿插,相互促进来最终实现。坚持“学生为主体”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实践、案例、录像、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讲授、自学、讨论、情景模拟、游戏、角色扮演、演讲等教学活动[10],使心理辅导与人际训练卓有实效。具体实施措施:①加强人际认知训练:在课程中首先要引导高职学生特别是新生思考人生的挫折,使他们从高考失利中走出来,并引导他们思考未来与前途,思考如何成为从高职院校中走出的人才。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接纳自我,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对自己提出苛刻、完美的要求,学会悦纳自我,包容自己的失误和过失,注重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再者,可以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培养积极合理的归因方式,使其将自己失败的人际交往结果归因为努力等可控的内部因素,而将成功的人际交往结果归因于能力等稳定的内部因素,这样有助于提高人际信任度,改善其人际关系;②开展积极的情感与完善的人格训练: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讲述积极情感、气质类型与人格障碍类型等个性心理知识,使同学们认识到积极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也使有心理偏差的同学意识到自己在偏执型、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等人格障碍中偏于哪一型或有哪一型的征兆,它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影响,该如何改进,并自己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改进训练;③进行交往技巧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比如如何尊重他人的需要,如何真诚而热情地对待他人,如何做到不卑不亢,在交往中应平等相处,讲究信用,互利互助等。具体,可以模块化的进行人际倾听技巧,人际沟通中的口语技巧、书信邮件技巧、肢体语言技巧、询问技巧、拒绝技巧、说服技巧、赞美技巧、批评技巧、以及谈判技巧等全面的训练。

3.4.2 关注特殊群体,加强帮扶力度 对于受社会因素或受统计学因素影响的一些高职学生特殊群体,可以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其加强人际交往的帮扶力度。由于这些群体的学生人数并不少,若采用团体辅导,由于相同背景学生间的相互助力,人际团体训练能够快速提升人际交往技巧,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上的成长速度常常是令人惊讶的,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对于问题不严重的特殊群体,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非常适合。

3.4.3 对于人际关系问题较严重的个体,个体心理咨询可以更具有针对性 对于这类学生,让辅导员鼓励其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借助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量表测量出其人际问题的特性,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咨询。可用的针对性的量表有: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 I)、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ECR,中文版由李同归等人修订)、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ubscale of the Self-Consciousness Scale)、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这些量表可以对个体人际问题进行定位,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施测,根据得分训练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1]张晨,班兰美,李彩娜.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66-1468

[2]许峥嵘.对高职新生人际敏感问题的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67-69

[3]马少荣,张丽霞,赵西敏.高职新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4):64-66

[4]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18(3):5-25

[5]周丽玉.试论高职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4(2):82-86

[6]袁昌柏.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保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4):59-61

[7]马存芳.藏、汉大学生人际敏感的比较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2007,27(6):68-71

[8]扬扬.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37-39

[9]王清宣.高职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成因与对策[J].徐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8-19

[10]张骞.人际交往中的青年心理教育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J].心理,2010,3(5):185-186

猜你喜欢

人际筛查技巧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指正要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