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性魅力自知量表的编制*

2012-05-03涂阳军张慧斌刘声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题项探索性信度

涂阳军 张慧斌 刘声涛

择偶偏好是进化心理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根据亲代投资理论,女性在择偶中会对社会经济地位高且长相帅气的男性产生偏好[1],但研究发现,女性一般不会选择那些经济社会地位最高且长得最帅的男性作为自己的未来伴侣[2],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女性对自己异性魅力的感知或评价[3]。广义而言,异性魅力即是进化心理学所指的择偶价值(M ate value),它与外表吸引力等概念极为相似。Waynforth认为择偶价值系指个体所具有的、有助于她/他择偶成功的所有特征的价值的总和[4],但Kirsner等则认为择偶价值是在特定情境与特定时刻,个体所具有的、有助于其成功找寻、吸引并留住(恋爱或婚姻中)对方的所有特征的总和[5],对异性魅力的自知也即是对自己择偶价值的主观判断与评估。从爱情文学的描述来看,男女两性对自己异性魅力的觉知,确实能对择偶心理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才子通常只会配佳人,但喜欢“显摆”、“臭美”、“自恃甚高”者,则在择偶中往往会遭遇比一般人更多的“被抛弃”和“失恋”的经历[6],城市“剩女”的大量出现,可能折射出这样一个事实:自身物质条件的优越感掩盖了对自己异性魅力的正确感知和评估。可以说,异性魅力自知是择偶成功与否的较为关键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对异性魅力的自知(主观)比他知(客观)具有更强的预测力[7],对异性魅力的自知也更能有效地预测出轨行为,自认为非常具有异性魅力者,其婚外性行为会更多更频繁[8]。鉴于此,本研究编制了异性魅力自知量表,以为对择偶、出轨、恋爱、性吸引、婚外性行为、夫妻关系、离婚等恋爱心理行为研究提供可使用的测量工具。所编制的异性魅力自知量表将为校园内学生恋爱心理辅导和失恋原因分析提供帮助[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个样本。样本1为120名大学生,男生46,女生74名,一年级43名、二年级77名,该样本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为97名大学生,一、二年级分别为33名和64名,该样本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3为33名一年级研究生,该样本用于计算重测信度系数及进行年龄组比较。

1.2 方法 异性魅力自知量表题项来源主要有二:国外相关量表[10-11]及对44名大三学生开放式访谈的结果,访谈题目为:你是一个有异性魅力的人吧?如果是,你觉得你的异性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不是,你觉得你不具备异性魅力的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上述结果的分析总结形成了19道题的初测问卷,将该量表呈2位心理学专家,鉴于题项并非对异性魅力而是对异性朋友友谊的评定,题项有重复且考虑到题项间正反向平衡的需要,共删除了4道题:我的外表很得异性的喜欢;我和许多异性都很谈得来;很少有异性愿意主动帮助我;没什么异性愿意跟我玩在一起。将余下15道题在54名大学生样本中进行初步试测,删除在平均数切点高低样本组中的比较,t检验不显著的3道题:我对异性的吸引力十足;只要我愿意,想跟我谈男/女朋友的人多去了;有很多异性称赞/恭维/讨好/赞美我。删减后的最终正式量表由12道题组成,其中正反向题分别为6道,按7点认同与否来计分。

效度量表包括负面身体自我相貌维度中的情感(认知)与投射子维度[12]和社会期许性量表[13]。本研究对负面身体自我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仅发现了1个因子,累积解释率达60.51%,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1。对社会期许性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了2个因素,累积解释为52.86%,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4,鉴于该量表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及题总相关,研究仍将其当作一维来使用。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父母亲职业、是否有男/女朋友?如果有,交往时间长短?近3年来追求者的数量?目前潜在追求者的数量?

2 结 果

2.1 项目分析 以样本平均分为切点划分成高低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异性魅力量表所有题项的t值均十分显著。考察总分与各题项间的相关,结果发现,各题项与总分间的相关均十分显著,相关系数介于0.518~0.781。对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的考察发现,当删除题1后,信度系数反而有所上升,遂在删除题1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2 探索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中,KMO为0.864,球形检验十分显著,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在不限定因素数目的条件下,进行方差极大的正交旋转,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有2个,但碎石图拐点出现在第一个因素处,表明抽取一个因素比较适合。遂在限定因素数目为1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共同度均大于0.35,其值介于0.353~0.641之间,累积解释率为46.75%,绝大多数因素负荷均大于0.60,见表1。

表1 探索性因素分析

图1 验证性因素分析

用L isrel8.8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见图1。结果发现:N F I=0.91,NN F I=0.93,RF I=0.89,IF I=0.94,CF I=0.94,GF I=0.87,A GF I=0.84,RM SEA=0.067,χ2=120.95,df=44,χ2/df=2.75,结果表明一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可以接受。

2.3 信效度分析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2,题总相关介于0.534~0.812,间隔2个星期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26。异性魅力自知与负面身体自我显著负相关(r=-0.393,P<0.01),与社会期许性仅有微弱且不显著的正相关(r=0.102,P>0.05)。异性魅力自知与3年来的追求者数量(r=0.391,P<0.01)和目前潜在追求者数量(r=0.340,P<0.01)间相关显著,但与谈恋爱的时间长短(r=0.085,P>0.05)和年龄(r=0.092,P>0.05)无关,样本3研究生与样本2大学生在异性魅力自知上的差异显著,表现为研究生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均值差为3.47(t=2.68,P<0.01)。性别、家庭所在地类型、父母亲职业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否有男女朋友间的差异显著,均值差为6.89(t=3.889,P<0.001)。

3 讨 论

通过访谈及借鉴其它相关量表形成题项,由专家审定题项内容,再经由初步施测与正式测试,这一过程充分保证了异性魅力自知量表的内容效度。探索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均支持了该量表的一维结构,题项与总分间的高相关也为量表的结构效度提供了支持。高重测信度系数及内部一致性系数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异性魅力自知与负性身体自我显著负相关,这与国外相关研究[14]相一致,该研究发现异性魅力自知与外表吸引力显著正相关。异性魅力自知与3年来的追求者数量及目前潜在追求者数量间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可能与恋爱动机(Dating desire)有关。研究表明:与哪些自认为没有什么异性魅力的人相比,认为自己非常具有异性魅力者表现出了更强的恋爱动机(Dating desire)[15],而更强的恋爱动机自然会引发积极寻求恋爱对象的行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异性魅力评定得分高者,其谈恋爱的比例会明显高于异性魅力得分低者。但异性魅力与谈恋爱的时间长短无关,其原因可能在于:男性会选择与自己的异性魅力相当的女性谈恋爱,而这也就决定了从一开始谈恋爱到一段恋爱结束的整个时段内,自己与对方的异性魅力水平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16],正因为自己与对方异性魅力的动态均衡性,也就使得异性魅力这一因素不太可能成为导致恋情结束的原因。有研究发现,异性魅力高者,其单一一段恋情持续的时间不但不会比异性魅力低者长,而且可能还会更短些,因为高异性魅力者的婚外性行为更多,那些自认为自己更具异性魅力者,也具有更强烈的社会性行为(Sociosexulity)倾向[17],无论是频发的婚外性行为,还是性欺骗与性胁迫,对高异性魅力自知者而言,都意味着一段恋情有提早结束的巨大风险。

总的看来,自编的异性魅力自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符合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恋爱过程、性吸引、性侵犯、婚姻关系、婚外性行为、择偶偏好等研究领域中,对异性魅力自我进行评定与判断的有效工具。

[1]Dunn M J,Searle R.Effect of manipulated prestige-car ownership on both sex attractiveness ratings[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0,101(1):69-80

[2]Simon C,Romy H,John E L.Too good to be ’true’?the handicap of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attractive mal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2(7):1291-1300

[3]Simon C,Danielle F,Luna CM,et al.Interpersonal trust and market value moderates the bias in women’s preferences away from attractive high- status me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1,51(2):143-147

[4]Waynforth D.M ate choice trade-offs and women’s preference for physically attractive men[J].Human Nature,2001,12(3):207-219

[5]Maryanne F,Anthony C,Sasha B,et al.Components of self-perceived mate value[J].Journal of Social Evolutionary and Culture Psychology,2008,2(2):156-168

[6]王希华,张瑞.失恋对大学生恋爱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598-600

[7]Wenel A,Emerson T.M ate selection in socially anxious and nonanxious individuals[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9,28(3):341-363

[8]Gangestad S W,Thornhill R.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extrapair sex:The role of fluctualting asymmetry[J].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1997,18(2):69-88

[9]王坚,冷淑敏,王勇.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399-1400

[10]Monica A L,Martin L L,Vernon L Q.Sex differences in intra-sex variations in human mating tactics:An evolutionary approach[J].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1995,16(1):3-23

[11]Beth R K,Aurelio J F,Jocobs W J.Self,friends,and lovers:Structural relations among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scores and perceived mate value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3,75(2):131-148

[12]陈红.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3

[13]Rebecca B,Michael D C,Stephen R.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bias and the Marlowe-crown social desirability scale[J].Psychological Reports,1988,63:227-237

[14]Mitja D B,Lars P,Stefan C S,et al.Why mate choices are not as reciprocal as we assume:The role of personality,flirting an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J].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0,25(2):120-132

[15]Thao Ha,Geertjan O.Effects of attractiveness and social statues on dating desire in heterosexual adolescents:An experimental study[J].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2010,39(5):1063-1071

[16]Brew H B,Kristina M D,David C G.M en’s perception of women’s attractiveness is calibrated to relative mate value and dominance of the women’s partner[J].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011,32(2):138-146

[17]Jenee J J,Lee A K.The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of human mating strategies:Toward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socio sexuality[J].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007,28(6):382-391

猜你喜欢

题项探索性信度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欺凌参与者角色行为量表中国初中生版的修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绩效评估体系权重的研究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CTT、IRT、FT:体育科学量表编制中的应用
——以《特质流畅量表》为研究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