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诱发灵感与兴趣

2012-05-02赵东影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引趣四边形创设

赵东影

摘要: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数学课堂效率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素养与学生的基本素质,而是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引领课堂所创设的情境。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在教师的诱导启迪下自己悟懂学会的。对学生怎样启而得法,诱而有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诱发灵感情境创设引趣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力图创设一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兴趣并不是情境的全部。构成情境的主要因素是心理环境,包括学习兴趣、心理障碍教师的威信等。

著名心理学家O.K.吉霍米诺夫曾说:“在心理中,思维被看做是解体活动。”虽然思维并非总等于解数学题,但可以断言,思维形成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解题来实现的,而灵感是创造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思维意向。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诱发灵感,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同时恰当的情境创设也为教师创造出了愉快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欢乐。

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其实就是引趣启发,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实际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所以我们有责任从多角度让数学回到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发学生思维,仅仅把问题提出来不能算创设了问题情境。有时我们需要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有时我们则应在新旧知识间逻辑关系转折点创设问题情境。至于怎样引发兴趣,消除心理障碍已有较多论著,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认识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引导应进行有效的心理组织,使引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照本宣科的危害性极大,它使课堂气氛沉闷,原本有趣的教材安排也会变成索然无味的教条式教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为了圆满完成每节教材的教学任务,教师应精心设计每节的情景引入,使得教学过程更好地发挥问题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优势。

1.语言引趣

数学教师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初一年级学生刚学习“方程”这一新内容时,感到比较抽象难学,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方程教学中先列举一个引题“鸡兔同笼”——今笼中有鸡兔,共有头36个,脚100只,问鸡兔各有几只?这一问题情境别有情趣,学生顿感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优美的语言,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

2.以图引趣

有特色的图形能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和刺激思维活动,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至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干什么?老师做出直线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南山,一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深刻地理解了直线的概念。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教师先用三四分钟时间,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小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数学老师今天怎么成了美术老师了呢?”“怎么能用这么简单的工具画出与它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图画?”老师抓住这时学生兴奋的心情与萌动的思维,并且注意力集中、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后一些平时讨厌学数学的学生还主动做起了收放尺,对本章内容产生了兴趣。

3.设问引趣

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会有困难的,教师可以顺着此问题接着提问:

①顺次连接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

②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

③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

④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

⑤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

⑥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

这样逐步精心设问,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思路豁然开阔,心情愉悦地掌握了知识,并找出了其中的规律。

4.展示数学美引趣

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美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结晶,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数学的表象就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虽然人们还无法涵盖或划分出来数学美的全部内容,但一般认为,数学中的美主要表现在其简单、和谐、对称、秩序和奇异等诸方面,而数学教学中的美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与艺术的揭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促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直线给人以明快直爽之美,勾股数组给人以奇妙神秘的数据之美,几何证明展现了思维的逻辑之美,数学的内涵则闪烁着迷人的智慧之光……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并艺术地表现出数学美的特点。

5.生活中的数学引趣

教师要启发学生留意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有趣的事实,如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动物皮毛的花纹、地球的外形、国徽上的几何图形和商标上的几何图案等。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在学习“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这一节时,我是以新闻消息创设情境的,在新闻网上了下载了图片并附以文字说明“神舟”飞船升空后,太阳能电池就开始为飞船提供“源源动力”。整船共使用太阳能电池11690片,布片系数已达到92.5%。“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7时,共监测到地震188次。”“李宇春以3528308条短信获得冠军,周笔畅以3270840条短信获得亚军,张靓颖则以1353906条短信获得季军。”“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447.33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4.88%;实现旅游收入17.89亿元,增长15.79%。”“十一期间‘鸟巢门票50元,通票100元。而200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约为1150元,农村居民为345元。”把这些含有准确数字与约数的新闻展现给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堂上竟然出现了他们感兴趣的最新要闻,就像是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报,轻松愉悦的感觉油然而生,同时又紧密衔接本节内容,创设好情境不妨恰当地提问:“你知道这些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字,哪些是约数吗?”“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近似数呢?”不失时机地把生活中的数学搬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妙用与数学美的熏陶,从而不再感到数学枯燥乏味。

实践证明,情境的选取、加工和安排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处理好演绎与构造、具体与抽象、严格与直观的辩证关系,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与逻辑的严谨性为特征的演绎体系,我们应将数学的这些属性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议论边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的情境中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感受生活,慢慢发现数学的奥妙。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2]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吴开朗.数学美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引趣四边形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四边形逆袭记
数学课堂引趣策略初探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试析激情“引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引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