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农村水利建设“短板”

2012-04-29倪永成

上海人大月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本市短板农田水利

倪永成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今年6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推进本市农村水利建设专项监督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本市农村水利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监督调研。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项工作汇报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专项监督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定华指出,水利兴、农业旺、国家安,推进本市农村水利建设对于保障本市农业生产、改善郊区农民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本市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如何?是喜还是忧?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专项监督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载养表示:从调研中我们看到,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农村水利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重视和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机制建设方面,要更加注重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在建设与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建管并举。

水利 综合整治 成效明显

在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汇报时,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认为,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本市农村水利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和发展,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强化农村水环境保护和郊区供水集约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用一连串数据作了说明。

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表示,近年来,本市持续推进防汛基础设施建设,郊区除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提高低洼地区农田排涝能力,本市建成了338个低洼圩区,控制面积190多万亩,建有排涝泵站1156座、水闸1614座,65%的农村圩区达到“十年一遇”的除涝标准。本市农村水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郊区农民对河道水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续建、新建、改建31座郊区污水处理厂及2600公里配套管网,污水收集管网基本覆盖每个乡镇;开展了6.9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郊区城镇污水处理率由“十五”末的41.6%提高到“十一五”末的69%;完成了1000公里郊区骨干河道综合整治、1000公里黑臭河道专项整治、2万公里村沟宅河整治。

本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样是成效明显,基本保证了本市农业发展需要。市农委副主任殷欧说,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03万亩,农业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达到74%,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1,位居全国前列,有效保证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近年来,本市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逐年稳定增长,保障了各项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对此,市财政局副局长赵伟星举出了几个数据,2011年市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水利建设资金20亿元,比2010年增加3亿元,增长17%。2012年市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约31亿元,比2011年增加11亿元,增长55%。

问题 年久失修 “上热下冷”

专项监督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围绕本市农田水利、防汛保安、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等重点,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调研中既看到了可喜的成效和变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短板”。

部分区县相关负责人在参加调研座谈时反映,本市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运行时间已超过15年的占三分之一,部分农田地下渠道和灌溉明渠年久失修,隐患较多。部分设施粮田、设施菜地田内田外水利设施不配套,菜田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不足,水果等经济作物、鱼塘的水利配套明显滞后,对高科技、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还不够,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有较大差距。粮田和设施菜地项目审批建设程序多,周期长,推进缓慢,项目从立项、评审、批复到实施、验收,一般高水平粮田项目需要一年半,设施菜田需要两年,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矛盾比较突出,影响农业生产。

部分基层单位同志说,在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上还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政府部门往往比较注重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而对一般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行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行费用缺乏应有保障。市级财政对农业比重大的区县支持力度还不够,市与区级比例还不够合理。农业比重越大,往往农村水利建设任务也越重,区、镇两级配套资金的压力也越大,部分区县由于建设任务重,区县级财政配套困难,乡镇更甚,建设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农村水利建设出现“上热下冷”的状况。

部分乡镇一线同志反映,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本市河道水系受到较大破坏。郊区河道轮疏机制落实不够,部分中小河道尚未得到有效整治,许多河道存在着脏乱差现象,农村河道的水质不尽如意,有待进一步改善。河道整治方面存在着“美观不生态”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部分农村地区市政管网尚不完善,村民住宅内部排水系统还不健全,生活污水截流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因缺乏日常维护,影响正常运行。

对策 整体规划 着眼长效

解决目前本市农村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委员们认为,关键要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专门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十分重视此项监督调研,针对监督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纷纷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委员们提出,各级政府部门要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本市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水利作为本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村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强整体研究、整体规划、整体部署和整体推进,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市和区县、乡镇之间规划和政策方面的不协调、不衔接、不统一等问题。

按照中央的要求,去年本市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政府管理职能作了相应调整。对此,委员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划清事权,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市、区县政府水务、农业、财政等部门之间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在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强化联合调查研究、联合规划设计、联合审查项目、联合验收考核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建设进度紧凑衔接、建设布局符合实际、建设内容合理匹配的一体化推进机制,切实保证农村水利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针对政府财政投入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在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水利建设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明显提高的基础上,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比重大的区县、乡镇的扶持力度,减轻基层的资金配套压力,切实解决“上热下冷”、“重城镇、轻农村”、“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和农村防汛排涝设施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饮用水安全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跨越式发展、城乡结合部排涝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供水集约化工程建设,尽快消除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区域内涝和城镇积水等隐患,不断改善农村水环境,切实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

加強农村水利建设,既要强化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更要重视设施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对此,委员们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健全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建管并举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全覆盖、常态化。重点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日常管理经费,加强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切实改变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管理相对滞后的现状,提高设施管理水平,发挥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建立健全中小河道轮疏和保洁长效工作机制,解决河道整治的生态和可持续问题,保障河道洁净与设施完好,有效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设施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成果,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本市短板农田水利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