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痹病病证特点与治疗特色

2012-04-19葛晓舒易法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验方医家湖湘

葛晓舒 易法银

1.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医文化研究室,湖南 长沙 410208

痹病为中医病名之一,按《中医大辞典》指的是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关节、筋骨、肌肉酸痛、麻木、重着、灼热,或是关节肿大、僵直、畸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湖南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居民体质、生活方式等原因,痹病为常见多发病,从发病特点到治疗特色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独特性。

2009年,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了《湖南中医单方验方及独特疗法收集整理与研究》的重大专项课题,广泛收集湖南民间单验方,包括古今湘医出版物,解放后湖南各地编印的非正规方药出版物,包括手抄本、油印本等,以及近现代期刊发表的湘医验方类文章和民间献方。

本论文将收集到的湖湘医家痹病验方进行了分类汇总,经过除重,近似雷同方的筛除,最后收录236方,按病证结合方式进行分类整理。本次验方收集共整理分类为风痹、湿痹、寒痹、热痹、皮痹、脉痹、肉痹、筋痹、骨痹、痛风、尫痹、虚痹、顽痹13个痹病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下按证型汇总各种验方,共出现证型20种。

1 湖湘医家痹病验方病证规律

1.1 病——方对照,各类痹病对应验方数量与比例

本次收集的236首验方配伍严谨,疗效确切,是古今湖南各地医家治疗痹病的经验体现,将每一首验方按适应症归入不同痹病子系统,然后列入不同证型中,经过统计,各类痹病分布率如下。

病 名 相应验方数量 所占比例 (%)3.38湿痹 19 8.05寒痹 48 20.33热痹 25 10.59皮痹 6 2.54脉痹 5 2.11肉痹 4 1.69筋痹 23 9.74骨痹 19 8.05痛风 11 4.66尫痹 22 9.32虚痹 39 16.52顽痹风痹8 7 2.97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类痹病的发病中,寒痹方的出现率最高,占20.33%,说明湖南痹病以风寒湿邪致病、寒邪偏盛性的痹病为主。这与湖南气候潮湿多雨,早春及秋冬气候寒冷有关。

其次是虚痹方出现率高,占16.52%,实际痹病的发病都有正气虚而风寒湿邪侵袭的特点,因为《内经》早就提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痹、湿痹、寒痹等的组方中都有补益气血或脾、肝、肾以扶正气的药物,但是本次收入虚痹的为以补虚为主的验方,由此可见痹病治疗中湖湘医家注重补虚扶正的特点,这也是因为痹病为老年性多发病。

其次出现率较高的是热痹方和筋痹方,热痹多见于各类痹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局部红肿热痛或体内湿热内盛为主症。筋痹因为包括手足拘挛病症及坐骨神经痛等,为常见多发病。

尫痹包括现代所言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对应验方出现率占9.32%,亦属多见。

湿痹方占8.05%,湿痹为感受湿邪较盛的痹病,湖南因多雨潮湿,湿邪易袭人体。由此可见,在湖南治疗传统三痹病的验方,寒痹方最多,湿痹方次之,风痹方最少。

在五体痹验方中占比较小的是皮痹、脉痹和肉痹。皮痹以皮肤麻木、变厚或虫行感为主,多为湿痹或寒痹等其他痹病的兼症,也可以归为皮肤病治疗,所以专治方较少。脉痹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多数归为心血管类内科疾病。而肉痹以肌肉痿软无力为主,也可归入脾虚类内科疾病如痿证来论治,故痹病方中肉痹方也较少。

1.2 证——方对照,各类证型对应验方数量与比例

本次收录的236首验方出现证型20种,各证型对应验方出现频次及比例如下。

证 型 对应验方数量 所占比例(%)69 29.23气血两虚证 28 11.86湿热阻滞证 27 11.44风湿阻滞证 20 8.47肝肾两虚证 16 6.78瘀热阻滞证 14 5.93瘀血阻络证 11 4.66阳虚寒凝证寒湿阻滞证9 3.81

证 型 对应验方数量 所占比例 (%)3.81痰湿阻滞证 9 3.81湿热瘀阻证 5 2.12脾肾两虚证 4 1.69风湿瘀阻证 3 1.27脾虚湿阻证 3 1.27寒热错杂证 2 0.85血虚筋痿证 2 0.85湿热蕴藉证 2 0.85风痰血瘀证 1 0.42寒凝血瘀证 1 0.42热毒血瘀证肾虚寒凝证9 1 0.42

从上表可以看出,湖湘痹病验方按对应证型,以出现频次高低依次排列,前七位是寒湿阻滞证、气血两虚证、湿热阻滞证、风湿阻滞证、肝肾两虚证、瘀热阻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寒湿阻滞证方高达69首,远远超出其他证型方剂,再次证明湖湘治痹注重寒湿痹。湿热阻滞证方和风湿阻滞证方相近,分别为27首和20首。虚痹中气血两虚证方最多,达28首,证明痹病是风寒湿邪因虚而入,主要在于气血虚弱。虚证方中其次是肝肾两虚证方多见,达16首,肝肾两虚多见于年老体虚者,体现痹病是老年多发病的特点。虚证中阳虚寒凝证和肾虚寒凝证对应验方都有9首,说明老年人以虚寒性痹病多见。

2 湖湘痹病治疗特色

2.1 首重寒痹,寒湿阻滞证方多

湖湘医家治痹首重寒痹,寒湿阻滞证方最为常见。在本文收录的寒痹48方中,寒湿阻滞证方就占了38首之多。寒湿痹的典型特点是疼痛剧烈,因此止痛是主要思路。民国湘医何舒将历节痛按疼痛特点分成十类论治,如肢节挛痛为血虚液燥用滋血润燥法,肢节肿痛为风湿入络用祛风活络法,刺痛为瘀血阻隧用消瘀活络法等等,对广泛的关节痛具有极高临床辨证价值[1]。寒湿阻滞证的治疗从湖湘医家用方的情况来看,主要从温阳散寒、伸筋通络、活血行气、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麻黄汤、桂枝汤、乌头汤、当归四逆汤、身痛逐瘀汤等多用。

2.2 温阳散寒祛湿为大法

由于寒湿痹多见,湘医最为重视温阳散寒祛湿法。如湖南名老中医刘炳凡先生指出,阳气是人体运动的根本,具有温煦脏腑、振奋精神的作用。若阳气衰退加之风寒湿邪外袭,引起经络闭滞,关节疼痛,应振奋脾肾之阳,化湿和中,搜风祛邪[2]。尤其对于老年人阳虚外感三邪要注意补脾肾阳气为主,阳气充盛自然寒湿易除。对于外感初起的寒湿痹病,鼓舞卫外之阳最为重要,如民国湘医何舒在《病因证治问答·八要·阴阳》中提到“阳衰不振,阴气乃始有权。或肤冷不温,渐至肌硬不柔,此卫外之阳不用也[3]。”因此黄芪、附子、乌头、细辛等温阳固表药物在痹病实证中多用。

2.3 痹病实证注重调和营卫气血

湖湘医家辨治痹病首先分虚实,实证重在祛邪,细辨风寒湿热四邪何者偏盛,虚证重在补虚,细辨脾、肾、肝、气、血之虚。但即使是实证也注意调和营卫气血,多数湘医认为痹病的过程中气血失调为基本病机,因此不能单纯发汗,耗伤阳气阴血。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经方,湘医治痹时桂枝汤的加减使用远远高于麻黄汤加减,如湘医夏度衡用桂枝三藤汤治三痹证,疗效显著[4]。在热痹的治疗中常见白虎桂枝汤加减等。

2.4 重视虚实辨证,虚实夹杂证治方多

湖湘医家治痹时重视以虚实为纲辨证,虚实夹杂证治方较多。湖湘医家在治痹时普遍认为正虚邪凑是痹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因此无论新感久病都适当注意扶正与驱邪兼顾。只是像熊继柏等现代湘医指出,在痹病初期不宜骤用补血药,以免引邪陷里。因为兼顾正虚,湘医在治痹时即使是实证也注意益气补血,遣方用药祛邪为主,兼顾扶正[5]。湖湘三痹病验方中,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补血药物常用。五体痹病对应的证型中,皆有虚证,如皮痹有脾肾两虚证方和肝肾两虚证方各1首,脉痹病中有阳虚寒凝证和寒凝血瘀证方各1首,肉痹中有脾虚湿阻证方和气血两虚证方各1首,筋痹有肝肾两虚证方2首,气血两虚证方4首,骨痹有肝肾两虚证方6首和气血两虚证方3首。五体痹代表病邪深入人体的层次,其病机规律是邪入愈深,虚证愈显。在虚痹39方中,气血两虚证方达19首,其次是肾虚寒凝证方 (8首)和肝肾两虚证方 (7首)。虚痹以老年人多见,因此虚痹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风寒湿邪。

2.5 重视养血益气,立方多用柔润之物

在治痹的整个过程中,湘医普遍注意养血益气,因此用药忌辛燥发汗过度,以免耗气伤血。何舒对燥药发表讨论最多,在《病因证治问答·邪正虚实》中认为湿病断不可专用胜湿之燥药,否则邪与正争而内伤元气。祛湿贵在用质轻、味淡、芳香之品,使邪气缓缓从皮毛透出,无伤津液,否则内伤滋润则无法托邪外出[6]。通观湘医治痹方,即使是风湿类药物也多用风中润药如秦艽、防风等,麻黄汤类峻汗剂使用并不多。从湘医治痹验方来看,多提倡宜用濡柔而不宜燥药,通常治痹之桂、附、归、辛及羌、独等温燥之品需慎用,而丹参、钩藤、豨签草等养血活血而不温燥的药物则较适宜。久痹更忌温燥,湖南名医曾绍裘认为久痹不宜过用祛风药,风燥伤阳,反而要大补气血,气血流行,脉络宣畅,自然不会凝滞不通[7]。欧阳锜也在治久痹时主用柔润养肝法,因为风湿痹长久不愈,则久痛入络,外已无风寒湿滞肌肤之象,内却有湿郁化热、瘀阻经络之征,因此关节疼痛日渐剧烈,关节僵硬、灼热、屈伸不利。在治疗上要注意柔润熄风,麻黄、桂枝、羌活、独活、乌头、附子等辛燥温散之剂要禁忌。在治疗风湿久痹患者时,欧阳锜考虑到络气不通,主要用活血祛风,通络缓痛的药物,同时佐以清热除湿之品。如归尾、白芍、丹参、丹皮等补血活血药物与忍冬藤、续断、桑枝、木防己、蚕砂等除风湿类药物配伍使用。临床以通络熄风汤多用[8]。

2.6 湿热痹重燥湿与解毒

湖湘痹病中湿热痹虽然不及寒湿痹多,但是也很常见,本文收录的验方湿热阻滞证有27首,以二妙散加味治法最为常见,针对湿热痹湖湘医家的治疗思路一是清热燥湿,二是清热解毒。燥湿类药物以黄柏、苍术多见,辅以茯苓、厚朴、薏仁、木通、泽泻等;解毒类以土茯苓、蚕砂、金银花、山慈姑、栀子等为主。

2.7 久痹重视从瘀血论治

痹病日久必然瘀血阻络,在236方中针对血瘀证的验方达33首,说明湘医注重痹久从瘀血论治。此类痹病湖湘医家多用乳香、没药、丹参、牛膝、鸡血藤等活血化瘀,全蝎、蜈蚣、地龙等动物药的使用频率也较高,尤其是对虫类药的使用已经总结出丰富的服法、剂量、减毒之法。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加减、身痛逐瘀汤、活络效灵丹、五圣散等化裁方。

2.8 久痹顽痹重视从脏腑虚损论治

湖湘医家治痹时注意到三痹以实证为主,而五体痹发展到筋痹、骨痹都属于邪入渐深,内伤脏腑型。如欧阳锜指出尫痹治络,肩痹治痰,项痹治肝,骨痹治肾等思想,颈椎病项痹以项部麻木胀痛、转侧不利为主,多由于肝阴不足导致肝风上扰,应平肝通络;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骨痹以中老年人多见,根本原因在于肾虚髓减,精血不荣于骨所致,当补肾通络[9]。刘炳凡指出痹病日久虽病在关节筋骨,但责在脏腑功能,临证需辨脾、肝、肾和脏虚损,再论气血、瘀血、痰阻等[10]。

2.9 重视藤类药物和湖湘草药运用

在痹病治疗中湖湘医家对藤类药物使用较多,如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鸡血藤、海风藤、石南藤等。多取藤类药物善于通络之功用。忍冬藤使用率最高,以其不仅通络,而且清热解毒,治疗急性期痹病肿痛有效。络石藤善治肝肾虚型风湿痛,青风藤镇痛效果好,海风藤通络搜风,鸡血藤活血舒筋,石南藤通络除湿。

湖湘治痹特色草药多,如荭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满山香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八角枫解毒消肿、化瘀止痛;黄荆叶解表散热、化湿和中;箭杆风散寒止痛、除湿消肿;竹节草活血定痛,散瘀止血;半枫荷活血通络;蛇莓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紫荆皮活血通经、消肿解毒。这些民间草药资源应得到更大开发运用。

几千年来湖湘中医一直活跃于医疗实践中,传承下大量的验方,它们或来源于医生的临床治疗经验,或是发现了当地独特草药的特殊治法,或受启于古代医学典籍,这些验方在治疗上有独特的疗效和价值,是湖湘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在继承的基础上将湘医的痹病验方进行有效的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内科卷·病因证治问答》[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03

[2]刘光宪: 《刘炳凡临证秘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0

[3]《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内科卷·病因证治问答》[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7

[4]李爱华:桂枝三藤汤治疗风湿痹7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1,17(3):26

[5]姚欣艳:熊继柏教授诊治痹证经验[J].中医药导报,2011,17,(9):8

[6]《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内科卷·病因证治问答》[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75

[7]《三湘医粹医话·治久痹宜大补气血》[M].湖南中医药研究所编印,1983:117

[8]欧阳剑虹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欧阳锜》[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20-22

[9]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58-63

[10]刘光宪: 《刘炳凡临证秘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4

猜你喜欢

验方医家湖湘
呼吸系病症蜜疗方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甘肃:三个“验方”筑健康屏障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