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

2012-04-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省略手段语篇

陈 丽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 519041)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

陈 丽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 519041)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参照Halliday和Hasan对衔接手段的划分,对比了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找出其异同,并举例说明了衔接在翻译中的体现。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考虑英汉语言的形式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翻译手段,在保持原文语篇风格的同时,尽可能地使译文流畅、自然。

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翻译

一、引言

自从1967年联邦德国罗曼语言学者H.Weinrick提出“语言学只可能是篇章语言学”的口号以来,语篇语言学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关注。“语篇与非语篇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篇章性,而篇章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可见,衔接在篇章分析中的重要性。Halliday和Hasan(1976)指出衔接是“那些组成语篇的非结构性关系。它们,…是语义关系”①。语篇是由衔接关系组成的语义单位,语篇的连贯靠衔接来实现。在书中他们将衔接关系分成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可比性,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语言现象,发掘一般规律,可以对两种语言的特点、共性和差异加深理解,进而促进翻译。本文拟比较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手段,探讨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二、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

1、照应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②。照应根据其意义通常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和分句照应。就英汉翻译实践来说,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是最具有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语篇现象。在翻译时,要认清人称照应的关系,用相应的手段实现对等翻译,例如:

1)原文:The gods,they say,give breath,and they take it away.But the same could be said—could it not? —of the humble comma.Add it to the present clause,and,of a sudden,the mind is,quite literally,given pause to think;take it out if you wish or forget it and the mind is deprived of a resting place.Yet still the comma gets no respect.(Pico Iyer:In Praise of the Humble Comma)

译文:人们都说老天爷把气赋予生灵,又把气夺走。不过这些话用在小小的逗号上,何尝不是如此?给现在这个句子,加几个逗号,于是,突然,脑子一下,就真的,能停下来,思考了;但如果你不愿意加逗号或是忘了加那么脑子就被剥夺了休息的空间。尽管如此逗号仍然不受人尊重。③

原文中第一句话中的两个they分别指“人们”和“老天”,第二个they前照应之前提到的gods。划线部分的五个it指代各有不同,第一个it前指breath,第二个it与the same指第一句话提到的内容,所以译成“这些话”、“如此”,指代关系一目了然,而后三个it则回指第二句中论述的comma,译文将第三个和第五个还原为“逗号”使得指代关系更明确,第四个则省略。英语中常用代词来替换名词,既避免了重复又形成照应;而汉语则常常省略代词,使语言显得既简单又明快。

2、替代

替代指用较短的语言形式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词语,可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例如:

1)Look at that sunset.I never saw one redder.

2)Some people like a shower after they have played tennis.Peter does for example.

3)——“It looked to me like she was mighty glad to see us when we came.”

——“I thought so,too”

很显然,句1)中的one代替了sunset,句2)中的does代替了like a shower after they played tennis,句3)中的so代替了she was mighty glad to see us。

英语语篇中使用替代这一衔接手段,既避免了相同成分的重复,又使语言简洁明快,同时还不失语义连贯。汉语在这方面与英语极为相似。例如:

4)我喜欢收集各种颜色的卡片,红的、绿的、紫的、蓝的、黄的。

5)—“他会打牌吗?”

—“他不会,不能让他来”

6)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颜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鲁迅:《狂人日记》)

英汉语篇在运用替代这一衔接手段时是互通的,但同时我们应该知道,无论这些替代词在语篇中替代名词或是动词或是从句,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语言单位,而是存在于一定的语义群中,它们的意义取决于在特定语义群中与其它成分间的语义关系。

3、省略

省略是指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或重要的信息,将重复的词或句子省略。被省略的部分可以从语篇的其他部分回找。省略与替代颇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后者有代替词语,而前者没有,Halliday和Hasan把这种省略称为零替代(zero substitution)。省略使语篇结构更加紧凑。它也分为三类: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分句省略。例如:

1)Mary:Do you understand?

Tom:Do you?

Mary:I’ve tried to.

2)A:John called you up.

B:When?

例1)中 Tom的反问把实义动词understand省略了,同样,Mary回答时对问题作了正面回答,但把不定式后的实义动词省去了,虽然省略了两个understand,但意思仍很清楚;例2)中省略了分句John called up。

在英汉两种语篇中,省略衔接都很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理清省略的对象,必要的时候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例如:

3)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译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4、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按照Halliday和Hasan的划分,词汇衔接可分为同现关系和复现关系。

第一,词汇同现

词义的同现是指某些有语义联系的词汇在一语篇中具有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如选用一对反义词或同一语义场中的词,从而起到上下句之间连接的作用。例如:

1)Doctors try expanding donor pool by preserving body parts of patients whose hearts and lungs fail.

2)“所以我说其中有奥妙啦!化了钱可以打胜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是化了钱也可以叫人家打败仗,那就没几个人想的到了……”(茅盾《子夜》)

例1)中的doctor和patient两个词构成了对立关系;例2)中的“胜仗”与“败仗”呈互补关系,有人打胜仗,必然有人打败仗。

第二,词汇复现

复现包括词语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广义,通过这些手段的运用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

1)In life,everyman has two obligations—obligations to his family,to his parents,to his wife and children,and he has an obligation to his people,his community,his country.

这句话中obligation一词重复使用三次,his重复出现了六次。重复不但达到了连贯语气的作用,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2)原文:千万别抽烟,那东西容易上瘾。

译文:You’d better not start smoking.Or you will get addicted to it.

汉语中的“东西”是个泛指词,所以第二句的“东西”是“烟”的广义词,两者构成了广义关系。英语中也有泛指词,如person,thing,place,fact等,但译文中用指代词it而不用thing所指关系既明显又准确。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善于识别原文的词汇衔接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用贴切的手段再现原文。

5、连接

在一个句子之内,在小句之间,通常要有连接成分把它们联系起来,表示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Halliday与Hasan(1976)把连接分成四类: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

第一,增补

增补“指语言使用者在说完或写完第一句话后,意犹未尽,又补充了一些新情况”④。英语中常用“furthermore,in addition,and,also,what’s more,too”等词来表示,汉语里表示增补的词通常有“也,又,更,而且,更有甚者,甚至于,同样”等等。例如:

1)原文:It is not only military secrets that Communists steal now.Today they are after trade and technical data,too.Growing contacts in the West make their job easier.

2)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林,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郑振铎《蝴蝶的文学》)

第二,转折

转折连接通过连接性词语所连接的是与“预期相反”的语义。英语较多使用转折词来体现转折关系,汉语可以不用转折词却语义上含转折意思。例如: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第三,原因

英汉两种语篇在因果衔接手段上差异不大,要么前因后果,要么前果后因。只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措词上略有不同。尤其是有时一些语义上表因果的句子里面并没有表示因果的连接词,这时就需要译者仔细分析句子结构,认清句义关系了。例如:

1)原文:①他对洞窟壁画有点不满,②暗乎乎的,③看着有点眼花。(余秋雨:《道士塔》)

上例中,①点名了主题“他不满”,②③承接前句解释原因,但是省略了主语“壁画”。翻译时应该认清句义关系,再现这种隐含的因果关系,既能体现语篇的逻辑连贯,也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例句可译为:“He was not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frescoes he saw in the caves,because they were in the dark and hard to see.”

第四,时间

英汉在这点上也大致相同。在英汉翻译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英语曲折词缀的处理。“英语中一些表示时和数的形态变化不仅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以满足句法的需要,而且还表示一定的语义意义。而汉语句法却不受时与数方面的一致与呼应的制约。而且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等,也往往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所以在翻译中应该注意这些表达方式的异同,保证翻译的准确。例如:

原文:She(Florence)was determined to pluck out of Hardy’s mind the things said in the derogatory diary that Emma had kept about her husband(Hardy),and which he(Hardy)destroyed after her(Emma’s)death.

译文:爱玛生前记过一本诋毁丈夫声誉的日记,她死后哈代已把日记毁掉。弗洛伦斯决心要把日记内容也从哈代头脑中清除掉。⑤

在例句中,主句的谓语动词was是一般过去时,定语从句中的动词had kept用的是过去完成体,另外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提到了Emma’s death,所以在翻译时如果把表示时态的词缀略去不译,就很难体现这些动作之间的时间关系,译文添加了“生前记过”,这样时间关系就清除了。

三、结语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字表达符号和语法体系,要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等值翻译绝非易事。通过对比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发现英语和汉语在语篇结构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同样,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翻译时应在充分理解原文语篇结构的基础上,考虑两种语言各自所涉及的表达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异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翻译手段,将原文信息用最得体的语言传达给读者。

注 释:

①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2.

②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51

③⑤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9;151.

④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6

[1]黄振定.英汉文学语篇对比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8)

[2]王璁,陈铸芬.英汉翻译中的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J].外语研究.2009(03)

[3]鲁蕾.衔接与连贯在听力语篇分析中的应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4]陈青松.符号化的逻辑思维与语篇的逻辑连接[J].外语学刊.2007(03)

H315.9

A

1008-7508(2012)07-0152-03

2012-04-25

陈丽(1984~),女,山西忻州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省略手段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间的省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省略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