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当代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途径

2012-04-18彭明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人格大学生发展

彭明华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刍议当代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途径

彭明华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当代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养成应加强政治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立足于社会实践,注重习惯养成,优化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育人环境。

当代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品质形成理论,人格品质形成或“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人的青年时期。青春期是一个人人格突变、重建和产生新特质的时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处于显著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形成了积极品质,就会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否则就会出现心理危机,人格分裂,生活缺乏目标。大学时光是人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加之有高等教育良好的育人环境,当代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利用大学时光,充分发挥教育帮助人形成优良人格品质的作用,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德育实践,形成良好的、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一、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内涵

关于“人格”一词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三是指人能够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①。笔者认为大学生人格品质是指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心理、道德等品质,主要表现为自尊心、责任感、正义感、气节与操守等。

大学生人格品质既具有一般社会个体的普遍特点,同时也有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鲜明特征,它是大学生个人的道德、心理品质与高校及社会环境共同铸就的有机体。当代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特点表现为能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智力结构健全、有强烈的自尊心与正义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个性与自由、竞争与创新等观念在大学生深入人心,但无法回避的是,大学生人格培养却处于滞后状态,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使得个别学生丧失起码的道德修养,道德滑坡和人格异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个人权益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弱化;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社会公德和优良传统淡化;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优良人格品质乃当务之急,这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及全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优良的人格品质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然诉求

早在1983年召开的世界大学校长会议上,各国校长一致认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本学科的方法论;二是将本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及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三是良好的人格品质。由此可见,人格品质已成为衡量大学生是否成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高等教育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品德意志、个性、身心、智力、审美意识、责任感、正义感、操守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人格品质是反映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人格品质成熟的水平体现了其全面发展的程度。此外,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与发展严格的自律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和优良的人格品质,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2、优良的人格品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猛烈冲击,而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和完善起来,社会道德领域出现的一些混乱与无序现象已经严重干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健康的发展。

我国现代化建设最终需要依靠在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成熟的现代人,而作为一个现代人重要标志就是要具备健康的人格。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这种高级人才必须是人格品质高度发展完善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社会发展沿着正确而健康的方向前进。可见,培养大学生健康而优良的人格品质,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智力保证。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立志修身的关键时期,健康人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就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形成稳定、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

1、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念教育

坚定的政治信念是良好人格品质的核心。信念是人们自学遵循的具有深厚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基础的追求目标和生活准则。政治信念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总的奋斗方向、价值标准和行为动机,是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坚定的政治信念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在其奋斗的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将面临种种从未有过的新挑战,尤其是在政治信念层面的新考验。所以,必须重视和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但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被当成一个学科、一门课程,其理念并没有完全被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也没有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大学生健康人格品质养成,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政治信念教育方式方法进行重新探索。树立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需要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通过理论教育来科学地认识社会现实,特别是科学地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自觉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2、引导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实践

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即至,而是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强化和完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磨练意志,砥砺品格。立足实践,塑造健全人格就是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在实践中将优秀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并使人格魅力变得多姿多彩。对大学生进行完美人格塑造,必须立足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借助实践力量,人格才能得到检验,心灵才能得到升华,从而形成固定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因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人格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目前,各类高校里都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抓住机遇,积极参加能够发展自己的活动。

当代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坚持知行合一。众所周知,知与行的关系,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知”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既要深刻认识“知”,更不能忽视“行”的重要作用。因为,实践不仅是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标尺。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知行合一,真知笃行,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客观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看待社会和人生,正确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才能有效形成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

3、培养当代大学生自我人格健全的自觉与反思意识

健康的道德人格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它不可能自发形成,既要依靠外在的环境和教育,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反思与自觉。外在的环境和教育固然为大学生提供了适合人格发展与健全的条件,但若是没有大学生自身的自觉和反思,人格健全的优良环境终将形同摆设。因此,大学生应充分提高对健康人格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并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以完善自我人格。

任何事物的发展演变总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少积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格品质培养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特征,不可能经过一次学习、一次实践就能形成健康人格。因此,大学生要有培养健康人格的反思意识,学会不唯书,不盲从,凡事有自己的思考、追问和见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在千锤百炼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甄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最终将健康的、积极的、优秀的道德规范内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4、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育人环境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品质的三种基本形式。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品质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工作方式严重偏向于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大学生心理感受和个体体验,带有强制的他律性,导致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缺乏有机土壤。故而,要改变高校德育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注重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与水平,增强大学生自律意识,将道德规范有效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重要基础。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对大学生人格品质形成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庭教育还为大学生人格品质形成提供潜移默化的软环境,家长的行为方式无一不是大学生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家庭教育应充分发挥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表率作用。社会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环境保证。社会教育是学校及其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社会各界人士为教育对象,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为内容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社会教育为大学生人格形成提供了环境氛围与风气,因此,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与社会教育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过程中,这三者不是相互分离、各自为阵的,而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应三位一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三者引导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品质的系统整体功能。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062页。

[1]李荣堂.高校德育工作应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12):18~19.

[2]任凤琴.刍议质朴厚德的大学精神——以大学生道德人格品质重塑为视角[J].学理论,2010(25):269~270.

[3]刘福,杨兆泉.论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3):3~4.

[4]宋天和,莫礻韦.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模式[EB/OL].人民网,(2005-5-23)[2012-4-20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3408953.html

[5]刘禹彤.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内涵及其养成[J].世纪桥,2011(15):101~102.

[6]刘国庚.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104~105.

[7]张丽清.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49~50.

G641

A

1008-7508(2012)07-0096-03

2012-05-07

彭明华(1981~),湖北十堰人。嘉应学院体育学院思政辅导员,德育助教,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人格大学生发展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