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研究

2012-04-18龙银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毕业生党组织

龙银成(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职业院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研究

龙银成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随着暂缓就业毕业生中的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加强这部分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就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认真分析当前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了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措施。

职业院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国家于2001年开始推行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政策。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暂缓就业毕业生中的党员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再加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加强这部分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就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在分析暂缓党员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了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措施,以期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

一、背景

1、政策延续

从1994年至今党中央先后出台了若干规范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流动管理的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原则、要求、具体方法等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办法,如:《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组通字[1994]1号)、《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1996年3月1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4年7月9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4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四个文件的通知(中办发[2006]21号)、《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组通字[2006]45号),等等。

2、暂缓就业党员特点

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政策,即允许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2年内将其人事档案关系继续挂靠在原学校管理,这样毕业生中的党员也因暂缓就业而将其组织关系挂靠在原学校。高校暂缓就业生党员指毕业后工作尚未落实、出国或升学等原因,暂时在学校保留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因此,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外来文化的渗透等原因,暂缓就业的学生党员呈现:数量不断增大、分布时空地点广、流动性强、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等特点,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流动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之一。

3、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不少针对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研究报道,但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类似研究的不多,当前职业教育已占居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半壁江山,职业教育、管理问题已引起普遍的关注,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学生。

二、现状分析

1、市场经济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党员都会临时性地进入相关企业或行业,而这些地方往往没有相应的党组织,无人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政治思想和政治追求,易造成暂缓毕业生党员“无家可归”的局面。

2、文化思潮的挑战

随着国内外各种文化意识和思潮的传播与交流,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越发活跃,再加上他们在校时间也就3年左右,一般在校2年,第3年就要进厂实习或就业,因此接受党的理论教育时间不长、思想易于波动,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3、管理体制的挑战

目前,各高校对中共党员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总体上对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比较松散,再加上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他们在滞留期间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这些都给后续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4、学校现状的挑战

随着高校扩招,一名辅导员一般都要带领200-250名左右的学生,日常工作事务十分繁重,对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管理易于疏忽,易于采取一种简单、生硬的管理方式,缺乏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使暂缓就业的党员感受不到组织的温暖,逐渐产生离心力。

5、基层组织的挑战

目前,有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措施,缺少科学有效的管理规章和方法,教育管理出现真空,暂缓就业期间的组织生活频率低、形式单一、质量不高,组织观念淡薄,影响了党员的形象,共产党员先进性未能充分体现。

6、党员自身的挑战

暂缓党员既有情况复杂等客观因素,也有党员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职业院校学生一般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才有部份同学能有机会加入党组织,而此时他们的生理与心理还不成熟,价值取向还未定型,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惯性难于让他们在毕业后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

三、对策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高校党组织应从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暂缓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始终置于党的严密的组织体系之中,接受组织的教育与监督,锤炼党性,提高修养,坚定信念,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2、务实基层党组织。“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因此,可以在暂缓党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党支部,由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由他带领支部党员开展支部活动。同时,积极提供场地、人力、物力等的支持,强化业务指导和服务,真正务实党组织的根基。

3、搭建网络平台。利用新媒体,建立毕业生党员信息数据库,对每位党员的流动信息进行动态管理。通过邮箱、飞信、QQ群、微博、论坛等平台,创设数字化党支部,实现双向联系,加强沟通,把党组织的重要思想、最新消息等内容及时发送到每位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教育,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

4、落实党员主体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应尽义务、发挥主体作用来体现的。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就要坚持党员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把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渗透到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

5、提供就业服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主动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增加就业机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做好生涯规划;积极组织一些个性化的求职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水平,潜移默化的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6、加大监督力度。在起动实习或就业前夕,学校应组织对暂缓就业党员集中进行党纪党性教育,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主动保持与挂靠党组织的联系,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学生离校期间,经常与暂缓就业党员的常住地党组织或工作单位沟通,实时跟踪了解,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所担当,努力去团结、带动、感染和帮助周围的人。

[1]龙银成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初探[J],出国与就业,2009,(5).

[2]龙银成.浅析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道德良知的养成[J],成功(教育),2011,(20).

[3]石小玉.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1).

[4]蔡茂华等.加强高校“暂缓就业”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G715

A

1008-7508(2012)07-0089-02

2012-04-29

龙银成(1978~),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毕业生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