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中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文化教学改革的维度

2012-04-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文化课艺术类教学管理

陈 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艺术类中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文化教学改革的维度

陈 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艺术类中等专业教育是在特定的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它有别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更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它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也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当前,我国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举步维艰,生源严重不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学校发展难而又难,那么,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应如何走出艺术类中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呢?

艺术类;中等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出路

在艺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诉求下,在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目标由就业转向升学的趋势下,如何提升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艺考升学过程中的升学率,是一个关系到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在艺术类中等学校生源文化基础薄、文化学习兴趣淡、文化学习动力弱、文化学习信心低,文化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相对课时少的客观情况下,在艺术中专生上课出席率低,上课不注意听讲的现实状况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文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的“少而精”,采取以文化教师为主,以教学管理为辅,对学生进行督促管理,进而巩固消化课堂所学,实现课上与课下的协调一致,是艺术中专生在高考中能够取胜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学生管理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一、艺术类中专院校的文化教学之困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就业市场化和招生自主化及中专被逐渐边缘化的背景下,在以名校和高学历为择才标准的取向下,许多普通中职类院校面临生存之困,艺术类中专也不例外。从1998年以来,艺术类中专的生源在缩减,而且生源质量较差,很多名师纷纷进入高职或本科类院校,而一些真正优秀的艺术毕业生也不愿或不能进入中专就教。2005年起,国家对部分地区中专进行改革调整,给艺术中专生高考的机会。但此举并未能扭转艺术中专院校的被动局面,许多艺术中专院校在原有体制和机制并未真正转轨以前,在原有思维框架内办学的艺术中专,一压未轻又添新重。这就涉及专业课与文化课分配的时间比例问题,也涉及原来配备的中专老师能否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与文化基础弱的艺术中专生能够消化理解高中基础文化理论知识的问题。尤其在艺术培训热门化与高考艺术加试应试化的今天,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的高考生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往往不如艺术特长生。许多艺术生在高考中处于劣势,由于文化加试被拒之于高校之外。从近几年艺术类中专升学现状来看,文化课成为艺术类中专院校中专生不能不补的一课。文化课在哪补?是课上还是课下?是校内还是校外?从调查中发现,考入比较好的艺术本科院校的中专生大多在校外补了文化课,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艺术类中专文化课教学很有意见。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高考体制下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艺术类中专院校的文化教学又不能马上适应高考的激烈竞争,艺术类中专先前的优势早已荡然无存。

二、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的文化教学举措

如何迎接高考的挑战?汲取国内外艺术教育办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和几年的教改经验,就文化教学,提出几点对策:

第一,增强文化教学内容的“精要性”与“艺术化”。以现有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为蓝本,将高中课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浓缩整合,编出适合不同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高中教材。艺术高考生的课程,需要以历史政治语文类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重点和突破口,不仅能提高近期的高考分数,而且能提升艺术类中专生的的文化素养;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其以后专业的提升创造条件。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编写应包含基本知识,重点基本题型,其中代数应以函数部分为主体,重点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域值,几何以平面几何和向量为主,对于美术生可以增加立体几何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可以从艺术发展史中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并与高中历史进程相吻合的人物事迹,以人物和艺术发展的主线去贯穿全书,去解构现有高中历史教材。高中语文课程可加入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名人的作品,针对不同专业的艺术生可选取不同的人物及篇章。但均要抉取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名篇佳作。

第二,强化文化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与“专业化”。艺术高考生的文化教学不应局限于文化课堂上,要以实践教学以主,将专业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的知识内容,将文化知识溶入到专业教学和实践演出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体脑并用,寓“文”于“专”。也可将90分钟的教学分阶段化,让学生在专业教学的间隙之余学习文化知识,文化不过关的学生不能进入专业学习的环节。在实践演出比赛和文娱活动中,将高中段的文化理论知识编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接触文化课程知识,寓教于乐。

第三,遵循文化教学理念的“互动性”与“开放化”。要转变此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理念。遵循以文化教师为主导,以艺术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双主体”教学理念。这取决于艺术生的好动性与个性,符合艺术生的最近发展区。另外,教文化课的教师,不能仅限于文化老师,也不能仅局限于本校的老师,可以适当邀请艺术专家学者或外校名师前来授课。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艺术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不至于扼杀艺术生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性。

三、艺术类中专院校的“以管促教”思想理路

艺术中专文化教学之困不只在于文化教学。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如何缓解文化课教师的压力,如何协调学校、家长、学生与班主任、科任之间的关系,并使文化课教学获得实效?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逐渐感觉到文化教学需要教学管理的介入和辅助。其中,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教学是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教师应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应集中精力去探索,适合艺术中职生的双向互动的活泼的课堂,以激发艺术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不应把一些精力放在维持纪律上。而且只有课堂有了吸引力,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认真听讲。那么,对于一些严重违犯课堂纪律的学生需要教学管理老师的教育和批评。对于一些上课纪律特差的班级需要管理老师的特殊关注。对于一些经常不上课或者上课听不进去的学生,班主任和文化课老师,应做好该生的思想心理工作和功课的补习工作。

其次,根据人的记忆和遗忘规律,适时的课后复习和适当的巩固练习,对于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对于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均是至关重要的。艺术中职院校的文化老师有的是外聘的,许多老师上完课后就离校了。与普通中学的文化课教师相比,辅导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很少布置课后作业或者布置作业后很少批改作业。不是文化课老师没有责任心,只是时间和精力有限。考虑到艺术中职生有很多学生都是住宿生,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课后的辅导和补习,作业检查任务,可以由这些管理老师进行。这样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生活化、学习化,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加切实地帮助学生,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和谐健康师生关系的确立。

再次,正象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一样,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是学生、家长、文化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各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学生差的文化成绩不能由文化老师来承担,也不应文化教师一人努力去改变。教学管理理应发挥其辅助作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有利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良好的文化学习和专业教学氛围的营造。这种统一的协调管理,正象“分散烧锅炉”的方法一样,能够让文化教师和教学管理老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但可以避免盲人摸象的片面,而且能够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创造性。

当今的艺术类中等专业教育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高等专业院校、专业团体需要大量艺术类中等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艺术类中等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资源薄弱、生源质量差。只有改变观念,大力改革,办出特色,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大做强、升格办学固然是突出重围、谋求发展的突破口,但对症下药、做精做巧,提高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狠下功夫,未必不是一条生产发展之路。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聂振斌.艺术化生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颜永良;开展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N];南宁日报;2011年

[5]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G623.7

A

1008-7508(2012)07-0074-02

2012-03-26

陈毅(1979~),浙江杭州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课艺术类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