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校本文化彰显看嘉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2012-04-18

关键词:嘉庚陈嘉庚校本

陈 历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从校本文化彰显看嘉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陈 历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校本文化是高校德育生命力的新增长点。它体现了高校德育的特色和个性,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更能够引起心灵上的悦纳。校本文化需要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通过建设文化景观,营造“嘉庚精神”的浓郁氛围;开设校本课程,领略“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嘉庚精神”的传承平台,从精神、物质和实践三个层面对校本文化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校本文化;德育;教育素材

校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课题,更是一个高校德育的实践课题。从战略高度建设学校文化,提高办学实力和品位,培育坚实深厚的科学与人文基础,这是当代高校文化的核心功能和价值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关系所作的精辟阐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思想和大学职能的新丰富和新发展。

一 校本文化成为高校德育生命力的新增长点

(一)校本文化极具感染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思想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人们总是对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些人和事发生在同一片特定的土地上,和自己生长、生活的环境联系密切,因而倍感亲切。相同的地缘与语境,学生们会觉得这些人和事并不遥远,其人其事尤在身边,是可敬、可亲和可效仿的。“亲其师才信其道”,使用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人和事作为教育素材,易于培养起对学校特有的情感,产生一种自然而然、刻骨铭心的质朴情感。

校本文化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教育规律,充分体现科学性,使德育工作和学生成长均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更能够引起心灵上的愉悦和积极体验。第一,通过讲述真实的人物、动人的事例、厚重的历史开展教育活动。用事实说话,内容生动具体,亲切感人。那些人生经历或波澜不惊,或曲折惊险,仍可观照古今,影响至深。第二,通过开展现场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情景交融。其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犹如清风扑面,易于激发情感、增强体验。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新鲜空气,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和体验。第三,通过环境育人,见微知著、潜移默化。校园内特定历史背景的建筑物、名人塑像、碑廊石刻等文化景点,构建出特定的文化氛围,使整个校园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教科书。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滋润,通过日常的生活体验获得直接感悟,从而陶冶净化出美好的心灵,易于彰显高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可以说,校本文化搭建起教育工作与环境的桥梁,成为高校德育生命力的新增长点。

(二)校本文化极具穿透力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校本文化能促进价值认同,从而使教育效果产生凝聚力。校本文化所包含的大学精神一般是经过几代人努力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念、目标追求、道德情操和行为模式。

以师生们引以为傲的学校素材为载体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知校、爱校、荣校、兴校、强校”的主人翁意识。这是最富穿透力、渗透性的一种文化资源。它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会使每一个成员内心生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带有学校独具的文化标签,从而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重要作用,对学生整个人生都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而,依托校本文化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校本文化极具影响力

大学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大学生入学进校的第一时间所接受的德育信息,影响是久远而深刻的。校本德育具有鲜明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首先是从校园文化的感知开始的,这比以后得到的信息产生的作用更强。

伴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突显。校园中也流布着来自社会的浮躁心理的干扰。比如人生理想的迷茫、个人主义的抬头、拜金主义的兴起、急功近利的表现、诚信恪守的缺失等。这使得年轻幼稚的大学生在“理想价值观”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困惑,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既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弘扬校本文化提供了一个契机。校本文化是经过提炼、整合社会文化而形成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用自己的人生实践,正确地回答了理想、价值观等重大人生课题,所体现出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们校本德育提供了教材。让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对自我进行约束,这种来自人“内心”的价值约束比“行为”的约束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不断得到提升,使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嘉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陈嘉庚的生平事迹及其所蕴含的嘉庚精神是厦门高校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嘉庚精神所凝聚的优良传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并不因时间的推移而磨灭,至今还影响和感染了无数民众和学子。这些精神理念接受了历史岁月的洗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融合的结晶,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自2003年创立以来一直十分珍惜和高度重视宝贵的校本文化遗产,注重运用校主陈嘉庚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德教育青年学生。学校围绕着“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把弘扬嘉庚精神作为育人的重要任务,形成“环境熏陶+课堂讲授+社会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即探索嘉庚精神的深层次内涵,用嘉庚精神支撑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创新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教育模式和传承载体。

(一)建设文化景观,营造“嘉庚精神”的浓郁氛围

1.嘉庚建筑风格。诚毅学院新校区28万多平方米校舍,独具嘉庚建筑风格。工程融合了西洋与中国传统风格,融合了园林、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闽南风味的燕尾脊,“嘉庚瓦”坡屋面,红色墙砖配以精雕细琢石材墙面,西洋风格的窗套、窗眉,富有韵律的廊拱,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嘉庚建筑”风格,在闽南、福建乃至全国独树一帜。2009年诚毅学院与集美大学新校区一起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和11家行业建设协会联合评选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这是嘉庚建筑风格在21世纪得到了传承并取得了崇高荣誉的重要体现。

2.“嘉庚体”校牌。在诚毅学院北大门广场,矗立着一块90吨重的大石头,上面镌刻着“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八个大字。这八个字选自陈嘉庚先生早年的书信墨宝,字体苍劲有力自成一体,简繁结合融汇古今,师生们尊称其为“嘉庚体”。如今“嘉庚体”已经成为校园物质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还是在影剧院、食堂、公寓,乃至学院的宣传品,师生手中簿籍、水杯,“嘉庚体”随处可见。每年新生入学和老生毕业,诚毅的学子们都会在校牌前留影纪念,将嘉庚先生的墨迹带到工作岗位、带到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

3.嘉庚语录碑廊。语录碑廊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长300米,是师生们每天上下课必经之道。2009年10月20日,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35周年之际,陈嘉庚语录碑廊落成揭幕。语录碑廊收录了80条嘉庚先生的重要言论和珍贵语录,涉及爱国爱乡,兴学育人、诚信果毅、艰苦创业等诸多内容,堪称嘉庚先生的人生缩影。语录碑廊是连接“嘉庚精神”与诚毅学子心灵的语录长廊,是校园里又一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

4.嘉庚人物景观。李尚大 、陈文确、陈六使等陈嘉庚的学生、追随者、襄助者的铜像,坐落于校园的青松翠柏和楼群之间。这些塑像昭示当代青年学生:嘉庚精神,薪火相传。

可见,诚毅学院依托独具嘉庚风格的建筑楼群,嘉庚先生的语录和书法墨宝等物质载体,充分挖掘校本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创设“一草一木皆有文化底蕴,一处一景尽显嘉庚特色”校园文化景观。

(二)开设校本课程,领略“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

1.开设《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课程。诚毅学院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一门校本课程—— 《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该课程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课程占1学分,18学时,教师讲授 (12学时),观看纪录片 (4学时),课外参观 (2学时)以及撰写心得、交流体会等。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陈嘉庚的生平事迹,展现陈嘉庚在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生抉择,深刻理解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课程的推出,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于一体的窗口。教师采用多样、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嘉庚精神”教育入脑、入心,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铸造自尊、自强、自爱、自律的精神品质。

2.组建研究和宣传嘉庚精神的师资队伍。诚毅学院成立了“陈嘉庚研究室”,与思政教研室合署,担负课程教学、学术研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学院先后有19名专任教师参与了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相关专家的精心指导下,课程教师经过反复的集体备课、逐章试讲,随堂旁听、专家点评等,逐步独立承担起嘉庚课程的教学任务,成为研究和宣传“嘉庚精神”的新生力量。

3.编写课程教材。诚毅学院邀请在陈嘉庚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专家编写教学大纲、讲义、教材《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读本》。教材由《导言》、《华侨工商业巨子》、《倾资兴学第一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 《建设新中国的功臣》和《伟大的陈嘉庚精神》六个部分组成,全面系统地对嘉庚先生的生平和嘉庚精神内涵进行介绍。在教材内容的提炼上科学合理地体现德育功能,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内容。陈嘉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 《光明日报》、 《中国教育报》、 《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都作了报道。

4.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诚毅学院英语教研室通过对陈嘉庚生平事迹的系统学习研究,梳理出既有故事性又有代表性的史料,编写出版了书名为《陈嘉庚》的英文教材。教材包括《陈嘉庚传略》、《陈嘉庚的故事》、《集美学校》、《陈嘉庚纪念胜地》等四个部分,作为《大学英语》的阅读材料,在大学本科一、二年级使用,其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考试中占一定份量。该教材于2009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英语教研室党支部的“嘉庚精神进英语课堂”项目被评为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获得了福建省教育工委的表彰。

(三)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嘉庚精神”的传承平台

1.组织新生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和鳌园等纪念胜地。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内陈列有嘉庚先生珍贵的手稿、衣服、日常用具等遗物以及其一生中重要活动的图片、图表,展现出陈嘉庚先生经营事业的聪明才智、勤劳俭朴、倾资兴学的高尚品德和赤诚的爱国情怀。鳌园中的建筑和雕刻,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鳌园里短墙、栏杆、亭柱等处,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名流题赠诗词和对联,盛赞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每年九月份,学院都要组织新生前往参观,作为让新生身临其境接受“嘉庚精神”教育的第一课。

2.举办清明师生祭扫嘉庚陵园活动。每年的清明期间,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参加厦门市各界人士祭扫陈嘉庚陵园活动,缅怀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和他的伟大贡献。这项活动已成为诚毅学院师生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要传统活动。用传统活动去演示校史、校情,通过深化体会,着力在大学生的情感升华上下功夫,努力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升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奉献意识和爱国、爱乡的情怀。

3.组建诚毅精神践行社,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以弘扬嘉庚精神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理论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认识了解陈嘉庚,倡导广大学生将诚毅精神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赴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以“弘扬嘉庚精神,构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教育调研和助学助教活动,服务边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学院坚持将陈嘉庚德育资源纳入学生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取得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4.成立”诚毅之子”义务导游队,开展“嘉庚杯”导游词讲解大赛。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担任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鳌园的义务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师生和中外游客服务。这些青年志愿者在义务讲解过程中,既服务了社会,又锻炼了自己的本领,还进一步受到了嘉庚精神的熏陶。每年举办导游词讲解大赛,比赛项目分为三部分:介绍爱国主义教育景点,畅谈教育名人和选手原创才艺组合展示。如以“热爱祖国,关注教育”为主题选一名古今中外为教育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或爱国华侨,简要陈述其事迹及精神并结合自身谈感悟,增进学生对崇高品德的认知。开展“我心目中最喜爱的嘉庚语录”的评选活动,各位选手从嘉庚语录碑廊的80条语录中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的语句,从不同的角度畅谈学习体会和实践感悟,加深对嘉庚精神的理解。

从建设文化景观,营造“嘉庚精神”的浓郁氛围——物质层面;到开设校本课程,领略“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层面;再到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嘉庚精神”的传承平台——实践层面。诚毅学院正是通过构建由物化形态到观念形态再到实践形态的校本文化认知体系,对校本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 推动校本文化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

校本文化是经历史积淀和选择凝炼而成的,是通过学校成员的传承和弘扬而成的,是学校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品牌特征。由于时代在发展进步,校本文化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既要进一步挖掘嘉庚精神的深刻内涵,又要不断汲取现代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文化的养分,培育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一)在深度上,以系统性促进品质内化

通过嘉庚精神进入课堂,使学生比较系统、深刻地理解陈嘉庚精神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借助教育模式的完善和创新,增强嘉庚精神教育效果触动学生灵魂深处引起共鸣,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在大学生四年的成长过程中,引导大学生牢记独特的大学精神内涵。依托一个较为成熟完善的系统化教育模式,使学生把嘉庚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当嘉庚精神能够融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日常点滴中,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深植于学生的心灵,身体力行内化为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嘉庚精神才能在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心中薪火相传,永葆活力。

(二)在广度上,以开放性扩展学习视野

校本文化建设要开启新空间,增强向外开放的能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增强自己的生命力。校本文化资源越丰富,教育内容的选择性越广,效果也越明显。一是要进一步做好校友、校董的联络工作,用嘉庚精神凝聚海内外校友。嘉庚精神以切实而巨大的感召力教育了一代代学子,也培养了一批批杰出校友。历届校友的突出表现,是体现高校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大学社会声誉的有利因素,也是教育在校学生的有效资源。用优秀校友、校董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不断丰富嘉庚精神教育的内涵。校友中,不乏政界要员、商界成功人士,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那些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凡业绩,在艰苦的环境中书写了光辉人生的校友。定期邀请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回到学校座谈、讲座,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向青年学生介绍他们治学、敬业、做人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用他们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在校学生,引导在校学生感恩母校、报效社会。二是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彼此汲取校本文化建设中的优质元素。校本文化是经过提炼、整合社会文化而形成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既立足于本校,又不拘泥于本校。当前校本文化建设,应以开放性的眼光,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扩大和各界贤达的联系,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三)在力度上,以实践性丰富社会文化

让学生也成为校本文化的传播者,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嘉庚精神。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宣传嘉庚精神,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特色。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支持学生参加鳌园、陈嘉庚纪念馆的管理服务工作,担任集美人文旅游景点的义务导游和解说员,在对嘉庚精神的不断阐述中深入了解嘉庚精神的实质。当一批批深爱母校的青年学子,走向社会,向自己的周围宣传母校,他们是学校最有力的宣传者。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体,校本文化将呈现积极的开放姿态,以其特有的魅力向社会辐射,丰富社会文化。

(四)在强度上,以感染力营造氛围

校本文化蕴含着独具魅力的大学精神,呈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不断启人新知,生成新的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它将反映独特文化与本土特点的资源逐步纳入德育体系中,是大学文化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

首先,克服采用单一方式进行校本文化宣传的做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嘉庚精神教育的实际效果。利用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橱窗、图书馆、校史馆等媒体和传播平台,广泛宣传陈嘉庚精神;把弘扬嘉庚精神作为报告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的主题内容,渗透到各种节庆活动、文体活动、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中去,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其次,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中融入人文关怀,,以制度保障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完善贫困生救助制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努力为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机遇与条件。

最后,积极支持陈嘉庚研究会的工作,通过课题立项的形式,鼓励和资助教师开展嘉庚精神的研究。举办有关嘉庚精神的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宣传咨询等活动,营造符合嘉庚精神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染,获得教益。

[1]江兴代.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33-36.

[2]施小光.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大学新使命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3):50-52.

[3]易剑美,李新毅.校本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 (校长教育研究),2008(5)116-117.

[4]杨江丁.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应更加开放 [J].思想理论教育,2009(20):47-50.

[5]梁堂华,邓江祁.学校优秀创始人德育资源开实践与思考——以长沙师范学校为例 [J].思想教育研究.2010(7):58-61.

(责任编辑:吴姝)

Highlighting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base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on the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of Jiageng Spirit

CHEN Li
(Chengyi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Relying on the quality resources of its parent university,Chengyi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actively carries on the Jiageng Spirit and makes a positive exploration on the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of the school-based cultural construction,either from spiritual,material or from practical perspective.It is meant to highlight the school's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an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education,thu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meet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We should adhere to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nurtur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diverse cultural carriers and motivate all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with a noble spirit so as to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school-based culture;heritage and innovation;Jiageng Spirit

G 40-012

A

1671-6493(2012)03-0040-05

2012-03-18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校本德育资源与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FJE10-007)

陈历 (1979—),女,福建福安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嘉庚陈嘉庚校本
赓续百年嘉庚学脉勇担师范教育使命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建院105周年
陈嘉庚选采办
在线教学法在大学健身健美俱乐部的运用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汽车手绘作品选登
“金鸡”璀璨嘉庚故里“华语电影展望”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