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塑造
——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

2012-04-18

关键词:人格思政大学生

李 虹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教师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塑造
——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

李 虹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从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质分析入手,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其对大学生人格的社会化、和谐心理的构建、公民精神的培育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提升人格精神,塑造理想人格,社会和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积极示范效应。

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大学生;人格养成

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许多传统道德和人格被重新审视甚至被摒弃,而新的道德和人格又没有确立,人们的精神家园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空白,这在当代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新形势下建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事关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时代赋予的这个重要历史使命,他们的素质,尤其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人格价值如何,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及塑造。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1]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和塑造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质,为其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积极影响,是当下急需探明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基础和灵魂,更是教师威信建立的根本基础,具体是指教师自身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最大吸引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能受到同事、学生的欢迎和悦纳,其身上必然放射出一种人格魅力。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由于“两课”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一般专业课教师不同,应具有自身特有的精神境界。

(一)融政治性与道德威信于一体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它直接服从、服务于党的整体事业和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校“两课”作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政治教育固然处于核心地位,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政治纪律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多个方面,才能在授业的基础上,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良好的政治素养与高尚的道德人格相结合时,真理的力量会被成倍地放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善于进行政治教育,充分提高政治教育的说理性、针对性、生动性,但从根本上讲,身教胜于言教。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德立身,注重自身对德行的践履,依靠自身高尚的道德威信来感召大学生,不但可以使理论的现实性得到直接的体现,而且有利于建立起教育者的权威。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房玫是这样的楷模,她不断追求“四真”即“真知、真懂、真信、真讲”,以真诚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把对马列主义终生不变的信仰渗透到工作生活中,树立“为学、为人、为师”的道德风范,感染无数学生。有学生因为她把QQ签名改为“我爱马克思”,还有学生因为她爱上思政课,成为她的同行[2]。可见,当高校思政课教师把自身的政治性与道德威信融为一体时,会散发出特有的人格魅力,形成榜样效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感染。

(二)集学识性与人文追求于一身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有言:“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学高方能为师,教师作为文明薪火的传播者,必须具备精深的学识魅力。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既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与之相联系的许多横向知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个体的学识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个体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而并非他固有的知识水平。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开放的品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并以系统和深入的思考消化新知,塑造自我。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崇尚真理,更要弘扬人文,挖掘理论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追求,并内化到自己的心灵之中,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大学生体验和感悟生存、生命和生活的价值与真谛。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易老师善于把中国古圣先贤对人生、道德品质、修身养性的论述和自身的哲学思考融入到课程中,借古喻今,娓娓道来,常常让学生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让高校思政课成为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这既是教师教育理想的追求,也能闪烁教师人格魅力的光彩,收到与学生心灵约会的效果。

(三)存前瞻性与创新理念于一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性,对职业角色的认识应该从过去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由“知识传递”转变为“主动求索者”,及时捕捉和洞悉社会的发展方向,把握和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思维需求和发展需求。这其中自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精神很重要,没有创造性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就无法逃脱照本宣科的教条化命运,也就无法吸引人、说服人[3]。此外,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式、手段等方面应积极探索新途径,以个性化的授课方式、贴近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打出“品牌”,让思政课重新焕发生命力。如上海大学的李梁老师,他的课一直呈“爆棚”状态,对多媒体的精湛运用已成为他的金字“招牌”,注重情境交融产生悦耳悦目的教育艺术,使“一纲一本”相对枯燥的教材语言变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活生生的教学语言,让思政课不仅能紧跟时代潮流,又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这一切源于他对教学的热爱与不断超越的精神,始终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至高境界,充分展示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令学生和同行为之折服。

(四)承和谐性与大爱精神于一生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需要和谐教师。根据美国的研究,未来教师除了高薪、权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自主性。在笔者看来,这种自主性就包括了自主调适心境的能力,在自我意识的协调、控制下,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真正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总是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并以深湛的涵养性和坚强的自制力应付外界的各种刺激,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保持深沉、乐观的精神[4]。此外,还应该把目光投向学生,爱生如子,以大爱精神铸造师魂。正如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发自内心的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贾凤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大爱无痕,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她常说,先做母亲、后做老师,把母亲的责任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在一起,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容易接受。可见,大爱是一扇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只有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持久而强烈的共鸣,才能真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后“效其行”。教师只有将人文性与社会性有机结合起来,将和谐文化精神和大爱情怀贯穿于职业制度之中,才能真正使大爱和谐统一。

二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

现代领导科学认为,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从影响力的性质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实践中产生的效应,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以个人德行和贡献产生的榜样作用而使大学生自愿地听从为实现方式的教育模式,它在时空上的广延性、内容上的全面性和方式上的隐匿性决定了它有无限的张力,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更广泛而持久的潜教育价值。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大学生人格的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把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个体的社会化。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就其主导因素而言,仍然当属教育。正如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教学与社会学》一书中说道,“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实施人的社会化。”[5]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形式,其理论魅力、学识和人文魅力、道德操守、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都会在教育中自然而然地、甚至无意识地流露和表现出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活的传播者和载体,容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同与积极的评价。有位学生这样评价李梁老师:“我从他的身上学会了一个词:热爱。干一行,爱一行,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感谢他让我看到了最真实和最感动的例子。他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这种精神无论对我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所启发。”这说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中所传递的不仅是学识魅力,更是一种情感态度,会让大学生形成内心的体验与内在的动机,进而使大学生产生模仿、从众行为,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习惯,形成社会所倡导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规范,从而初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二)帮助大学生和谐心理的构建

学校教育应该要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心理,养成达观的人生态度,在今后的道路上才能自觉地驾驭自己的人生。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等,使得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心理上常常会形成闭锁性与交往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主性与从众性、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矛盾的冲突,由此诱发许多心理问题。贾凤姿老师几次注意到一名学生总是坐在角落里,不太与同学交流,经了解这名学生家境贫困,加之身材比较矮小,这使他性格内向、自卑。贾老师在讲授时间与空间客观性问题时有意进行引导,并多次与该学生谈心,慢慢地他变得乐观向上。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所释放出来的人格魅力赋予学生的生活以力度和意义,引导大学生摄取理论背后的人文价值,实现与大学生灵魂的对接,并且以自身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朗、轻松的情绪和和谐的性格特质,诱发和引导学生丰富心灵世界,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努力创造一种有益于大学生成长的支持性环境,使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力量,并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推动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培育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写道:“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改进,都不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6]也就是说,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国民人格的现代转型。对中国来说,实现政治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认同、积极参与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其公民精神状况如何,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程度。因此,公民教育的目标也内在地包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忘发挥其人格魅力,把公民精神作为自身的政治底色,善于营造一个宽松的富有公民意识的教育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注重教学的对话性,以开放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相结合,不仅让大学生感受到理论课本身的魅力以及它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而且又让大学生的内心心潮澎湃,有助于大学生把“批判的武器”转化为“武器的批判”,增强大学生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身份与资格的意识与觉悟,推动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培育。

(四)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科学性

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中,价值观念多元化已成必然,容易使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产生偏差,出现价值迷失,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们。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基础明显地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在思想观念上赞同集体主义,但在行动上却执行个人主义。如果不提升大学生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能力,会导致其发展走向工具化,造成“畸形”发展。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发挥其人格魅力,利用自身高尚的境界和行为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7]。很多学生都记得王易老师以“孝”为主题讲的那堂课,学生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班级2/3的人都在当天晚上给父母打电话,还有学生给父母寄去贺卡。有位学生已经读博,本科期间受她的影响,至今始终保持一个好习惯:在教室自习起立时,轻轻扶住自己的椅子,进出教室时轻轻掩门,不让它们发出的声音影响他人。这些看似小事的事情正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离不开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点燃大学生热爱真善美的思想火花,并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对大学生构成了生动的德育主导因素,使大学生有动力作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调节,主动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摒弃假恶丑,有力地推动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变,从而使社会主义倡导的主导价值观转变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选择。

三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影响力的对策

实践证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人格的养成及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要完善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其人格示范效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塑造教师的理想人格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文化转型时期提出的重要的文化理念。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也指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当前的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文化呈现出流动性和变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高校思政课教师身处这样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一方面要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自身人格有一种自我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要克服文化传统和自身人格中妨碍现代社会进步和自我解放的因素,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不断地强化自身的道德自律精神和对自我的超越,在社会发展变化和时代变迁中不断地塑造理想人格,这样才能引领大学生形成理性审视和分析、选择价值观念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学会如何建立一个系统的价值观。

(二)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师的人格精神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知性论教育的批判性思考,体验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学话语,它是人在亲历中直接将对象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参悟和体会,最终在“体验之思”中完成意义的澄清、情感的升华和对世界及自我的理解和超越。人如果失落了体验,也就失落了一半的人性,其必然的结果是人的情感需要遭到压抑,人的精神境界难以提升,人的生命创造活力不能发挥。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实践,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感受到自己的人格魅力所带来的教育成功,不断地积累这种情感体验,会对情感的发展产生导向作用,使不自觉的情感体验成为有意识的心理感受,不仅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在的情感和向往,而且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人发生情感的共鸣,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体验生命运动的过程,从而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不断在认识和行动上丰富和提升人格精神。

(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思想家马斯洛曾提出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需要层次理论”,并主张越是前面的需求越是基础需求,只有基础需要得到满足或一定程度的满足才能显现出后面较为高层次需要[8]。人们一般认为,动机是与需要密切相连的概念,动机是以需要为动力源泉而形成的促使行为主体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所以社会和学校应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优化外部环境,营造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减少外在压力所带来的对生活和未来的忧郁和不安,形成正向的合力系统,唤起他们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比如通过提高福利待遇,重视和鼓励继续培训深造,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支持和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认同、自我实现及创造成就的需要,有利于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归属感和事业发展依托问题,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发挥人格魅力的渗透与教育价值创造有利的条件。

[1]裴跃进.教师品质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20.

[2]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46-48.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9-43.

[4]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96.

[5]刘双.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影响力及增强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48-51.

[6]杨蓓.试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魅力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31-33.

[7]杨艳玲.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96-98.

[8]吕锦如.大学教师的责任与评价激励[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1):104-107.

(责任编辑:孙永泰)

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Affec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Molding——Taking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s in College for Example

LI Hong
(Chengyi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staff in college is the main strength to enforce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ir personality charm plays immeasurable roles on students healthy growing.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they further expound on and demonstrate their positive aff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harmony of students physical socialization,forming of citizen spirit,correcting value judgment,proposing that the relevant teachers should foster highly civilization self- control and accumulate rightful emotion experience.They should constantly promote their personality spirit.The society and school should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which can enforce the college teachers'personality charm so as to play positive demonstration effect.

college;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eachers;personality charm;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molding

G 645

A

1671-6493(2012)03-0016-05

2012-04-10

福建省教育厅第二批A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JA11439S)

李虹 (1982— ),女,福建莆田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格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