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策略探析

2012-04-18许文君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养专业

许文君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策略探析

许文君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它与中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成长密切相关。尽管语文教育界名家辈出,但从目前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看,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仍是基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应结合语文教育实践,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入手。

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策略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语文教师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根本保证,它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成长。如何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直是教育专家关注的课题。

一 完善知识系统

语文教师的知识系统由三个要素构成: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1]3,“语文课程的多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1,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2]。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样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多重的,必须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作为基础。

(一)继续充实、完善语文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语文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2语文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诸多内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它必须经由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学习积累,它有赖于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积累和科学的指导。语文是交际的工具,生活中出现的新信息和新词新语总是最先体现在语文中,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语言变化、发展更加迅速。这些变化一方面丰富了语文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给语文学习带来冲击。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通过自学在原有的专业积累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充实语文专业知识,夯实语文基础,以期更好地应对新的变化,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语文教师拥有扎实的语文专业基础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深刻性和发展性。

(二)进一步强化语文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新课程改革呼唤构建生命化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1]3构建生命化的语文课程要求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和谐地统一起来,通过教师合理的预设激发学生充满智慧火花的“生成”,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生命的体验过程。构建生命化的语文课程,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形成教师教学智慧的基础。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指导的过程中,积极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并把它运用教学实践中,使语文教学更具生命性,更贴近中小学生的学习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1]2,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中小学生是易受影响的群体,经济、社会、科学、环境的发展都会给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带来影响。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多,干预作用更大。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育实践,加强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强化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完善教育知识储备,并能用所学的教育专业知识解决语文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三)更广泛、全面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教材中涉及历史、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比以往有所增多,学生的课外读物的内容同样丰富多彩,影视及网络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答案更加多元,也使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教师单有语文学科的知识难以应对越来越丰富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语文课程逐渐走入一个更扎实、更理性的阶段,改革的眼光也逐步转向关注语文深刻、丰富的生命内涵。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影响的深刻性都要求语文教师更全面地学习、了解各方面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读,利用课文教学多吸收、多学习,尽可能多地拓展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知识视野将使语文教学更有吸引力和未来价值。

二 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体地就是指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在语文教育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

(一)多管齐下,提升语文能力

1.听、读、说相结合,提高教学表达能力。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富于形象性和情感性,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明显。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口头语言再现课文内容,解释教学内容,表现作者和自己的情感,又要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思维。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既不同于演讲,也不似独白式的叙述,而是一种交往式的对话,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生动,富于情感,又要凸显启发性和激励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历练,提升教学表达能力。一是多听,主要听广播、听影视节目,吸收表达技巧;二是结合课文教学加强朗读训练,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教育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三是加强情景对话训练,模拟教学情景,设计对话,再逐步推敲、完善,通过训练,使教学表达更加贴近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更具吸引力。

2.多读、多写,提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作文指导能力。生命化语文课堂的特征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根据教参的提示来分析、解读课文,语文教师作为阅读主体之一是缺位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学生、文本的和谐统一,需要教师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其中。语文教师应该依靠自己的专业积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独立完成文本的解读,虚心地与作者对话,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对此,当代语文特级教师邓彤老师提出了“素读”的策略,“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其内在蕴意。“素读”的特点是“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现代媒体技术,只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最朴素的解读”,这是“最单纯、最本色、最纯粹的阅读,也是最见功力的阅读”[3]46。语文教师应该学会“素读”,有了好的阅读策略,语文教师还要增加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但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是体现在引导和评价上,而较少体现在示范上,师生之间更多地是体现出一种例行公事式的教与被教的关系,缺少情感的共鸣,教师的指导总与学生的需要存在着差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提倡语文教师独立写作,即独立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通过自主写作,可以了解学生的表达需要,体验学生的思考过程。写作强调多思多练,这一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不少有识之士曾经提出语文教师应多些下水作文,时至今日,这一要求依然很有实际意义。它不仅可以历练写作能力,而且也可以使语文教师感情更为真切,使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好地落到实处。

(二)交流、反思,发展教学能力

在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随着教龄的增加,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将不断丰富,教学能力也会有所发展,但这种顺其自然式的发展,比较缓慢,也比较被动。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应该重视教师集体的促进作用和教师的自我反思。

1.横向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它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努力,也有赖于教师集体的帮助与促进。语文教师要重视向同行学习,加强与同行的切磋与交流。通过同行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交流设计思路和教学心得,切磋设计方案等活动,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同时,应注意向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主要是研究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或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对比的方法,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特级教师的设计进行对比,或者是对比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而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发展教学能力。当然,向同行或特级教师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或照抄,照搬照抄是无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提高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照搬特级教师教学方案而失败的课堂教学屡见不鲜。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借鉴同行和专家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思考、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的新路子、新方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纵向反思,总结积累。纵向反思指的是语文教师对自身教学的一种自我观察、思考、修正。自我观察、反思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自己专业成长的资源。

语文教育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它有自身的规律,同时又是动态发展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会面临不同的学生和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普遍性,但同时也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殊性。自我观察、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自我观察、反思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梳理,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的教学情况的对比、分析,总结一些比较成功的方案和比较有效的策略,并思考、探寻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自我观察、反思,将会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比较快的提高。

三 增强专业发展意识

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来源于语文教育工作的需要,来源于教书育人的需要,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也都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目前人们对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教师育人能力的角度入手,而对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的关注还不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教师这一“内因”,应该重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一)语文教师要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离开了这一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就无所附丽。语文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需要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但是培训的效果往往不如预期。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教师主体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发自内心的对自我发展的强烈需要,教师培训就无法真正地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切实的作用[4]。因此,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关键是语文教师要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自觉追求发展。如前文提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观察、反思”,它更多地是体现为教师的个体行为,它基于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自觉追求,也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懊恼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自觉进行思考,这时教学反思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所以,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要增强语文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逐步培养热爱语文教育工作的情感,巩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爱语文,爱学生,并把它们作为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力,自觉追求成长。

(二)语文教师要树立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倡导教育个性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1]2-4,正是现代教育思想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重教轻学”、“重分数轻素质”以及“一刀切”等现象依然存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语文教育实践中,有些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语文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自觉树立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语文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具有时代精神,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语文教师也才能伴随时代一同成长。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自己的教学眼光从学生的成绩扩展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关注个体差异,把听、说、读、写、思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形成过程是语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应该明确的是,这个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它强调语文教师的思考与实践,因为只有教育实践,才能使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于漪,刘远.邓彤老师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46.

[4]周文惠.论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

(责任编辑:吴姝)

On Strategie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is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XU Wen-ju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Professionalism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quality and cultivation of ethics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For all the masters of Chinese education,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Chinese teaching staff determin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ers’professionalism is still an important project in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Enhancement of Chinese teachers’professionalism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art with the raising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knowledge,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professionalism;strategies

G 650

A

1671-6493(2012)03-0006-04

2011-12-26

许文君 (1967—),女,福建南安人,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和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素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