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生活点滴 感受校本精彩——《身边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2012-04-13何维峰

化学教与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校本化学评价

何维峰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具有80 年办学经验的老牌名校,从办学初期,就建立了普爱行健的办学精神,这种普爱精神一直贯彻在我校办学理念之中, 以此为宗旨,我校形成了特有的办学特色。 特别是在构筑校本课程方面,我校组织教师进行课程申报并挂置于校园网,供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学习意愿进行自主选修。 通过校本课程的推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丰富的共享资源库、延伸了课本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

根据我校努力倡导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在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我与我校生物实验室老师深入分析我校生化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决定利用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开展“身边的化学”这一校本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生活点滴之事,发掘其中存在的化学原理,并能采用实验的方式加以验证,通过实验报告及实验成果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评价,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锻炼学生大胆假设,勇于质疑的科学探究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所开校本课程的特点, 我们从几个方面着手,将校本课程与实际情况结合、与热点问题结合、与地方特色结合,使这一课程得到全校范围的广泛认可。

一、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落实校本课程实践基础

我们所知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根据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我们先对学校生化实验室基础设施、装备等进行调查,首先明确开展本课程的硬件条件,即实验验证和探究的基础是否可行,接着对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即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加以调研。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开始设计本课程的内容组成,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始终坚持从生活中去寻找的原则,例如:我们结合葡萄酒的酿造过程,让学生搜寻其中的化学原理,并且亲自动手模仿工业酿造葡萄酒的环境和过程,利用实验室的设施制作自己的葡萄酒产品;又如让学生观察饮食中常吃的豆腐,在网络支持下,搜寻有关豆腐制作中涉及的化学知识; 还有如水果电池的制作,胃药中有效成分的鉴定等等。 都是在生活中寻找,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再加以验证。 对于所有的内容,我们都有相对应的实验报告或者实验成果,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增添校本课程热点问题 丰富校本课程内容设置

校本课程的开设, 吸引了大量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虽然我们的内容与高考的内容无关,但是近年来,高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关注这些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教学实际, 将热点问题与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集合到一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漂白粉、漂白液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它们的生产原理学生都已经掌握,但是真正的工业生产流程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哪些具体要求和具体的设备呢? 而且目前工业生产流程是高考的热点,我们结合本地一些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并通过实地参观和多媒体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化学工业的魅力所在,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说,改变为到现场或者看视频录像的感官刺激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化工生产流程的兴趣, 开拓了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眼界,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开设本课程时,我们要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 因此就必须改变自己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我们明确的感受到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三、突显校本课程地方特色 拓宽校本课程研究范围

我校地处海滨城市,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我们所在这座城市的特色。 在开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考虑这一特点, 将校本课程的开展与地方特色紧密相连,例如海水中与生活最为密切的食盐,我们到底用何种方式从海水中将其提炼出来,带领学生去盐场参观,让学生领悟到海洋对于人类的特殊贡献,在培养学生爱家乡情感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对于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再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感受一下海水晒盐的辛苦操作,养成爱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的良好美德。 从家乡的资源入手,体现了地方的特色,也为校本课程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增加了校本课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按照上述的几点,我们将身边的化学这一校本课程如期的开展起来,并获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的认可,但是在开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实践过程,总结出几点可行的经验。

一、加强交流讨论,改变教学理念

有些人认为开发校本课程会影响学生学习“双基”,降低升学率。 实际上,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是建立在国家课程框架之下的,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国家课程并不矛盾,它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学习化学应用的认识,提高学习“双基”的积极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此,我们在学校中,开展了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大讨论,将校本课程的相关理念、内容、目的等广泛宣传,让其充分展现魅力,消除大家的误解。

二、重置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落实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落实效果的评价仅以成绩为依据。 这是校本课程开设以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国家开发的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两类不同理念支撑下的课程,因此它们的评价模式应有所不同,校本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更不能简单以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而应重视过程,重在参与,考察学生的收获和进步的情况,进行全方位、整体的评价。 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动手的过程,思维的方式,探究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内容。

三、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诸多方面还是不能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讲的过多,过死,灌输的痕迹严重,教学观念亟需更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外,教学手段的改变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改变教学手段的时候,我们的做法是深入到学生之中,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与学的方式。 不能单纯的认为多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就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摒弃那种先进技术完全取代人力因素的错误想法,将教学手段的改变落实到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交流、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

四、强化教育培训 提高教师素养

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这也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例如,在探究实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给学生满意的解答;在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时,由于自身水平的制约,导致一些好的想法无法落实。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强化对教师群体的教育培训是最好的解决手段,通过教育培训,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广泛的快速的在教师中传播,使教师素养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应多走进高校等教科研机构,虚心请教,利用身边的优质资源丰富自身。

五、坚持学生为主 培养创新人才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意是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教材。 如果以“教师为中心”,而不考虑本地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学生围着教师转,就可能违背学生的意愿,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相谬。 化学校本课程开发要更加善于利用蕴藏于当地和学校师生间的各种课程资源,更好的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校的资源条件,开发那些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 我们始终贯彻校本的内涵,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基于学校;从生活学习的点滴入手,在学校中;紧扣我校办学理念,以锻炼学生素质为目标,处处彰现普爱精神,为了学校。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这些,也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1]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树载.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5):23-25

[3] 张永谊.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6):10-12

[4] 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校本化学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